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朕服了你们娘儿俩,不说了不说了。”李二抬起一只手,做了一个投降的手势,然后转向李承乾,盯着他手里拿的长条盒子问道:“想让你母后看什么东西,拿来朕帮你看看。”
李承乾苦着一张脸,扭捏着把手中盒子恭恭敬敬的递到老李手中,心中懊恼不已。千算万算,没算到老头子在这里,看来这刚到手的东西怕是保不住了。
“嗯,看这盒子成色,怕是有些年头了。”李二没有直接打开盒子,只是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了看,点点头对身侧的长孙皇后说道。
“嗯,看上去怕是有百年之上了吧。”长孙皇后书读的不比李二少,即便没有上手,单凭眼力也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朕便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李承乾心疼的目光注视下,老李同志打开手中的木盒,从里面拿出一幅卷轴。
拉开上面系着的丝线,自己拿住一头,另一头由长孙皇后拿着,一点点向后展开。
接着,在卷轴展开四分之一之后,李二就愣住了,而且长孙展开卷轴的手下是一顿,夫妻二人同时愣在那里,半晌之后,方才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说道:“洛神赋图!”
是的,那卷轴的确是“洛神赋图”,是李承乾刚刚从老道士秦英手中讹诈来的。原本他只是想要拿到长孙皇后这里炫耀一下,然后就拿走的,可是现在看来,百分之百保不住了。
以老头子貔貅般的性格,这“洛神赋图”如果李承乾还能再沾上一手指头,就算是他这辈子没白穿越。
打开一半的卷轴再一次被卷了起来,拿到了桌案之上才重新一点一点的打开,看着李二与长孙净手洗脸的紧张样子,李承乾终于理解为什么秦英老道看他拿手提着画看时,表情为什么会那么怪异。
盏茶时间之后,看够画的李二抬头瞅瞅正在无聊扳手指的李承乾,沉声问道:“其它的呢?为什么只有第二卷?”
“没啦,只有这一卷。”李承乾摊摊手。
“此卷你从何处得来的?”李二又追问道。
李二这一生没什么太多的业余爱好,只对书画一道酷爱异常,并且在书法一道上颇有建树,其书法以隶书见长,曾经亲自写过《晋书·王羲之传赞》。
所以他看到“洛神赋图”之后,自然是爱不释手,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其余四卷去了哪里。
当然,如果把这个换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话,估计现在李二就已经可以掏刀子杀人了。
“此卷是儿臣从秦英老道士那里借来的,过几天是要还的。”李承乾努力挣扎着,看看能不能把“洛神赋图”要回来。
后世传说李二死了之后,把《兰亭集序》带进了棺材,如果“图神赋图”落到老头子手里,李承乾可不敢保证,老头子会不会也把它带走。
不过李承乾似乎低估了老头子的无耻程度,心中的一切期盼被李二一句话无情的击碎。
“朕知道了,回头你和秦英道长说一声,就说这画借给朕欣赏几日,日后如果他需要的话,再来朕这里讨要便是。还有,下次他来的时候你再问问他,其他四卷现在何处,莫要忘了。”
第366章 文贼不算贼
老头子的无耻让李承乾无话可说,拍拍屁股就准备告辞离开。
结果李二却没打放就此放过他,轻咳一声问道:“这段时间你和秦英道长走的那么近,就是为了这幅画?”
李承乾无辜的眨眨眼睛,用在李二听来极不要脸的语气说道:“没啊,儿臣就是和那老道士谈道论法,是那老道士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所以才拿画给儿臣品鉴一下的。”
果然,没到三句话,李二的心火就被李承乾给撩了起来:“放屁,你谈道论法?还品鉴一下?连传国玉玺都认不出来,你还能品鉴‘洛神赋图’?”
“父皇,话不能这么说。那老道士拿着画来炫耀,儿臣总不能说品鉴不了吧?那也太丢人了。”
李承乾知道老李好面子,于是乎不动声色的继续马屁送上:“所以儿臣当时琢磨着自己虽然没有鉴赏能力,但是儿臣有父皇和母后有啊,从您二位这里学上一星半点的,再回去忽悠那老道士那还不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的事嘛!”
“嗯!你这马屁拍的不错,朕就暂且信了。”李二十分受用的点点头,算是接受了李承乾送上的马屁,不过很快又转头道:“只是,下次说话注些意,不要那么恶心!”
“喏!”把心思从算计别人转到算计老头子的李承乾,突然发现,其实老头子还是满好对付的。
“高明。”在一旁看半天“洛神赋图”的长孙皇后此时终于也过足了瘾,命人将图画收起之后转到李承乾跟前:“与母后说说,你是如何使秦英道长受益匪浅的?”
“啊?”李承乾没想到他就是随口一说的事情,竟然被长孙当真了。
“啊什么,这‘洛神赋图’非同一般,秦英岂会轻易交予他人?”长孙皇后在李承乾脑门上戳了一指头,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虽然长孙皇后知道儿子聪明不会不知道“洛神赋图”的重要性,但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怕李承乾上当受骗,忍不住想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承乾这下尴尬了,“洛神赋图”压根儿就是他从秦英那里崩来的,一时间怎么可能编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结果他这一卡壳,不光是长孙,就连老头子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朕就知道这‘洛神赋图’来头不会那么简单,看来果然其中有些门道。”
得,看来不说实话是不行了,只是这实话一说,“洛神赋图”怕是从此再无希望要回来了。
于是,李承乾在老头子和老妈的注视下,一五一十的从当日如何进了玄都观开始说起,然后又说到《封神演义》。
“简直胡说八道,完全就是无稽之谈!”李承乾刚刚说完第一章纣王女娲宫进香,李二就气的拍了桌子。
“二哥,且听下去,妾身听的满有意思呢。”长孙皇后与李二不同,李二是当历史来听,而她是当故事来听,当然能听出其中的不同。
因为长孙的坚持,李承乾的故事得以继续下去,只是不信鬼神的李二越听越无趣,久居后宫无所事事的长孙越听越来精神。
最后,李二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拍案而起准备离开。
“父皇,您怎么就没听明白呢。”看着李二怒瞪过来的眼神,李承乾摊摊手说道:“儿臣说的根本就不是历史,实际上儿臣只是在阐述道教神仙的关系和来历。”
“神仙?”李二顿住脚步蹙眉自语,好半晌之后才问道:“你是想要插手佛道之争?”
“父皇,宗教的事情儿臣并不准备插手,只是觉得咱大唐各路神仙太多,又没个准确的路数,所以打算整理一下,理出个脉络来。”李承乾摇摇头,随便找了个借口敷衍了过去。
就像前文说的一样,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说,李承乾现在要作的同样如此,所以不管谁来问他,丫都不会说自己到底想要作什么。
理出一个脉络?李二并不是傻子,大唐的道教缺憾是什么他同样很清楚,所以很快就想明白了一个系统的神仙体系对道教的重要性。
同时,李二也想明白了为什么秦英这段时间总是往“兰若寺”跑,当然还包括“洛神赋图”到底是怎么来的。
“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天已经晚了,明日记得把那个《封神演义》抄本拿到你母后这里。”知道儿子没吃亏,反而占了便宜,李二自然不会再把事情放在心上,简简单单的就把李承乾打发掉。
只是那“洛神赋图”,从此李承乾再也没见到过。
不过鉴于李二的“巧取豪夺”,李承乾也同样决定,将来如果从辩才和尚那里搞到《兰亭集序》,一定坚决不让老头子看到。
不,还是给老头子看看拓本好了,老头子期待一辈子的东西,怎么也得让老头子见识见识。
打定了主意,李承乾回到“兰若寺”立刻把二十七叫了过来,扶耳叮嘱了一番。
二十七听了李承乾的计划之后,摇摇头说道:“殿下,如此高来高去之后,怕是还要月宁出马,臣胜任不得。”
“这些我都不管,总之,找到辨才和尚,仔细搜一下他的房顶,由其是房梁,看看是否则有一份书贴,有就拿回来,没有……就盯死了他。”《兰亭集序》的传说后世传的沸沸扬扬,李承乾想不知道它在哪里都作不到。
“殿下……”二十七还是有些犹豫,想了想说吱唔着说道:“殿下不如试试其他方式如何?于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