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卫将军终止此物在中原流通。”鲁肃恳切相对。“区区片纸,安能购换实物……”
“安利号可曾不许把实物兑换回来?”公孙珣打断对方,直接质问。
“那到未曾……”鲁肃无奈应声。
“既如此,咱们总得讲道理吧?”公孙珣微笑反问。“我凭什么要不准此物流通,你又凭什么不许?因为你家刘豫州小妾糜氏家中的商号争不过安利号?他自家没信誉,便要借你家刘豫州势力行此卑劣之事吗?再说了,据我所知,糜氏也学着这个发了盐票、茶票的,你们禁了这个,那些也要禁吗?”
鲁肃沉默一时。
话说,鲁子敬是个公认的老实人,这不是说他无能和一味忍让,恰恰相反,乃是因为他是个内秀的人物,心里明白大局,分得清轻重,知道事情背后的根本所在,所以不愿意争一些表面东西,或者做无谓之辩。
就好像这件事情……鲁肃心里很清楚,此行之所以有此一事,从大局或者表面上来说乃是担心南北一旦开战,中原被河北用安利号占了便宜;而从刘备集团内部而言,却正如公孙珣一口道破的那般,乃是糜氏这个依附于刘备的‘仿冒安利号’的需求;而从刘备和鲁肃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乃是想用这些小东西进一步试探一下公孙珣对战争的态度。
怎么说呢?
兖州东部的泰山地区被公孙珣当年强行取走,黄河要道苍亭地区被强行取走,如今琅琊也被他取走,从军事战略角度来说,公孙珣已经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全面地利姿态……这种时候,是必须得认真考虑南北全面战争这个话题了,其余皆不足为道。
“卫将军说的是。”稍一思索,鲁子敬便坦然应声。“安利号和糜氏的东海号俱为大汉治下寻常商号,我们为政之人岂能无法理而行不公事?此事确实有些唐突了,容臣回到寿春再与我家明公细细商议。”
“善。”公孙珣缓缓点头。“还有吗?”
“还有一事。”鲁肃稍显犹疑。“邺城大学多有名儒大士,教学出众,而淮南这些年虽然也有寿春大学,但只是辩经之所,所谓科考制度也只是征辟之后以考来定职分,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也就是这两年中原彻底安定以后,淮南、吴地来了些年轻束发求学的士子,稍成规模。”
公孙珣微微蹙眉。
“不瞒卫将军,我家刘豫州想请卫将军准许我们从邺城大学邀请一些名儒大士南下,稍作教导。”鲁肃见到对方如此表情,干脆直言。
“可以。”出乎意料,公孙珣居然一口答应。“但有几个条件……其一,邀请的讲师不得过邺下大学讲师的十一之数,多了不许;其二,你们要保证他们的食宿、安全、待遇,而且往来自由,千万别一去不复返了……最后,不要说北面可以南下,依我看,治学这种事情应该是不论南北东西的,淮南、吴地的英才也可以北上嘛。”
鲁肃勉力挤出一丝笑意。
“子敬不要装傻。”公孙珣见状冷笑道。“我现在都还记得你们淮南有个叫蒋干蒋子翼的,还有两个南阳、颍川的年轻人,一个唤做孟建,一个叫做石韬,当时大学初成之时一行三人北上,然后三人一起以前十的成绩入学,隔了一年又一起以前十的成绩分科射策考试毕业,如今都已经出为一年县长又回来了,因此在学中并称首期南三杰……我当时在他们入学时便很高兴,还说蒋干至此,那邺下将来必然会群英荟萃,结果呢?除了第一年之外,往后来邺下求学科考入仕的年轻才俊越来越少,一打听才知道,刘玄德和曹孟德这两个无耻之辈居然在各自治下交通要害处设卡阻拦,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我屡次写信去骂无耻,他们二人都和你一样装傻……而你今日居然有脸来借讲师,我却居然张口答应……呵!”
“卫将军胸怀天下!”鲁肃恳切俯首而言,依旧装傻如故。“可要臣来说,邺下才俊已经够多了,而且曹奋武和我家刘豫州也不只是私心作祟……很多寒门士子或是家贫,或是家中有顾虑,是出不得远门的。”
“随你吧!”公孙珣似笑非笑。“且看他们还能撑几时!还有事吗?”
鲁肃心下猛地一跳,却立即抬头恢复从容:“还有两件私事,一个是要代我家刘豫州赠送礼物与公孙老夫人,聊表孝意;另一个是我家刘豫州让我北走涿郡一趟,替他祭祀先人。”
“情理之中的事情。”公孙珣看了看鲁肃,不以为意道。“你且随意……而且一事不烦二主,你在邺城闲逛也好,北走涿郡也罢,凡事不必再来禀报我了,待会直接寻奉孝便是,我再忙完一件事便也要动身了。”
“卫将军去何处?”鲁肃一时愕然。
“天子束发,千头万绪!”公孙珣一边说一边起身饶过鲁肃和陈登向外而去,几名一直一言不发的重臣也纷纷跟随。“我身为辅政大臣之一,总督九州军政之人,总要走一遭长安的……否则,岂不是要被人骂成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吗?”
鲁肃怔在当场。
而隔了许久,其人方才与陈登回过神来,复又随着那名候在一旁的义从军官向外去找郭嘉。
当然走出门来,鲁肃赶紧又朝这名面生的军官行礼问候:“有劳足下,敢问足下姓名?”
这已经开始留须的年轻军官微微拱手还礼,姿态从容,倒显得是大家风范了:“区区弘农华阴杨修杨德祖,不敢劳烦使者垂问……”
鲁肃和陈登再度怔住。
隔了半晌,倒是陈登赶紧拱手:“原来是世交之后,鄙人下邳陈登陈元龙,见过德祖!”
“云龙兄请了,咱们自然是世交。”杨修微笑还礼,然后便示意二人随他往府中深处去寻郭嘉。
三人前后而行,依然是陈登忍不住继续搭话:“德祖现居何职,前日晚间铜雀台上为何不见德祖身影?”
“元龙兄这两问倒是问到一块去了。”杨修扶刀在侧边走边答道。“我今年加冠,刚刚从义从中离任,将要往辽东平郭赴任平郭令,前日正好告假与邺下好友私下作别,却是刚好错过了我家卫将军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惜!可惜!而且你们不晓得,此言一出,大学中又要论战了,蔡伯喈又要被人吊着……反正届时我还要错过另一出好戏……”
陈登满肚子话想问,却不知道该从何问起,更不知道该不该问。
“元龙兄是想问我身为杨氏子,值此关键之时为何不去长安偿汉室旧恩?还是想问卫将军此时将我送往辽东,是否是心怀忌惮呢?”杨修似乎看出了对方心思,所以口出惊人。
陈登登时无言。
“元龙不必在意。”杨德祖依然微笑,俨然不以为意。“这种话题对别人来说是忌讳,可对于咱们这种公族子弟而言却是躲不过去的,何必遮掩?而轮到我身上,更是债多了不愁……”
“这倒也是,那……”
“我家自我高祖父算起,至我父已经四世三公,可谓受汉恩极矣。”杨修缓缓感叹言道。“然我高祖父为汉室死谏,饮鸩而卒。祖父为帝师而不能阻灵帝祸国……天下人其实都知道,他和同时相继而亡的刘公、桥公一样颇有几分是顺水推舟,拿命去偿了汉室之恩的意思,也有几分是无颜见天下人,有被灵帝胡作非为给逼死的嫌疑。元龙兄你自己说,四世三公,便只是有恩,而无恨吗?”
“这种事情我自然知道。”陈登恳切作答。“我家虽比不过贵家这般激烈,但也是一面受数代之恩,一面对灵帝独夫之暴虐感同身受。但……”
“但恩怨纠缠如此,本就有些一而二二而一的意味,绝难割舍,对否?”
“正是此意。”
“所以我父在长安为天子张目,而卫将军也专门将我发往平郭为七品县君。”杨修终于驻足回头。“元龙以为我此去平郭路途遥远,乃是形同发配……这是实言,但反过来想,却为何不能是我家将军知我为难,专门保护我呢?这种事情,本如咱们俩家与汉室的关系一般,哪里是什么恩什么怨,什么对什么错就能说的清呢?汉室恩德似乎大义凛然,可我家将军天下国家之论难道没有道理,各从各心罢了!”
“关键是德祖怎么想?”陈登愈发急切。“你从何心?”
杨修像看傻子一样看了眼陈登,直接停止交流继续带路,而陈登也是在一旁鲁肃的侧目下恍然而悟……自己确实是犯傻了,这还用问吗?!
不过,醒悟归醒悟,陈登也是愈发觉得心中混乱起来……可怜一个在徐州三亩地里湖海豪气的英杰,到了外面却宛如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人一般,连方向都摸不清了。
鲁肃去寻郭嘉且不提,往涿郡去是祭祀刘备先人还是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