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育点了点头,恨恨说道:“在最初决定攻打濮阳那日,我亲自质问过卫玠,希望见公子一面,不曾想此人支支吾吾、借故言他,而待等夏某揭穿公子被他所加害后,他又一脸惶恐……公子,必定是被他所害!”
『……』
高括与种招对视一眼,还是感觉有点奇怪。
他们知道卫玠,一个色厉内荏的家伙,怎么可能有胆量加害卫瑜?
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蹊跷?
而与此同时,在王宫的偏殿内,他们口中的公子玠,正一脸焦虑、惶恐地在殿内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挡不住了,挡不住了,孟贲那该死的莽夫就要攻破王宫了……该死的!究竟是何人杀了卫瑜?!”
说罢,他环视了一眼殿内的几名亲信,厉声质问道:“到底是你等当中的谁?!”
殿内大概四五名亲信连连摆手。
“公子,我没有啊。”
“小人哪敢啊?”
“当日卫瑜就关押在本公子的府上,叫你们派人看押,不是你们,又究竟是谁?!”卫玠愤怒地吼道。
几名亲信面面相觑,低着头不敢回答。
其实他们也想不通,卫瑜好端端被关在屋内,怎么一晚上就死了呢?
在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这几人后,卫玠转头看向在旁一名目测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焦急地说道:“金绪,你说眼下该如何事好?……说起来,这主意是你出的,你必须给本公子解决!”
那名被称作金绪的中年人无奈地摊了摊手,苦笑道:“公子,在下确实是建议公子将卫瑜诱骗到城内,借机将其制服,用来要挟城外的东军,可在下却没有建议公子你将那卫瑜杀害啊……”
“你——”
卫玠恶狠狠地瞪了一眼金绪,随即仿佛泄了气似的说道:“本公子并没有叫人加害卫瑜啊,不知是哪个挨千刀的混账嫁祸于我……”
看着卫玠气急败坏的模样,那名叫做金绪的中年人不留痕迹地微微一笑。
仔细一瞧此人,这金绪倒也不面生,正是当年跟萧鸾一同潜伏在魏国大梁城内大理寺的狱丞金绪,萧鸾的左膀右臂。
『……真是蠢材!』
看了眼气急败坏的公子玠,金绪心中暗暗冷笑。
不错,无论是卫王费,还是公子玠,其实都并没有加害卫瑜的意思,真正下手的,正是以「顿丘军副将」这个身份,被萧鸾派到公子玠身边的金绪,目的就是为了借机除掉卫瑜。
除掉卫瑜,这对于萧鸾、金绪等人而言有种种好处。
首先,种种迹象表明卫瑜即将对他们动手,既然如此,萧鸾、金绪等人自然要先下手为强,除掉这个隐患。
再者,卫瑜的死,会导致卫国内部大乱。
只有在混乱的局势下,萧鸾、金绪等人所领导的伏为军,才能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卫国大乱,最好的结果,莫过于魏国出于种种顾忌按兵不动,但卫瑜一死,余众便不知我伏为军底细;而最坏的结果,莫过于魏国插手干涉,但如此这样,我伏为军亦可顺势造谣魏国欲吞并卫国,有一统中原的野心,相信到时候中原各国都会因此对魏国顾忌重重……』
暗自点了点头,金绪转头看了一眼殿外的天色。
『……总之,我这边的事也办成了,该是时候伺机抽身与公子汇合了……听说公子在范县时,在那夏育手中吃了大亏?呵呵,这还真是……看来,那夏育亦不可小觑啊。』
正文 第160章:反应【二合一】
“……据卫将夏育亲口所言,公子瑜实被公子玠所害,然卫玠,愚才也!此人色厉内荏、无勇无谋,安有野心杀公子瑜而自代?臣以为,其中或有蹊跷……”
在垂拱殿内,魏王赵润看罢了高括命人从卫国濮阳送来的紧急密信,啪地一声将手中的密信拍在龙案上,右手揉着眉梁。
殿内诸内朝大臣相视一眼,谁都看得出来这位年轻的君王正烦心着,至于原因,他们这些内朝大臣,也早已就通过各自的渠道,得知了「卫公子瑜亡故」的消息。
“陛下,莫非是来自卫国的消息?”
礼部尚书杜宥试探着问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
见此,内朝大臣李粱问道:“高都尉可曾查到加害了卫公子瑜的凶手?”
对于杀害了卫瑜的凶手,内朝诸大臣们都很好奇,要知道,那位卫国的公子瑜,与他们魏国的新君那可是关系不错的表兄弟,然而却人有胆敢杀害卫瑜——诸位大臣们十分好奇,究竟是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家伙所为。
赵弘润长长吐了口气,似乎是没有心情解释,挥挥手示意身后的大太监高和将龙案上的密信递给杜宥,叫杜宥自行观瞧。
在其余内朝大臣好奇的注视下,杜宥从大太监高和手中接过密信,仔细扫了几眼,随即,将密信中的大致内容告诉了殿内诸大臣。
在听了杜宥的讲述后,李粱亦点头说道:“臣也觉得此事有点蹊跷。……卫玠此人,臣以往也有所耳闻,酒色之徒而已,怕是未必有胆量杀害卫瑜取而代之。”
听闻此言,蔺玉阳、虞子启、徐贯等久在朝中的老臣们亦纷纷点头。
此时,冯玉突然插嘴道:“不知朝廷是否应当插手此事呢?”
一听这话,殿内诸人的目光顿时就转向了冯玉。
见自己一下子变成焦点,冯玉愣了一下,似乎感觉有点不自在,连忙解释道:“陛下,据臣所知,目前濮阳一片混乱,臣担忧卫国的内乱,会波及到我大魏……”
听了这话,杜宥亦捋着胡须附和道:“此前卫公子瑜尚在,我大魏不便干涉卫国内事,但眼下情况,卫王一系完全不足以镇压……呃,解决内乱,卫国乃我大魏的臣国,若长期放任其内乱,怕对我大魏亦有诸多不利。”
赵弘润闻言沉思了片刻,表情古怪地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思是,朕应当支持卫费,将卫瑜的东军打成‘叛乱军’?”
一听这位年轻的君王自称「朕」,殿内诸大臣就知道这位陛下心中不快。
这也难怪,谁让这位陛下此前其实是瞩意卫公子瑜继承卫王位子的呢?可如今就在于,卫瑜如今死了,纵使魏国有心扶持卫瑜也办不到了。——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立场支持卫王费,似乎更有利于魏国?
但是这样一来,目前正在攻打濮阳、企图为公子瑜报仇雪恨的东军,难免就成了叛乱军。
就在诸人思索之际,忽听介子鸱微笑着说道:“陛下,微臣听闻卫瑜有一子一女,其子「卫云」现如今大概也已有六七岁,何不扶持此幼子为卫君呢?”
『册立一个六七岁的稚童为卫王?』
殿内诸朝臣皆不可思议地看向介子鸱。
若介子鸱的建议是扶持卫瑜的儿子卫云为卫国的储君,那他们还能理解,但是扶持那幼子为卫王?这就有点扯淡了吧?年纪这么小的卫王,那肯定是会被臣子架空啊……等等!
脑筋活络的如李粱、虞子启等人,此时皆用惊异的目光看向介子鸱,脸上隐隐露出几许恍然大悟之色。
纵使是反应慢一点的,陆陆续续也醒悟过来,只是碍于某些原因,缄口不言。
在寂静的内殿,赵弘润目不转睛地看着介子鸱,平静地问道:“介子,你想说什么?”
只见介子鸱朝着赵弘润拱了拱手,正色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卫瑜之死,对于陛下而言,固然是痛失一位亲人的遗憾;但对于我大魏而言,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说着,他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大臣,继续说道:“据鸱所知,当年我大魏之所以与卫结盟,皆因有韩国在北虎视眈眈,我大魏不敌强韩,需联合卫国共抗韩国。……但如今,魏强韩弱,卫国与我大魏,已无多大助益。”
“……”
殿内诸大臣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平心而论,这件事值得沉思么?近十几年来,卫国带给他魏国什么帮助了?
尤其是在魏国最艰难的时期,即「五方伐魏」时期,卫国帮到魏国了么?
还不是赵弘润、赵元佐、赵元佲这三名赵氏王族的统帅,以及魏国本土的精兵悍将们以一敌五,力挽狂澜守住了战局?
卫国做了什么?一个司马尚,就差点叫卫国覆亡!
如此羸弱的臣属国,能给魏国带来什么帮助?
但是,殿内诸大臣还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甚至于还有人皱眉摇头,其原因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