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仔细一想,南梁王赵元佐就完全不怎么认为了。

    而此时,赵弘润又说道:“目前上党已收复,但我并不满足,况且,韩国几次三番起兵攻打我大魏,我亦希望给韩国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接下来我大魏的目标,应该就是太原郡与邯郸郡两地。我把泫氏城、长子城移交给你,你驻军在这两座城,北上攻打太原,而我则攻邯郸。……方才你那宗卫说,你北二军就算没有我军绕后协助,迟早也能攻下天门关,这话我是不信的,若是南梁王有这信心的话,不妨打下太原给我看看。当然,南梁王也可以拒绝我的提议,只不过,这样会降低旁人对北二军的评价,让人误以为,这支军队的存在,可有可无,空耗国家钱粮……毕竟贵军迟迟无法攻克天门关,这也是事实。”

    “……”深深看了一眼赵弘润,南梁王皱紧了眉头。

    而在旁,周昪在听了赵弘润这一番话后,在心中暗赞:高明!

    在他看来,虽然某位肃王殿下口口声声说上党战场已经结束,可事实上,韩人怎么可能会放弃夺回上党?

    毋庸置疑,韩军会继续攻打上党。

    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韩国只有可能从两个地方出兵攻打上党,一个是太原郡,一个是邯郸军,因此不出意外,长子城与泫氏城首当其冲,将成为韩军的攻打对象。

    然而,赵弘润却相当机智地将这个包袱丢给了北二军,若北二军守住了这两座城池,那么不好意思,拿下这两座城池的是肃王军,北二军再怎么也不可能盖过肃王军的风头;倘若北二军战败,导致长子城或泫氏城,再或者两城都被韩军攻陷,那么高下立判,北二军没有任何立场与肃王军争论什么『谁才是收复天门关的最大功臣』的问题。

    怎么想都是肃王军立于不败之地。

    可偏偏赵弘润已堵死了退路,使得南梁王赵元佐还无法断然拒绝。

    『这才叫权谋啊!』

    周昪忍不住感慨。

    同样是报复北二军,当弟弟的赵弘宣做得太过于直白,居然想通过抹除北二军功劳的办法来报复,而他的兄长赵弘润,则做得叫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既让南梁王赵元佐继续跟进战事,不得不去吸引韩军的火力,又让其无法用消极应战来抗拒。

    周昪不得不感慨,某位殿下相比较其兄长的智慧与手段,还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的。

正文 第976章:前往山阳

    对于赵弘润提出的那项带有危言耸听性质的建议,南梁王赵元佐无法拒绝,最终应允了此事。

    他不是猜不到赵弘润这个侄儿心中的想法,但当时的情况,容不得他拒绝。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赵弘润无论如何都要将天门关握在手中这件事,赵元佐亦感觉有点诧异。

    在这件事上,赵元佐猜测过种种原因,比如说,赵弘润可能是意义用事,也有可能,赵弘润是想捏住北二军的粮道——待等北二军赶赴泫氏、长子与那里的肃王军兵将们交割了城池,继续向北进攻韩国的太原郡,那么北二军的粮道,毋庸置疑是走天门关的。

    但是仔细想想,赵元佐又感觉这个说法也说不通:用捏住友军粮道来威胁友军,使友军乖乖就范,这种事若是传出去,纵使是那位被称为肃王的侄子亦会声誉大跌。

    因此,按理来说断然不可能出现这种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要天门关做什么?

    赵元佐百思不得其解,抱持着这个提问,率领前往泫氏城,反正看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俩的态度,这对兄弟九成也不打算留他用饭。

    桓王赵弘宣神色冷淡地目视着南梁王赵元佐率领着北二军穿过天门关,前往泫氏。

    在旁,军师参将周昪一个劲地在旁叨叨絮絮,直言不讳方才赵弘宣在关楼上那用来报复南梁王赵元佐的手段太过于粗浅直白。

    “……殿下,凡事都不可莽撞蛮干。您要刁难北二军,也得挑个恰当的时机呀,这天门关……北二军纵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岂是简简单单就能抹除其功勋的?相比之下,肃王殿下的手段就高明地多,让南梁王明知吃亏但却说不出口,啧啧。”

    听闻此言,赵弘宣脸上的冷漠表情逐渐被尴尬所取代,在幕僚周昪的解释之下,他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失误,也明白了兄长的高明之处。

    记得一开始的时候,他很是震惊兄长为何要用长子城加泫氏城去交换一座天门关,来堵南梁王的嘴,在他看来,这完完全全就是吃了大亏的,可在经过周昪的解释之后,赵弘宣这才满意地在心中偷笑:自己那位兄长实在是太机智,太奸诈了,让南梁王有苦难言。

    “这个南梁王……不像是好人。”赵弘宣语气笃信地说道。

    听了这话,周昪哭笑不得,不过他也明白,自己如今投奔的这位殿下,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断不可能为了大局就与厌恶的人虚与委蛇。

    这样的性格,即可以说是正直,也可以说是幼稚,周昪并非是自夸,但是他觉得,若是他不盯紧这位殿下的话,以这位殿下的性格,其日后肯定是会吃亏的。

    “殿下,这里风大,咱们先回关楼吧。”周昪在旁劝道。

    赵弘宣点点头,随领着周昪与宗卫们返回了关楼。

    待等他们迈步踏入关楼时,他的兄长肃王赵弘润正坐在主位上,挥笔写着什么。

    听到脚步声,赵弘润抬头瞧了一眼,一边继续写着什么,一边漫不经心似地随口问道:“走了?”

    赵弘宣知道兄长指的是南梁王赵元佐,点点头说道:“唔,已经走了。”

    说罢,他好奇地走近兄长所在的位置,问道:“哥,你这是在写信么?”

    “唔。”赵弘润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唔,这份是给母妃的,她一直很担心你我,写一封让她安安心。……再过几日就要去邯郸郡那边了,我担心到时候战况激烈,无法分心。”

    “哦。”赵弘宣应了一声,不觉有些脸红。

    明明面前这位兄长是养子,而他是亲子,可这位兄长在战场上只要是有空暇,就会抽出时间给在大梁的沈淑妃写信,报一报平安。相比较而言,他却总感觉给母亲勤写信这事有点羞人。

    忽然,他瞥见矮桌上还有两封信,遂拿起来瞅了两眼,好奇地说道:“这两封……嘿,果然不是给父皇的。唔,我瞅瞅,一封是……工部尚书孟隗孟大人,还有一封是冶造局的王甫署长……”

    见赵弘宣困惑地看着自己,赵弘宣也没有解释过多,笑着说道:“我在太行山这边发现了些东西,正是我冶造局以往苦苦寻找的,因此,我想让工部与冶造局专门派人来一趟,我要交代他们一些事。”

    “哦。”赵弘宣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深究兄长在太行山究竟发现了什么东西,反正在他看来,这件事既然牵扯到冶造局,那肯定是矿石之类的。

    想到这里,赵弘宣忍不住笑了出声,因为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曾几何时,冶造局受命寻找一种烧制耐热性能优秀的火砖原料,在国内几座山丘大肆开挖,结果当地有个大贵族得知此事后产生了误会,误以为冶造局找到了金矿、银矿之类的,派了大量的人偷偷去挖,结果最后挖到一堆土。

    虽然是在取笑那名大贵族,但赵弘宣对于冶造局的那些事也不懂,所以在看到那两份书信的送递对象后,他便识趣地将其放回了桌案,丝毫没有刨根问底的意思。

    毕竟冶造局鼓捣的那些东西,他根本看不懂。

    “哥,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去邯郸?”赵弘宣问道。

    相比较而言,赵弘宣更在意的是这件事,毕竟邯郸郡乃是韩国的王郡,既然兄长决定攻打这里,那么这里必然会成为迄今为止最激烈的战场,这也就意味着,他北一军有机会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挽回恶劣的名声。

    赵弘润看出了弟弟心中的焦急,笑着说道:“别急,总要等长子、泫氏两城的军队撤回来吧?”

    “也就是说,最起码要在天门关呆个五六日啊?”赵弘宣抓了抓头发,有些苦恼地说道。

    见此,赵弘润笑着说道:“不,今日咱们就要前往山阳。”

    赵弘宣愣了愣,随即顿时醒悟过来:兄长肯定是担忧山阳军,毕竟天门关韩军的撤退路线,恰恰好是要经过山阳的,若是他们的四皇兄燕王赵弘疆疏于防范,很有可能会被天门关韩军在撤离时捎带着击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