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背上的民族,下了马之后和草鸡没什么区别,他们从来就不知道步战应该如何应付骑兵,被左骁卫追上后面像撵兔子一样追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最后还是伏允出面调动本阵军马迎上了左骁卫,抑制住了左骁卫的攻势,这才有机会让伏顺有机会收拢那些跑的满山遍野,鸭子一样的部下。
  凉州之围在左骁卫出现的瞬间便已经解除,装备精良的十六卫虽然只有两万余战兵,但如果加上辅军的话,算算怎么也有五万余人。
  而且五万人可是以逸待劳的在后面休整了整整半个月时间,不管是气势还是精力,都不是那几万吐谷浑的丧家之犬能比的。
  段瓒无力的靠在城头之上,看着下面老头子的将旗迎风招展,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劫后余生的喜悦?不,事后他回忆起这段经过的时候坦然承认,当时他的脑中是一片空白,没什么喜悦,也没有什么悲哀,有的只是一种解脱。
  凉州城东墙,他在上面整整待了一十三天,现在终于可以下去了。
  而凉州城里也没有什么欢呼,没有什么激动,有的只是哭声一片,家家搭灵台,户户挂灵幡才是城里当时的真实写照。
  凉州城,算上各县逃难过来的百姓,人数足有三、四万,但这一战过后,直接锐减了大概五分之一,这还不算一些因伤残疾的。
  从城头下来的段瓒整个人都是麻木的,看着那些哭泣的百姓,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劝慰,十三天时间,他亲自送走的左骁卫兄弟就不下数百,一次次的痛苦已经让他忘记了一些。
  在他的心中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府衙看看自己那些受伤的兄弟,去告诉他们:老子要去给你们报仇了!


第635章 吐谷浑的覆灭(三)
  已经丧失了夺取凉州机会的伏允十分郁闷,但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大唐的军队会从他的后面冒出来,直接爆了他的菊花。
  不过好在他反应及时,在唐军还没有堵住他后路的时候,就安排部队与大唐军队对峙,形成了吐谷浑战据凉州城外东南位置,而大唐军队占据凉州城外西南位置的局面。
  这样一来吐谷浑的选择就多了起来,既可以向北,遁入漠北草原,也可以向南重新进入吐谷浑原本的领地,当然,他们也可以后退,进入大唐腹地,但后果是鱼死网破。
  伏允并不想死,他还有着复国的打算,被吐蕃赶出自己的国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于是这家伙作了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退回大非川,回到青海湖边。
  可是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最合理的。
  大唐的军队既然可以在漠北剿灭颉利,那么如果他伏允进入草原的话,无疑也会走上颉利的老路,所以北面他是不能去的。
  而东面更不用说,那里是大唐腹地,随时都有可能面对数十万大军的全面围剿,去了那边与找死没有区别。
  西面不用说,有五万左右的左骁卫堵在那里,想要过去基本上怎么也要赔上一半的人马,而且就算是过去了,他还要面对阳关,玉门关的守军,这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思来想去只有掉头南下,重回高原,那里有著名的气疾,同时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就连夏天有时候都会下霜、下冰雹,这气候条件对于一支需要逃命的军队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伏允在与段志玄对峙了三天之后,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里,带着全部人马遁入了茫茫荒原,向着“家”的方向狼狈而逃。
  老段也明白伏允逃了,但是他只能衔尾追击。
  自古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老段手下只有两万多的战兵,算是辅军也才五万左右,这么一点兵力别说“倍”,连相等都作不到,一翻冲杀下来,如果被伏允逃了,那才叫得不偿失。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段的儿子可不是随便被人欺负的,这该死的家伙围着段瓒连续攻打一十三天,差点把老段家的香火给断了,这种气你让段志玄如何忍得了。
  于是在允伏撤走的第二天一早,段志玄就集合了左骁卫的全部兵马,咬着伏允的后队直接追了上去,大有上天追上凌霄殿,下海追入水晶宫之势。
  就这样一追一逃时间便一点点的流逝,最后当允伏逃回青海湖边上的时候却愕然发现,在他的面前已经有了另外两只队伍存在。
  一方是马贼打搬的一万余人,这些人占据了青海路一侧。
  而另一方则是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大唐军队,一杆硕大的薛字将旗耸立在伏俟城城头,看样子分明是已经将这座属于吐谷浑人的都城占领了。
  都城丢了,而且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丢的,这让伏允及一众随从好半晌反应不过来,难道这些大唐军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出现在吐谷浑腹地?
  前有堵劫,后有追兵,仓惶逃窜的伏允绝望的发现,他已经无路可去,在长安城给大唐皇帝跳舞的场景在他的脑海中时隐时现,吐谷浑这下子是真的穷途末路了。
  “伏允,可还记得拓拔木弥?”就在伏允感到阵阵绝望,骑在马上摇摇欲坠的时候,马贼一方已经有一骑越众而出。
  “拓拔!你是拓拔……”伏允猛的一惊,看着这个曾经被他追杀年余,却一直能侥幸不死的老部下,一时间百感交集。
  只不过此“交集”非彼“交集”,这时的百感交集让他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伏允,看来你的记性还不错,没有忘了老子。”拓拔木弥骑在马上,桀骜的看着曾经高高在上的王者,嘲讽地说道:“不过,追杀老子的时候,没想过你也有被追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一天吧?”
  早有预感的伏允沉默片刻,终于缓缓开口说道:“拓拔,原来你早已经投降大唐,怪不得……”。
  拓拔木弥眯起眼睛,认真的打量了伏允一会儿,叹了口气说道:“伏允啊伏允,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来有今天的下场当真是罪有应得。”
  “你这反复无常的小人,老子的今日就是你的明天。”伏允被拓拔木弥讽刺的脸上有些挂不住,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不过此时此刻的情景,让他的骂声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果然,拓拔木弥在听到了伏允的怒骂之后连回言都懒得回,只是神情平淡的看着他,最终在伏允骂累了之后,才缓缓说道:“伏允,老子是真不想和你多说话,这次过来也只是通知你一声,回去好好休整,三日之后静待我大唐铁骑将尔等踏为齑粉便可!”
  这是胜利者的宣言,对于一个伏允这样一个认为自己可以在大唐太岁头上动土的自大王者而言,没有什么比置之不理更加让他感到难堪。
  所以伏允被拓拔木弥给气到了,一口老血喷出来之后,整个人从马上向后一翻掉了下去。
  然后悲催的事情就此发生,原本套在伏允手中的缰绳不知怎么就挂到了他的脖子上,而他的战马也因为他的突然落马受到惊吓,不等伏允身边的人扶他,便猛的窜了出去。
  于是,这位曾经西域的王者就这样被自己的战马给搞死了,死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
  薛仁贵为这事跟追着伏允屁股后面赶上来的段志玄硬是研究了整整一个晚上,才终于确定了应该怎么写战报。必竟是一代王者嘛,死了多少也得让其死的有点尊严,所以最后才会在战报上写着伏允自缢自亡的字样。
  吐谷浑伏允政权被搞定了,但事情却并没有就此结束,大量的吐谷浑土地还在吐蕃人的手中,想要控制吐谷浑这片土地,大唐还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第636章 吐蕃的新动作
  吐谷浑的位置就是现在的青海,大唐时主要民族是羌民,统治阶层是以鲜卑人为主,从地理位置和物产来说,这破地方实际上没什么值得大唐惦记的。当然,这里“破地方”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并不丰富的大唐,而不是后世的现代。
  不过李承乾对这里的安排是牧马,要在这里建成大唐最大的战马繁殖基地,这样一来就不太需要这片土地能够为大唐贡献多少资源,它只要能长草就已经好。
  李二喜欢马,除了书法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马,昭陵六骏便是他喜欢战马的侧面证明。
  所以在听李承乾说到用吐谷浑的地盘养马之后,老李就对这件事情特别上心,这次收到情报知道吐谷浑已在掌控之中,自然乐的喜不自胜。
  可是身处吐谷浑都城的薛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