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没想到的是,这回还真派上了通途,而且一开局,便让诸国联军灰头土脸。

    这不,在诸国联军强攻大梁的时候,城墙上的魏连弩便开始发威,专门瞄准着城外那些跨坐在战马上的将领,逐个点名射击。

    仅仅只是一炷香的工夫,诸国联军中便有三十几名将领被射杀,无一幸免。

    这惊地楚水君立刻终止了对大梁城的进攻。

    事实上,当时诸国联军的士卒,甚至才刚刚一路狂奔到城下,还未对大梁的城防士卒造成什么有效的威胁。

    “怎么可能?魏连弩的射程,莫非有近八百步?”

    站在阵地的前方,楚水君估测着大梁城墙上那些魏连弩的射程,莫名震撼。

    八百步,换算下来大概三百丈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的射击距离,它甚至比其他国家打造的抛石机还要远。

    楚水君估测地颇为精准,第四代魏连弩,拥有着近三百丈的恐怖极限射程。

    虽说在这个极限射程下,它无法洞穿魏国最新式的铁盾,但要知道,这个比较对象乃是魏国最新式的铁盾,而并非是其他国家的盾牌或者甲胄。

    而一名千人将,一般他的有效指挥半径是多少?四百步!

    也就是说,倘若这名千人将想很好地指挥自己麾下的士卒,他最起码也得呆在距离最前线大概四百步的距离内,负责指挥方圆四百步内的士卒。

    然而这个距离,恰恰好就在魏国连弩的点名射击范围内,甚至对于魏国第四代魏连弩来说,这仅仅只能算是「中距离」而已。

    在这个距离下,就算那些千人将穿着几层甲胄,且手举盾牌护地严严实实,最终也难逃被魏连弩一箭射死的下场。

    『这可如何是好?』

    诸国联军的将领们有些犯难了。

    总不能叫那些千人将一个个都躲在后边吧?这样还如何指挥其麾下的士卒作战?

    最终,楚水君只能下令,命令所有先锋将领下马步行,撤除旗帜、更换寻常士卒的甲胄。

    虽然这样做会增加这些先锋将领指挥上的困难,但却是唯一能让他们逃过魏连弩挨个点名射击的办法。

    在想出办法后,楚水君再次下令进攻大梁。

    这一次攻城,那些在前线指挥士卒作战的联军千人将们,一个个都撤除了显眼的旗帜,并且更换了寻常士卒的甲胄,这终于使得大梁城墙上的魏连弩哑火了。

    这也难怪,毕竟魏连弩的弩矢皆是精铁打造,造价亦不菲,倘若几枚弩矢能换死敌军一名千人将级别以上的将领,那当然是不亏,但倘若用来射杀一般的士卒,那就太亏了。

    但让诸国联军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大梁城墙上的魏连弩哑火了,但取而代之的,却是魏国在鲁国弩匣基础上改良的机关弩匣,这些射速极快的机关弩匣,对诸国联军的士卒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迫使楚水君再次在中途下令停止进攻。

    原因很简单,因为楚水君希望尽快攻陷大梁,因此,他派出去的,皆是诸国的正规军,也就是诸国联军的主力,似这般轻易就死在魏国战争兵器的攻击下,颇为不值。

    “派粮募兵上吧。”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楚水君选择了他楚国最管用的战争方式,即用人命去消耗敌军的精力以及箭矢。

    不过,单单派出粮募兵,并不能给予大梁足够的威胁,迫使大梁城内的魏卒时刻绷紧神经,因此,在思忖了一番后,楚水君决定让卫国的军队作为主力,毕竟卫国是迫于无奈才加入到联军一方的,与其留着这些与联军并不齐心的卫国士卒,还不如让这些士卒去对大梁城造成威胁——反正魏卫无论哪方的士卒被消耗,在楚水君看来都是一件有利于局势的事。

    截止当日,距离魏王赵润率领大军抵达大梁,还有五日。

正文 第240章:大梁战役(二)【二合一】

    由于低估了大梁城的防御能力,尽管当日天色尚亮,但楚水君仍是决定暂时撤兵,回归大营。

    回到大营后,他派人将卫国军队的主将请到了帅帐。

    卫国军队的主将叫做「卫邵」,乃是卫王费的近亲堂弟,颇为受到后者的信任,执掌着号称卫国第一精锐的濮阳军,虽然作为将领而言才能平平,不过为人倒也豪爽,总的来说还是一位比较正直的人。

    片刻后,卫邵孤身而来,在联军的帅帐面见楚水君。

    “卫邵见过楚水君。”

    “卫邵将军。”

    在相互见礼之后,楚水君邀请卫邵在帐内坐下,微带叹息地说道:“我早知梁城不好攻打,不曾想竟是如此棘手。……方才的战事,卫邵将军想必也看到了,不知有何破城良策?”

    卫邵面色讪讪,说道:“大梁乃是魏国的旧日都城,城防自然牢固,一时之间,末将也想不出什么破城的计策。”

    他这话倒也是实话,毕竟他并不擅长领兵打仗——虽说濮阳军被称为卫国第一精锐,但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濮阳军的武器装备皆是从魏国购置,并非是指这支军队的战斗能力,更非是卫邵的领兵才能。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卫邵想的到攻破大梁城的计谋,他也不会向楚水君透露。

    原因很简单,因为此番他卫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是真心要投向诸国联军,对魏国倒戈相向,只是因为诸国联军当时在卫国边境陈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卫国加入到讨伐魏国的行列罢了,否则,卫国倒也不至于背叛魏国。

    “我以为卫邵将军会有什么好计策,如此看来,我军也就只有强攻一途了。”说到这里,楚水君看向卫邵,终于说出了他派人请卫邵前来的真正意图:“卫邵将军,近些日子,一直是我大楚的军队以及齐国的军队担任先锋,几番苦战下来,两军士卒亦颇为疲倦,不知明日攻城,能否请贵军担任攻城主力?”

    听闻此言,卫邵心中暗暗叫苦。

    其实在得到楚水君的召唤后,卫邵心中对此就已经有所猜测,没想到事实还真如他猜测的那般:楚水君有意牺牲他卫国的军队去强攻大梁。

    刨除背叛不背叛的问题,倘若是换做魏国的其他城池,卫邵迫于形势多半也就应下来了,但那可是大梁城啊,是魏国旧日的都城!是那样轻易就能攻克的么?

    今日白昼里,诸国联军进攻大梁的战争,卫邵也瞧得清清楚楚。

    当时,似项末、项娈、项培、田耽、吴起等人麾下的精锐士卒,他们几乎连大梁城的城墙都还没摸到,就被城墙上的战争兵器杀地灰头土脸,非但白白损失了将近万名的士卒,甚至于还损失了三十几名千人将,逼得楚水君两度中途下令停止攻城。

    卫邵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今日的战事若是换他们卫国的军队上阵,也不会讨到什么便宜。

    想到这里,他露出为难之色,委婉地说道:“楚水君,我卫国仅仅就只有五六万兵力,怕是不足以作为攻打大梁的主力……”

    听闻此言,楚水君笑着说道:“卫邵将军切莫自谦,谁都知道,贵国的军队,武器装备皆是从魏国购置。在我联军之中,论兵甲之利,怕是齐军都不见得能超过贵国,卫邵将军何必自谦呢?”

    说罢,他见卫邵面露迟疑之色,嘴唇微动似乎又想开口拒绝,遂又说道:“还是说,卫邵将军其实并非与我等心思一致?”

    见楚水君脸上的笑容徐徐收敛,卫邵心中一惊。

    平心而论,倘若有选择的话,卫邵更倾向于与魏国军队联合,毕竟魏卫两国怎么说也有几十年的同盟情谊,并且,魏国从来不曾用武力来威胁卫国,哪怕是前些年,魏卫两国因为「卫公子瑜亡故」的这件事闹得很不愉快,但魏王赵润还是没有对卫国采取什么手段,来为表兄卫瑜报仇。

    但遗憾的是,形势逼人,卫邵根本不敢得罪楚水君。

    毕竟眼下的中原,已经明显呈现两极,即「日益壮大的魏国」,以及「日益衰弱的诸国」,倘若他卫国表现出偏向魏国的心迹,诸国联军肯定会率先将他卫国给攻陷了。

    一想到楚水君随时有能力覆亡卫国,卫邵心中就战战兢兢,不敢再说什么拒绝的话,强颜欢笑着将这件事应了下来。

    见此,楚水君立刻又换上了笑容,笑着宽慰道:“卫邵将军不必猜忌,既然贵国已加入到「讨魏同盟」,我自会一视同仁,绝不会故意坑害贵国的将士。……明日贵军攻城时,我会叫我大楚的几支军队在旁协助。”

    『但愿如此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