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老总叫:“不好!”
薛剑强也觉得不好,本来苏联就够强大了,再向他们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技术,那不是如虎添翼嘛,果断枪毙,换一个:“要不化肥技术?我这里有些六十年代的化肥技术,每天能产五六十吨尿素……”
186叫:“不好!”
好吧,这技术虽说早就被淘汰了,但是放在四十年代仍然是非常先进的,现在的尿素产量一天才几吨呢,这样的好技术当然是留给自己用。他眨巴眨巴眼睛:“要不送他们一辆两栖坦克?这玩意儿我能用废铁价格收过来……”
在座所有人轰然叫:“不好!”他们可是很清楚这家伙嘴里的“废铁”的威力。像56式冲锋枪、63式自动步枪这些枪支,这小子口口声声说是用收废品的价钱收过来的,结果都是天顶星技术,打得日军直喊爸爸,何况是坦克这样的大家伙!
薛剑强有点儿头大,在文档上飞快的划拉着,半天才不大确定的说:“要不……把尼龙纤维技术给他们?”
186好奇的问:“尼龙纤维是啥?有啥用的?”
薛剑强说:“尼龙纤维啊,就是一种从石油油渣里提取合成的纤维,细致柔韧,是极佳的纤维……”
大家表示虽然不懂,但觉得很厉害。
薛剑强干脆简单粗暴一点:“这玩意儿十几年前美国佬就搞出来了,并且拿它做成丝袜,畅销全国,哪怕是到了现在,美国的女孩子仍然以拥有一双丝袜为荣,实在买不到的甚至用笔在自己笔是划出网格状充当丝袜。”
这下大家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奢侈品呀,这个好,就给这个!”
薛剑强:“……”
186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说:“那个,小同志,延安和榆林不是有很多煤吗?煤也很重要,想办法搞出来啊!”
薛剑强拍拍额头:“光顾着说石油,把煤给忘记了……没事,我回头就上山西那些倒闭的小煤矿采购一批采矿设备过来,然后就可以开挖了!山西那边每个月不是从煤矿解救出不少矿工吗?都送过来,咱们集中全力开发榆林和延安的煤矿资源,先把这一地区搞好,再推广到全国!”
总理插了一句:“你的想法是好的,怕就怕边区养不起这么多人啊!”
窑洞里那火热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是啊,又要开发油田又要开发煤田,需要多少人手?尤其是煤田,采煤的、运输的、洗煤的、烧焦的……一整条产业链下来,所需要的人力绝对是个天文数字!煤是个好东西,这个谁都知道,但是边区这脆弱的农业,真的供养得起这么多脱产的产业工人吗?几年前都没有搞什么工业,只是留守延安的部队加上从全国各地投奔过来的进步青年,就快把边区给弄崩溃了,逼得386旅和358旅放下枪拿起锄头,从王牌野战部队变成了农垦兵团,现在摊子铺得这么大,所需要的人手绝对是当初的好几倍,这恐怕就不是自力更生能够解决的了,再多几个南泥湾也养不活这么多人啊!
薛剑强也是一脸郁闷。他是做梦都没想到想搞点实业居然这么难,解决了设备问题还得解决技术工人问题,好不容易把技术工人的问题也给解决了,还得想办法解决整个边区的吃饭问题……相对而言,设备似乎成了最容易解决的一环了。对此,他也只能苦笑:“果然是万事开头难啊……”
第151章。一五一 中苏合作
开头再难也得干,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粮食和机械慢慢想办法,最为缺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则派一个代表团带着坐飞机到莫斯科找苏联,至于人员嘛……中央一声令下,八路军纷纷将解救的矿工和工厂工人送回来,同时八路军大批大批的往延安送人,一次两个团,一个主力团一个战斗力最差的团,主力团在延安换装,接受整训,然后雄纠纠气昂昂的重新返回战场,一个团顶两个团用,战斗力差的那个就对不起了,留下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然后参与基地建设吧!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山东那边的金矿恢复生产了,工人的积极性极高,产量倍增。还有海参也迎来了丰收,这可是一斤能卖好几千元的好东西,跟从大海里捞黄金差不多。此外新四军控制的地盘的河豚和大龙虾的产量也是蹭蹭的往上涨,这些名贵的水产品将会换回大量资金,为陕甘宁边区这近乎异想天开的发展计划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中央派出的代表团经新疆出境进入苏联,然后几经波折,费了好大牛鼻子劲,终于抵达了莫斯科。
此时的莫斯科正沉浸在一种激昂奋进的氛围之中,强大的苏联红军正在连绵千里的战线上对纳粹德国发动大规模反攻,在气势磅礴的“斯大林突击”之下,德军节节败退,眼下俄罗斯全境业已光复,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强有力的盟友芬兰已经被迫求和,至关重要的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战略要地亦已收复,眼下苏联百万大军正在磨刀霍霍,炮口都还没有放凉就对准了白俄罗斯,第五次斯大林突击蓄势待发,这次他们要将德军赶出白俄罗斯。前线节节胜利,莫斯科自然极为振奋,依旧满目疮痍的莫斯科街头,到处都是自豪的笑容,每天都有无数军列满载着兵员、物资、武器装备,在莫斯科市民的欢呼声中驶向前线。但总理也看得出,其实苏联人已经快被逼到极限了,公交车上,地铁上,工厂里,很少看到男性青年的身影,都是些女孩子在忙活,莫斯科卫戌部队里有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有些甚至还是姑娘,军装很旧了,连一双手套都没有。苏德战争就是一场没有任何花巧的硬仗,国力与国力之间的碰撞,苏联凭着自己巨大的潜力压倒了德国,但是自己也伤得不轻。
好残酷的战争!
在莫斯科休息了一天,代表团团长动身去找自己的老师,季米特洛夫。
季米特洛夫是保加利亚人,共产国际西欧局的头号人物,也是共产国际的领军人物。他出身贫苦,一生多灾多难,尝尽了贫穷和颠沛流离的滋味,甚至被纳粹德国迫害过。青年时代的苦难经历让他对同样处于苦难之中的中国十分同情,在担任共产国际领袖的时候给予过中国很大的帮助,现在由于形势所迫,共产国际已经解散了,这位老人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领导保加利亚人民抵抗运动,计划着有限利用苏军的力量将德军赶出巴尔干半岛,在保加利亚建立全新的政权,甚至建立巴尔干联邦。自己的得意门生前来拜访,他既高兴又意外。
“老师,我是来寻求你的帮助的。”团长开门见山。
季米特洛夫并不意外:“我已经猜到了。眼下你的祖国的抵抗事业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关头,有无数事情需要你,你却在这么重要的时候来到苏联,肯定是遇上什么大难题了。有什么困难就说吧,共产国际虽然不在了,但是我的话还是有一点份量的。”
团长说:“是这样的,最近我们在苏区发现了两个油田,打算开发出来……都是储量很大的大油田,只要能开发出来,我们就更有胜算了。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得到苏联石油工业部的帮助。”
季米特洛夫有点为难:“你希望苏联向你们提供技术设备?这很难,战争让苏联的石油工业饱受摧残,眼下正在全力恢复,相关的设备苏联自己都很缺,一两年之内是很难有余力支援兄弟国家的……”
团长打断:“不,相关的设备我们自己想办法,事实上我们已经搞到设备了,我们缺的是人才。我们希望苏联能派一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过去,帮助我们培养一批石油工业人才。”
季米特洛夫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开,说:“只要人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不知道你打算要多少人?”
总理说:“不少于三百。”
老头子眉头又皱了起来。三百人,对于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也得分时候。现在苏联的人力资源差不多被压榨到极限了,每一个工程师,每一个技术工人都是宝贝,尤其是石油工业方面的人才。这一口气就要三百,还真有点儿难。
团长微笑着说:“我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算是给苏联胜利的献礼吧。”说着打开手提箱,从里面拿出数十页资料递给季米特洛夫,“这是我们的特派留学生在美国获得的尼龙纤维合成技术,当然,我们现在只获得了其中的一部份,还有很多正在想办法搞。请老师把这份资料交给石油工业部部长,相信他会感兴趣的。”
季米特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