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作为辅修的那八门学术,虽然羡慕儒、法、兵、墨四家的地位,不过对自己学派能占得辅修一席之地,倒也颇为满意。

    比如名家,自从被按上‘诡辩’的恶名后,那真的是很难招收什么学生。

    而医家、阴阳家等等,跟儒法墨三家比起来根本就是小家学术,若没有魏国朝廷支持,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兴旺起来。

    至于最最庆幸的,莫过于小说家。

    小说家编写的《轶谈》,是唯一一本并不局限于国立学塾的书籍,在魏王赵润的授意与朝廷的默许下,小说家的这本《轶谈》,被礼部大量印刷,在各地均有销售。

    再加上售价便宜,因此,这本《轶谈》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魏国,成为了许多各阶层人士打发时间的书籍。

    虽然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这种书,但不能否认,贵族子弟们买了这本书,平民百姓也买了这本书,甚至于,就连军队的兵将,亦想办法弄到了这本书。

    据说,河西守司马安在看到书中以他为原型的「百羊灭敌」典故时,素来阴沉稳重的这位大将军,当着麾下兵将的面忍不住呵呵笑了出声,被河西军的兵将誉为‘罕见奇观’。

    而同样的,像河东守、临洮君魏忌,上党守姜鄙,河内守、燕王赵疆,还有商水军的伍忌,鄢陵军的屈塍,魏武军的韶虎、龙季等等,皆因为这本《轶谈》而名传整个魏国,曾经许多对这些本国将领并不熟悉的魏人,通过这本书,对这些位将军从此耳熟能详。

    甚至于一些好事之徒,在闲着没事的时候,忍不住探讨「究竟哪位将军更加勇武」这种话题,且争论地兴致勃勃,变相地再次扩大了司马安等魏将的知名度。

    不夸张地说,虽然这本《轶谈》被很多文人看不起,但不能否认,其实它才是最最成功的。

    出版《轶谈》且销售于各地的钱,礼部收取了一部分作为成本费用,其余则交给了小说家的领袖周初。

    看着那满箱满箱的魏国金圜钱,周初以及其余小说家的门徒们,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他们此前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小说家有朝一日居然还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见这些小说家子弟似乎因那些钱财而震惊,亲自前往的礼部尚书杜宥,一边暗自称赞魏王赵润的先见之明,一边叮嘱周初等人,希望他们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写出下一本作品。

    并且,杜宥还将国内市面上对《轶谈》的反响,告诉了周初等人——无需赘叙,在这种缺少娱乐方式的年代,忽然间出现这样一本有趣的书籍,当然会立刻风靡全国。

    “尚书大人放心,也请陛下放心!”

    在得到杜宥的提醒后,周初等人立刻收敛心神,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因为钱财而迷失了抱负。

    是的,就算是一直被人看轻,就算是没有什么核心思想理论的小说家,也希望更多的人观阅自己的作品,谈论自己的作品。

    在《轶谈》大获成功的激励下,周初等人立刻就编写了第二期的《轶谈》,在这一期的《轶谈》中,他们不再局限于魏国的名将,而是按照魏王赵润此前的授意,亦添加了魏国的文臣,以及地方的县令。

    比如十几年因为楚国进攻一事而牺牲的召陵县县令「陈炳」,宁死不屈、从容赴死。

    在周初等人的笔力渲染下,「召陵县县陈炳」,在魏国一下子就上升到了“英雄”的层次,成为了「文人傲骨」的典范之一。

    而除此之外,周初等人亦不忘向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其他十一门看不起他们的学派示好,描绘了一个个其他学派名人的轶事,这使得其他学派对小说家的看法稍稍出现了变化:这个小说家,还是有点用的嘛!

    尤其是儒法墨三家,同样作为四门主修科目学派之一,他们可是在竞争着第一显学的位置,而小说家的《轶谈》,显然能为他们扩大影响力、广收学生而提供帮助。

    于是乎,小说家的周初等人,破天荒地被儒家、法家、墨家邀请,邀请到各学宫做客。

    此后,就连纵横家、名家等等,亦相继邀请小说家。

    这也难怪,毕竟小说家根本没有他独特的学派理论思想,纯粹就是消遣用的书籍,这样的学派,是根本不足以成为其余学派的对手的。

    第二期的《轶谈》面向魏国境内后,反响依旧火热。

    甚至于到后来,这本《轶谈》逐渐向其他中原国家扩散,期间,引起了个别人士的不满。

    比如,韩将靳黈在看到这本书后,就感觉很伤。

    事实上,靳黈亦是一位正值而且忠君爱国的韩国将领,但因为他在书中作为「魏将姜鄙」的对手,因此,他被小说家巧妙地写成了反派。

    “我何时曾在阵前挑衅那姜鄙啊?”

    看着书中的自己,靳黈哭笑不得,他可没有像书中的那个‘靳黈’那样,在战前用粗鲁粗劣的言语刺激姜鄙,使得姜鄙大怒之下,裸衣奋战,最终击败了那个‘靳黈’。

    再看到后面书中的‘靳黈’在见识到姜鄙的武力后大惊失色,仓皇逃走,靳黈哭笑不得之余,只感觉脸上羞臊不已。

    事实上,当年姜鄙打下安邑,可是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而靳黈选择撤退,也只是战略性撤退,根本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是被姜鄙给打怕了。

    一想到过不了多久,全天下的人都会认为自己当时是畏惧姜鄙而弃城逃跑,韩将靳黈就感觉很伤,简直生不如死。

    有类似感触的,还有楚王熊拓。

    因为在《轶谈》中一篇讲述魏公子润保家卫国的篇目中,就曾出现一个反派人物叫做「楚拓」,最初威风凛凛,最后却被魏公子润以弱胜强击败——这岂不是就在影射他熊拓么?

    “孤几时向那矮子摇尾乞怜?混账东西!”

    熊拓一怒之下就将那本《轶谈》丢入了火盆。

    除韩楚两国外,《轶谈》亦很快传播到卫国、鲁国、齐国、秦国等其余中原各国境内,再次扩大了魏国的名声。

正文 第180章:引导舆论【二合一】

    “忠烈之士……么?”

    坐在薛城城墙的墙垛上,鲁国将领陈狩观阅着手中的那本《轶谈》,良久神色复杂地仰头叹了口气。

    前几个月,当陈狩听说魏国有本叫做《轶谈》的杂书内记载着他父亲陈炳的英勇事迹后,特地托人从魏国带了一本回来,在仔细观阅后他发现,这本《轶谈》中还真记载有他父亲前召陵县县令陈炳的英勇事迹。

    虽然其中的内容稍微有些更改,就比如事实上,他父亲陈炳是死在当时的鄢水魏营前,是当时的肃王赵润见无法顺利换回俘虏,在征询了陈炳的意见后,下令浚水军的弓弩手,将陈炳以及其余召陵县俘虏一并射死,彻底断了暘城君熊拓企图用这些俘虏换回平舆君熊琥的念头。

    而在这本《轶谈》中,召陵县县令陈炳是直接战死在召陵县城头的,并且,小说家周初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陈炳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为了保家卫国如何英勇杀敌,而最后则壮烈牺牲。

    虽然这个故事有很大的虚假,但陈狩却忍不住反复观阅,心中莫名的满足:他父亲陈炳,确实是为魏国所牺牲,而魏国,也并未忘却这位忠烈之士。

    这就足够了,至于魏王赵润授意小说家周初写下这些魏国忠烈之士,意在唤起魏人对国家的归属感,陈狩并不在意。

    “哟,兴致不错啊。”

    身后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陈狩无需回头,也猜得到这个声音的主人,正是如今被薛城一带鲁人称为英雄的恶党,桓虎。

    “就是这本书么?”

    走到墙垛旁,桓虎背靠着墙垛,环抱双手而立,目光瞥了一眼陈狩手中的那本书,笑着说道:“听说这本书对令尊的评价很高啊。”

    “事实如此。”陈狩将手中的《轶谈》放到怀中,瞥眼对桓虎问道:“今日怎么有兴趣上城楼来?我以为,你还忙着跟那些贵族高谈阔论呢。”

    桓虎愣了一下,在哈哈笑了几声后,他正色解释道:“与那些贵族、世家打好关系,有助于你我在此地立足……”

    “哼!”陈狩轻哼一声。

    自从桓虎击退楚国的军队,并将薛城占为己有之后,桓虎便将军队的事交给了陈狩,而他自己,则游走于回归薛城的那些贵族、世家之间——那些贵族世家需要桓虎保护他们,而桓虎则需要借力这些贵族世家的支持,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