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子,这是赵弘润所深恶痛绝的。
要知道,想当年他正是强烈反对玉珑公主嫁到楚国,这才毅然在十四之龄挂帅出征,难道苦心经营了五年后,他仍然无法让这位皇姐真正得到自由么?
“绝无可能!”
看向秦少君的眼眸中露出几许愠怒,赵弘润冷冷说道:“我绝不会让玉珑出嫁秦国,来换取秦魏联盟!”
听着赵弘润斩钉截铁且又不容反驳的话,秦少君起初面色有些发白,但听到后半句,他脸上却露出几许惊愕之色。
而就在这时,玉珑公主亦用带着几分恼羞成怒的口吻,没好气地说道:“弘润,你瞎说什么呢?什么时候说我要嫁给少君了?”
“不是你?”赵弘润闻言一愣,下意识问道:“那你来干嘛?”
玉珑公主歪了歪脑袋,说道:“我来送信的呀,我身上带着两封信呢,看你的情况再给你。……顺便嘛,来秦国散散心。”
赵弘润闻言又是一愣,诧异问道:“等会,倘若不是你……那联姻对象是谁?”
只见玉珑公主脸上露出几许狡黠的笑容,指了指赵弘润,憋着笑说道:“你。”
“……”
赵弘润呆若木鸡地张着嘴。
半响后,看了一眼仍有些羞涩的秦少君,面色有些发青,眼中亦露出几许惊骇之色。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秦少君……”
他不安地挪动着身体,仿佛是要尽可能地远离几分。
正文 第1215章:关键的契点(二)
『PS:听书友有人说不喜欢秦少君,这给作者的打击很大,本来作者想塑造一个女中豪杰的,也不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据说本书其他的女性角色也塑造失败了,好伤心。其实看过《妻乃上将军》的书友应该都知道,作者是描写女性角色还可以的啊,难道说是作者退步了么?还是说男角色女角色无法共存?唔,不管怎样,事到如今也只能尽量补救了,请书友先别厌恶文中的女主,都是作者蛮喜欢的设定的说。』
————以下正文————
“噗~哈哈哈哈哈——”
见赵弘润用近乎惊恐的表情看着秦少君,而秦少君起初茫然、继而羞愤,回瞪着赵弘润,玉珑公主在旁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连仪容都顾不上了。
笑了半响后,玉珑公主抹了抹眼角的笑泪,这才捂着肚子,乐不可支地说道:“弘润,你的眼神……哈哈哈,我知道,你是不是在想『龙阳之好』?我听说齐国那边挺盛行的……”
见玉珑公主笑得如此夸张,赵弘润怎么可能察觉不到其中的蹊跷,皱了皱眉,他神色复杂地询问秦少君道:“你是……女儿身?”
秦少君迟疑了片刻,没有开口,只是面庞微红地轻轻点了点头。
见此,赵弘润脑海中忽然泛起曾经与秦少君接触时,感到有些违和的回忆。
比如,在成皋合狩时,他曾捏了捏秦少君的手臂,本来嘛,男人捏捏男人的手臂这有什么?然而当时秦少君却露出了羞恼之色,要不是佩剑当时被赵弘润所夺,仿佛恨不得拔剑砍了他。
原来秦少君是女儿身,这就解释地通了。
『……可秦国的少君,怎么会是女儿身呢?』
赵弘润皱着眉头看着秦少君,要知道据他所知,秦国的少君,相当于储君,就跟他魏国的太子一样,哪有储君是女儿身的道理?
见赵弘润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秦少君心中难免有些慌张,在定了定神后,解释道:“我父王继位时,一直没有子嗣,这引起了国内臣子的不安,以及野心……”
赵弘润微微点头。
这个道理他也明白,事实上不止在秦国,在中原亦是如此:没有后嗣的君王,多少是会让臣子感到不安的。
“……待等我出世时,上面只有一位长兄,长我四岁,但是这位长兄,六岁时爬山捉鸟时不慎摔落山崖……父王遂与母后商议,让我女扮男装,立为储君,稳固国内的局势……”秦少君微微叹息着说道。
听着秦少君的讲述,赵弘润逐渐也明白了秦王囘当时的打算:先让王女假扮男儿,立其为储君,这样一来,就可以打消那些垂涎秦王之位的野心家的念头;然后这边秦王囘再跟他王后以及其他女人努力努力,再生个儿子出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少君相当于是他、不对,是她弟弟们继承储君之位前的“过度物”,是牺牲品,或者这才是秦王囘非常疼爱秦少君的真正原因。
在秦少君之后,秦王囘不是没有子嗣,但遗憾的是,秦国这边的生活条件太恶劣,医术也仍然停留在巫医的步骤,倘若有人患病仍采取『驱邪』的方式来治愈,这就使得秦人的小孩,夭折率非常高,就像秦少君,她就有三个弟弟在年幼时机就不幸夭折。
而这就导致秦少君明明是女儿身,却不得不长年装扮成男子,像寻常一国君王的子嗣那样,学习身为储君应该掌握的才学与本领。
而最悲哀的是,她学习这些知识,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给弟弟们铺路,事实上她并不能像一名真正的储君那样,长大成人后继承王位。
真正是储君,将会是她的弟弟。
对,记得五年前在成皋合狩时,赵弘润曾听秦少君提起过,她有一个小她九岁的弟弟——那时他俩聊话的契合点,就在于彼此都有一个弟弟。
据赵弘润所知,秦少君的弟弟,幼年时险些夭折但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但也因此,身体状况有些虚弱。
当时提起那个弟弟时,秦少君的表现就有些违和,隐隐透露出对弟弟的嫉妒、排斥与无可奈何,因此当时赵弘润还以为是兄弟俩感情不和,因此提出了不少建议——可能在桓王赵弘宣看来,那只是他遭受兄长欺负的血泪史。
那时的赵弘润,还真没想到秦少君与她弟弟竟会是这种复杂的关系。
不过眼下,可不是深究秦少君与她弟弟关系如何的时候,当务之急,是促成『秦魏媾和』,甚至『秦魏结盟』。
然而,要促成这件事,就无法绕开这一个契点:联姻。
以目前秦魏两国的关系来说,只有通过联姻,才能缓和两个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对立,重新建立起彼此的友谊。
“联姻……是你提出来的?”
微微皱着眉头,赵弘润询问秦少君道。
秦少君起初稍稍有些脸红,但见赵弘润皱着眉头,她眼眸中闪过几丝不悦之色,微微摇了摇头。
见此,赵弘润看了一眼玉珑公主,心中已猜到了几分。
他伸出手给玉珑公主说道:“玉珑,把父皇托你转交给我的信,给我吧。”
“什么玉珑啊,你可比我小咧……”玉珑公主嘟囔着抗议道,但还是顺从地从身旁的行囊中翻出一只木盒,从盒子内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赵弘润。
可能在她心底,赵弘润这个弟弟,或许早已变成了长兄,以至于她只敢小声抗议,却不敢不听。
从玉珑公主手中接过书信,赵弘润拆开观瞧,仅仅看到第一行字,他的眼皮就跳了两下,脸上露出几许莫名的冷笑。
原来,他父皇魏天子在第一行是这样写的:看到玉珑是否吓了一跳?
怒!
赵弘润攥了攥信纸,只感觉心头火起:这都什么时候了,老头子还闲着没事来挑衅他。
随后,在几句日常嘲讽与奚落之后,魏天子赵元偲在信中的用词逐渐变得严肃起来,而话题也逐渐牵扯到了正事上。
他在信中赞许了赵弘润在『三川』与『秦国』两地的功勋,也客观地批评了『河东失陷』这件事,总的来说,赵弘润算是“功大于过”。
再然后,魏天子赵元偲在信中大致描绘了『河内战场』与『宋地战场』两方的境况,总的来说,宋地战场的战况虽然看似是魏军兵败如山倒,但事实上,还并未脱离禹王赵元佲的预计。相比之下,负责河内战场的南梁王赵元佐,那就真的是撑不住了,在几路韩军的步步紧逼下,且战且退,以至于整个河内郡已失陷了大半。
甚至于,韩军已在尝试跨河攻打卫国的蒲阳,使得卫人大为惶恐不安。
再然后,就是魏天子赵元偲的一番长篇大论,意在使赵弘润理解,以魏国目前的局势而言,唯有拉拢秦国作为盟友,才能将韩、楚两国的军队驱逐出去,尽可能地减少魏国国内的损失。
然而当赵弘润看到最后一段话时,他再一次心中火起,因为他老爹让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