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白的科举人生-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也成功了,大景新朝初立,年逾六旬的秦老夫子效仿先贤有教无类,开坛讲课,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也因此桃李满天下。不管在朝在野,秦老夫子的名声无人不识。
  如今秦老已经耄耋之年,在秦家别院休养,但是秦家族学这些年已经慢慢发展成大景读书人无人不知的东林书院,盖因当年秦老有一日在桃花山下的东林寺与友人郊游路过,兴之所至,忽而有赋《东林道上闲步》,后将秦氏族学建立于此,后人称之为“东林书院”,也就是京城人所谓的秦氏族学。
  现任书院的院长乃是秦老先生的小儿子,已是大衍之年,素日里不常在书院,书院的一应事务由其大儿子秦长生打理。
  秦长生年近而立,也是一代传奇人物,生而体弱,祖父秦老先生为其取名“长生”渴盼长久顺遂,从小聪慧异常但是不走寻常路,做过的事情京城人能说三天三夜。
  弱冠之龄夺取京中科举榜首,皇帝欲将其点位状元,然在殿试时发现探花竟然已年逾花甲,这位皇帝也有创造性的将状元点为探花,榜眼变状元,探花变榜眼,另两位因为年龄和样貌平白得了这天降馅饼,当然是欢快的伸手接了叩谢隆恩了。
  不说后来游街的万人空巷,鲜花差点把从小体弱的秦长生砸个鼻青脸肿,就说皇帝陛下因重其才,欲让其在翰林院清水衙门熬资历,为以后入阁打基础,秦长生不论出生还是能力还是秦家的影响力,只要自己不作死,日后妥妥的内阁宰辅啊。
  可是秦长生愣是给拒绝了,说是考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识足够给天下学子为师,自即日起,他将暂代其父的东林院长之职,入东林书院教书育人。
  自秦长生束发就学五载之后,弱冠之龄,成为大景东林书真正意义上的院长。而今又过了十年。秦长生已至而立,江绯白还是垂髫小儿。
  京中人人皆知,东林书院的入学资格有民众推荐的,有当地官府举荐的,也有通过府试、院试自然选拔上来的,但是不管是哪种入学资格,都要经过东林书院的考试才能真正成为东林书院的学子,要不就只能旁听。
  但是这并不包括幼学启蒙班,幼学班是真正意义上的秦家族学,师资力量一流,只接受秦家本族以及近亲家族有出息有天赋的孩子,从小学习,学上几年,正常考核通过,一路可以直接进入东林书院,这样的孩子,在科举取士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京中无数家族想把自家孩子塞进秦氏族学不得其法。
  半月后,当刘氏亲亲热热的搂着江绯白,对江绯白说“安哥儿,最近要好好学习,争取年后可以通过秦家族学的入学考试”的时候,江绯白是蒙圈的,说实话,江绯白真没想到自己上个学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不论刘氏的人情,还是江清云的人情和财物。
  毕竟人情这东西,是奢侈品也是消耗品,用一次少一次。
  尤其听到小丫鬟叽叽喳喳说着打听来的,关于东林书院和秦氏族学那些明晃晃,闪着光,可以预见几百年都不会倒塌的金字招牌和光辉历史时,江绯白简直惊呆了好吧。
  本来以为去外面的小书院读个书,进个学,楞是让刘氏整出了如此大的一出。顿时感觉压力倍增。只能在心里苦笑。真是沉重的母爱啊。
  刘氏还在笑眯眯听小丫鬟讲听来的消息,随后对江绯白说“安哥儿,我知道你懂事,能进入秦氏族学固然可喜,可是只要你尽力了,不进也没关系,母亲知道你是最好的孩子,你别怕,最近按照往常母亲教你的学即可。”
  江绯白立刻说道“母亲,我知道的,您一直都觉得安哥儿是最好的孩子,可是安哥儿想努力试试,能有更好的选择,我为什么要放弃?”
  刘氏在这一刻突然感觉孩子长大了,失落、开心等复杂的情绪交织,让她本能的抱住江绯白,只说了一句话“好,娘亲相信你。”
  绿枝绿荷带着众人退出屋子,让两人亲热相处了会儿,母子两人在这一会已经交流了打听来的各种信息。
  总结一下发现秦氏族学幼学班的考试不一而足,考试内容因人而异,不同的先生考试方法内容不同,同一先生不同学生考试内容、方式也不一样。简直让收集消息的人眼花缭乱,心力交瘁,还没有规律可循。
  如果说科举收集主考官的诗集、时文、策论是为了更好的揣摩主考官的喜好和习惯,以增加录取率,这种方式是可以并且行之有效的,但是这秦氏族学入学考试好像是完全凭借先生的心情,人家爱咋整咋整。
  鉴于此,刘氏和江绯白商议还是把《启蒙韵律》再好好读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刘氏适当教一些幼儿启蒙诗词,增强学习。然后过不过的随天意吧,刘氏私心里也不想把儿子逼迫的太紧张了,累出病了也不划算,而且安哥儿现在满打满算也才四岁,翻过年也就虚岁六岁,刘氏也不是很放心让儿子去别人家进学,整天不在身边。只能说是碍于现状,不得已为之。
  江绯白也就答应了,心里还暗暗想着,姐上辈子高考文理不分科,大学还选修了古文学,这辈子记忆力貌似也加强了,也算是开了个金手指,要是这样还不能进幼儿园大班,只能说,这个大班的面试算是看老师和学生的眼缘的,要是双方看不对眼,说什么都是白搭。
  认真准备,交给命运选择吧。
  晚间吃过饭,就把《启蒙韵律》在心里默背了一遍,然后把前世的《三字经》、《千字文》在心里默记一遍。江绯白是真的害怕自己哪天就忘记了曾经的过往,没有来处,不知过往,心就像无根浮萍,飘飘荡荡,没有归处。


第5章 过年
  最近江绯白一直在想,自己算不算是穿越然后变异,得以开了金手指,因为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好,而且越是努力回想,越是能清晰的记得前世学过的东西。
  比如以前只记得高中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口沫横飞,粉笔点着黑板,对着全班同学说:“我们在这里放一个P”,具体这个P的位置,作用一律想不起来,更别提这是一道什么类型题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越想越清晰,不仅能知道P点,还记得M点,N点,这是一道求最短距离的题,用了什么公式,老师当时的语气,动作都逐渐清晰起来。
  江绯白只能知道两世的唯一相交点就是自己的名字,都是按照家族排辈取得,而且一模一样,只此而已。
  江绯白不知道这算不算变异,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甚至这种变化对自己是好是坏,只能乐观的想着:“最近偷看过母亲的游记、札记、地理志都没忘掉”,也算好事一桩。
  日子在江绯白自己一个人的纠结中,临近年关了,江绯白才发现难怪以前小时候喜欢过年,现在重新作为小孩,在千年前体验到了人民群众真正关于“年”的期盼与祝福。
  打从腊月初八,刘氏一大早就吩咐秋明居的丫鬟婆子熬腊八粥。待到临近午时吃腊八粥时,江绯白对站在一旁的绿枝绿荷显摆道:“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绿枝绿荷看着小少爷一脸洋洋得意的表情,十分可爱,忙不迭夸赞道:“少爷懂得真多,一看就是做学问的人,哪里像奴婢等人,奶奶少时不知废了多少功夫教奴婢,就是记不住,没的浪费奶奶一片苦心,现在好了,少爷竟是个不用教自己都能学会的,奶奶不知道多欣慰呢!”
  还不忘问旁边的喜鹊等人,是不是这个理。
  一通夸赞,江绯白的厚脸皮险些受不住,只能尬笑着埋头苦吃腊八粥。心里暗想“这只是日常的商业吹捧,说不定日后自己还要用这样的方式和别人商业互吹呢,看来得多学着点,也要多多习惯才好呢。”
  腊月二十五“接玉帝”,腊月二十六“洗福禄”,腊月二十七“洗疚疾”,腊月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小除夕,贴春联至此,真正进入过年高潮。
  刘氏娘家远在边疆,和江府关系也不亲密,也是近两年才让二房姨娘初一十五来秋明居请安,也是每逢初一十五去老太太的荣安堂问安,都是面子工程,真正坐在一起,恨不能一口咬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