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骆瑸点点头,随即正色说道:“我与张启功见过一面,此人出身公吏之家,受其祖、其父余荫,十五岁便在黄池出任公吏,曾先后出任狱书吏、判丞书吏,与周昪相比,此人的心计更狠……我担心太子殿下这回熬不过去。”
“有这么严重?”赵弘宣吃惊地问道:“太子殿下不是已经同意了捐赠么?虽然晚了雍王些许,但也不至于像先生说的那般吧?”
“这只是前戏。”骆瑸看着赵弘宣,正色说道:“捐赠,不过是个引子,雍王一方真正的狠招,还未使出来呢……一旦雍王开始发力,太子殿下恐怕躲不过这回,可能会被剥夺太子尊号……”
赵弘宣惊地倒吸一口冷气,骇然说道:“怎么可能?!”
“事实就是如此。”骆瑸正色说道:“周昪加上张启功,我辈读书人,杀人不用刀……我虽隐隐已猜到他二人的诡计,但奈何东宫被周昪所蒙蔽,我不敢透露,否则就会打草惊蛇。”
说到这里,骆瑸看了一眼赵弘宣,诚恳地说道:“在下听说,东宫与桓王殿下在北疆时,亲密如手足,难道殿下就忍心看着太子殿下失势?”
赵弘宣张了张嘴,犹豫着摇了摇头:“骆先生,本王不能……”
“与在下做个交易吧,桓王殿下。”骆瑸打断了赵弘宣拒绝的话,正色说道:“此事若能成,非但东宫可以安然无恙,甚至可以反制雍王;而桓王殿下您,亦可趁这个良机,真正执掌北一军,在军中竖立威信。”
“……这事,与北一军有何关系?”赵弘宣又惊又疑。
骆瑸也没有想太多,笑着说道:“东宫若倒了,北一军还会在么?”
『……』
赵弘宣面色微变,不由自主地想到昨日他哥哥赵弘润的态度。
“让本王……考虑考虑。”
赵弘宣皱着眉头说道。(未完待续。)
正文 第890章:东雍之争(六)『加更27/33』
当桓王赵弘宣在东宫时,他的哥哥肃王赵弘润,却来到了雍王府。
对于这位八弟的到来,雍王弘誉感到很是意外。
别看他昨日在宣政殿外曾说什么『愚兄改日请贤弟吃酒』,其实那只是客套话。
毕竟眼下在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东宫与雍王正拼得如火如荼,就好比是已经进入了白刃战阶段,因此,非东宫党或雍王党的人,最近都很避讳与这两方势力接触,免得被打上东宫党或雍王党的标签。
而八皇子、肃王赵弘润,别看他与雍王弘誉平日里走得挺近,但他从未表态说要支持后者,因此,雍王弘誉对今日赵弘润的到来倍感诧异。
他可不相信赵弘润会看不出目前朝中的局势。
“八弟,你终于下定决心要助愚兄一臂之力了么?”
当府上的下人奉上酒菜后,雍王弘誉将赵弘润邀请到席间,开玩笑般说道。
听闻雍王的玩笑,赵弘润也不在意,顺势说道:“啊,小弟此番前来,就是想与王兄商量商量,如何踹东宫一脚,博取王兄的善意。”
雍王弘誉听了这话愣了一下,说实话,其实就目前的局势来说,有没有面前这位八弟的帮衬,他都有把握扳倒东宫。
相信这一点,对面这位八弟也是心知肚明。
可问题是,对面这位八弟,怎么看也不像是趋炎附势的人啊。
更何况,就算他赵弘誉扳倒东宫上位,也不至于对面前这位八弟下手。
肃王赵弘润,这位曾经的八皇子,如今在魏国可不是一般地位,俨然已成为姬姓赵氏王族年轻一辈的旗帜,更要紧的是,这位肃王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封邑——商水邑(郡)。
这是当代魏天子册封的,意味着无论哪位皇子日后继承了魏国君王的位置,哪怕再看赵弘润不爽,将其逐出大梁,赵弘润仍然有可落脚的封邑。
先代君王将封邑赏赐出去,后代君王要拿回来,那可是极其不易的,真以为垂拱殿与朝廷不想收回原阳王、成陵王等人的封邑?
没有办法而已!
因为那是先代魏国君王封赏出去的,除非原阳王、成陵王这些人想不开,公然反叛魏国,否则,垂拱殿与朝廷,几乎是没办法用正当手段拿回来的,因为这是也算是『违背祖制』,说白了就是打先王耳光,纵使是历代魏国君王也吃罪不起。
不夸张地说,得到了商水郡作为封邑的赵弘润,如今可谓是已立于不败之地,只要他不做出反叛魏国的事,日后就算他继承君王之位的兄弟看他不顺眼,也奈何不了他。
当然,这只是说无法用正当手段,至于非正当手段嘛,相信新君在做之前肯定会掂量掂量,毕竟这种不光彩的事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敌、亦能反过来伤己。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因此,雍王弘誉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位八弟是在依附自己的,因为没有必要。
“出了什么事么?”雍王弘誉在思忖了片刻,皱眉问道。
赵弘润端着酒杯喝了一口酒水,也不隐瞒,淡淡说道:“东宫想让小宣执掌北一军。”
“噢。”雍王弘誉恍然地点了点头。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居然拉小九下水。』
雍王弘誉暗自冷笑了两声。
其实有不少知道,肃王赵弘润有两个逆鳞,一个是在皇宫内养母,居住在凝香宫的后妃沈淑妃;还有一个就是在皇宫外的亲弟弟,桓王赵弘宣。
若是有人敢对这两位耍阴谋诡计,不亚于当面甩这位肃王殿下的耳光。
而如今,东宫居然敢拉赵弘宣下水,将其牵扯到『东雍之争』,雍王弘誉实在是啼笑皆非——莫非是上天要东宫太子赵弘礼死?
“你想怎么做,弘润?”雍王弘誉问道。
赵弘润给雍王弘誉倒了一杯酒,低声说道:“小弟不管其他事,只要北一军不复存在即可。”
雍王弘誉闻言微微一笑,因为这件事很简单——东宫倒了,北一军就不复存在了。
“弘润且稍安勿躁。”他遥敬了赵弘润一杯,似笑非笑地说道:“过不了多久,弘润便可达成心意。”
赵弘润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我会配合王兄的。”
说罢,他端着酒盏喝了杯中的酒水。
『……』
听着赵弘润那句话,雍王弘誉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几许莫名的自嘲:他的意图,瞒得过别人,难道还瞒得过眼前这位才智与麒麟儿赵弘昭比肩的赵氏翘楚么?
此后,两人颇有默契地结束了话题,一边喝酒一边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聊着聊着,雍王弘誉的宗卫长周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待见到赵弘润坐在厅内,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见此,赵弘润会意地想要告辞离开,却见雍王弘誉摆了摆手,朝着周悦说道:“说吧,什么事,弘润不是外人。”
听闻此言,周悦抱了抱拳,正色说道:“是!……刚刚得到的消息,东宫已对外表态,愿将在北疆的所得尽数上缴朝廷。”
雍王弘誉闻言眯了眯眼睛,笑吟吟地说道:“啧啧,东宫的反应挺快的嘛……不错不错。呵呵呵呵……你先退下吧。”
“是!”宗卫长周悦依言抱拳而退。
瞥了一眼笑容满面的雍王弘誉,赵弘润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
其实他也清楚,既然雍王弘誉昨日在宣政殿内说出了那番话,愿将在北疆的所得尽数上缴朝廷,那么就注定东宫党这回没有退路,只能跟着这么做。
这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雍王一方用微不足道的所谓『全部斩获』,逼得东宫党也能咬牙将吞到嘴里的肉吐出来。
因为否则的话,东宫太子赵弘礼就会在品德、道义角度遭到攻击,谁让他是太子呢——既然坐着这个位置,就注定要比别的兄弟『做』得更出色,否则凭什么成为太子?
这里的『做』,指的是做出姿态,即品德、礼俗、言行举止等等。
说白了,太子赵弘礼在带兵打仗方面远不如他的兄弟肃王赵弘润,这种事朝野不会去指责,因此,哪怕太子赵弘礼所统帅的北一军在北疆战役期间打地再糟糕,也没有人会去攻击他。
毕竟赵弘礼是太子,又不是将军,有『皇子守国门』这份心意就足够了,赵氏子弟,又不是各个都是南梁王赵元佐、禹王赵元佲、肃王赵弘润这等奇才。
可话说回来,倘若东宫太子在德品上出现什么问题,那么就会跳出许许多多的人去指责他、攻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