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1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他对此却并没有说什么,正所谓水至则无鱼,他不能要求自己的臣子全都像圣人一样无私,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其实也是一个上位者应有的素质。
  像卡皮尔这样的人,其实只要他能按时按量的把橡胶的产量搞起来,其他的一些小动作什么的,完全在李承乾允许的范围之内。
  真正让他在意的其实还是各地驻军换防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天竺、东北、西域、吐蕃、倭国等地驻军换防的事情已经被提上日程,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兵制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一场军方的大变革近在眼前。


第1820章 面子被卷了
  武打江山文坐殿,这话说的还真是半点不差,李承乾在朝堂上提出新的兵役制度的时候,还没等那些武将发言,文官一方就已经炸庙了。
  “陛下,此事需要慎重考虑啊,现在的兵役制度经过数十年时间的检验,若是贸然修改只怕军心不稳啊。”不知是出于什么方面考虑,王玄策这家伙第一个跳了出来。
  眼下他正在鸿胪寺任职,按说改不改兵役制度与他没什么关系,不过自从老头子那一朝开始大唐便不因言罪人,李承乾的灵魂来自后世,自然也不会搞什么一言堂,所以才造就了今天只要有事,任何人都可以发言的情况。
  而随着王玄策的声落,杜构也从朝班中走了出来,施礼言道:“陛下,王少卿说的对啊,府兵制自前隋延续到现在,大唐军力蒸蒸日上,万万不能轻改。”
  “轻改?不不不,你们误会了,朕不是要轻改。”李承乾高高在上俯视群臣,听了王、杜二人的话之后缓缓摇头:“朕要改便改的彻底,将以往的一切全都改掉!”
  “什么?全,全改?”王玄策等人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而武将一方则好像事不关已一样,一个个打盹的打盹,数房梁的数房梁,就好像没有听到李承乾在说什么一样。
  自从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跟着老李出海,李靖、程咬金半隐退之后,大唐军方的实力一下子不知弱了多少,根本无力与文官一系抗衡,所以每次只要文官一方开口了,他们便也都不说话了。
  但李承乾却好像没有看到武将一方的态度一样,只是对欲言又止的杜构说道:“杜构,你们最好听朕把话说完,暂时不要打断,如何?!”
  “是,臣等有错。”听到李承乾如此说,杜构、王玄策连忙躬身告罪。毕竟打断皇帝说话多少有欺君之嫌,再继续下去估计就要被人弹劾了。
  李承乾见两人退下了,而且也没有人再出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刚刚你们说,我大唐军队战力无双,这一点朕原则是赞同。”
  “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大唐现在拥兵数百万,仅十六卫便有近八十万人,各地驻军又有近两百万,再加上边军近百万,这近四百万的军队每年要消耗掉多少物资?”
  “五十几岁的人还要上战场,还要在第一线冲杀,我大唐没有人了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你们这些大唐的栋梁,还要靠一群老人保护,朕想问问你们,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李承乾越说声音越大,到了最后几乎是在拍着桌子呐喊。
  不过他说的却没有什么错,大唐府兵制的确就是这样,虽然规定是六十岁就可以还乡,但也有不少人超过了六十,在军旅中待了一辈子,家中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便也死了回乡的心,就一直在军队里混着。
  这是府兵制的弊端,因为以前中原人少,你就是想减轻百姓负担,想要让他们早就退役也不可能,因为如果你让这些人早早就退役回去,首先不说家里断了一份钱财的来源,就说军队人数就无法保证。
  中原人数不多,再去掉逃民、黑户和被世家、贵族们藏起来的仆役,人数就更少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可以走上战场。
  所以才会出现五、六十岁的老兵在战场的第一线冲杀,虽然他们的体力不够,但胜在有经验,武器装备精良的情况下还是能打胜仗的。
  但眼下的大唐不同了,现如今的大唐经过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大部分的逃民又被从山里动员出来,那些被世家和贵族们当成家生犬的仆役也都重新上了户口,人数一下子暴增近两倍有余。
  已经不再需要五、六十岁的人继续战斗,他们已经可以从战场上下来了,国家会养着他们,有家的回家,没家的有农场,总之不会让他们无家可归或者老无所倚。
  李承乾的想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精兵简政,把一些不适合再参加战斗的老兵复员回家,然后再招募一批新兵。
  而且向后世一样,把百姓从军的年限规定在一个时间段以内,两、三年不行的话就三、五年,总之要给年轻人一些希望,不要让他们从军之后前途便是一片黑暗,再也看不到出路。
  但是最后,他还是失望了,因为他根本得不到支持,那些文官虽然明知道李承乾说的是对的,但是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他们并不支持他,甚至就连他的嫡系王玄策、马周等人也不支持。
  这是一件让人十分恼火的事情,散了早朝之后李承乾气的连掀了四次桌子才平静了下来,望着前来请罪的马周、王玄策和杜构几人,连指了他们半天,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马周见此情景,连忙请罪道:“陛下,息怒,臣等有错。”
  “你们不是有错,是有罪,有负天下百姓对你们的期望!有负朕对你们的期望!有负你们的多年所学!”李承乾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指着几人的鼻子骂道。
  “是!”马周等人继续低头。
  “说,为什么阻止朕,说,今天说不出个道理来,朕扒了你们这一身官皮!”李承乾还是第一次生这么大的气,说到底他还是太年轻了,如果是家里老头子,现在绝不至于这样。
  “陛下,您想过没有,如果按照您说的,三十岁以上的老兵全部退役大唐的军力会下降多少么?而且就算是军力不下降,您可知道,那些老兵复员之后会对大唐形成多大的安全隐患?”
  “陛下,那可是近两百万人啊,两百万杀人如麻的百战之士,您就那么放心将他们全都丢向大唐各地?”
  王玄策此时终于说了心理话,其实他很清楚李承乾是一片好心,只不过好心办的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此多的士兵被赶出军队谁也无法知道他们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极大的不安定因素,任何人也无法保证他们一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


第1821章 弊端
  李承乾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考虑过王玄策提出的问题,在其提醒之下不由了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那可是一百多万人啊,一下子放到社会上根本无法被消化掉,就算是国家给他们一些补偿,可那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时间长了终究还是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先不说这些人能不能全都找到工作,就算是有些人找到工作了,可数十年的军营生活早就把他们变成了另外一种人,不管是脾气还是其他都与普通百姓大不一样。
  这些人的性格多少有会有些扭曲,一言不合杀几个人简直太正常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一两起这样的事件还好说,如果多了呢?难道再把他们重新召回?就像后世生产的那些汽车一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些,李承乾有些颓然的坐回到了椅子上,看着王玄策等人久久无言,半晌方才说道:“刚刚是朕错了,你们说的对,朕有些急于求成了。”
  “臣等不敢!”王玄策等人连忙躬身表示歉意,毕竟在古代的社会皇帝是不会错的,能让皇帝认错的就只有上天,谁让皇帝就是天子呢。
  “不,错了就是错了,人非完人孰能无过,父皇曾经告诉过朕,要明事理辨是非,如果朕连自己的错误都看不到,又怎么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李承乾叹了口气,苦笑着摇头说道。
  这并不是李承乾在故意装大尾巴狼,事实上也只有到了他的这个位置上,才能真正体会到明事理辨是非是多么重要。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可能分辨是非最多只能停留在防止上当受骗,不要走上歪路,不要打架斗殴的程度。
  但是到了李承乾的这个位置,是与非对与错已经完全变了,不再像普通百姓眼中那么朴实,很多以前在他看来正确的事情,现在重新回头去看就会发现,当初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