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日暴雨忽至一事,让属下心怀耿耿,所以昨日专门寻到了军中做辅兵的一些本地年长耕作之士,询问天象。”沮授认真回复道。“这场雨,恐怕还有的说。”
袁绍登时正色:“速速讲来。”
“据营中本地老农讲,这场雨看起来是一场,其实是两场。”沮授正色答道。“前日乃是夏日暴雨,而昨日到现在,却算是秋雨绵绵……换言之,今日往后非但雨水会继续绵绵不止,还会渐渐降温,此时全军强行留下,未免失策。”
袁绍一时恍然。
“非只如此。”沮授进一步言道。“那些老农还说,这种雨势虽然往年也偶尔出现,但每一年都会在秋收前引起涝灾,而且,若是往年多种粟米时这种涝灾还好,只要及时排涝,秋收前及时放晴,还是可以抢收粟米的。但这些年,面食渐渐常见,种麦的多了起来,麦秆脆弱,却是容易在这种秋收前的风雨中倒伏……”
这段话,袁绍一开始听得糊里糊涂,但听到此处,却是恍然大悟:“你是说秋后河北乏粮?”
“不是整个河北,昌平那里是燕山气候,而是太行以东,自河内至常山一代,恐怕麦粮将要受损。”沮授终于说明了一切。“这种损失,对彼对己皆是一样的,且都只能算是局部地区局部受灾……但无论如何,邯郸正在其中,属下不知道邯郸城中存了多少粮食,但总要防着他出城抢收粟麦!既如此,何妨留一支真正精锐兵马,不用多,两万人,在此不求破城,只求看住咱们的大营,兼防审正南出城活动?这样,也不算是撤围了。而等我们在魏郡那里整编完毕,天色放晴,军中士气复起,甚至于收好秋粮,再突然杀回来?!”
袁绍这下子倒是狠狠点了下头,而其人凌乱的头发也是跟着甩动了起:“公与战败知耻,复能窥的先机,吾之子房,或许便是公与了吧?”
沮授赶紧在其余几位幕僚的面无表情中尴尬推辞。
“一事不烦二主!”袁绍懒得理会太多,而是从怀中将刚刚割发的那个短刀取出,兀自起身上前交与对方。“我让韩猛为你副将,留两万人在此,军中上下,皆由你做主,谁敢违逆,你便执此刃格杀勿论。”
沮授也是感动一时,然后毫不犹豫立即俯身接刃。
就在沮授接手大任之际,忽然间,放下的帐门却被人豁然掀开,一名满身雨水之的翎羽甲士匆匆入内,向袁绍跪交了一封油纸封皮的军报。
袁绍没有理会,而是先与沮授授刃,这才接过军报,撕开封皮,稍作浏览……而浏览完后,其人不慌不忙回到座中,方才不动声色从容开口:“两千石与车骑将军府中幕僚留下,其余人等全都出去。”
众人不解其意,但也只好依言而行。
“诸君。”袁绍将信件递给了身侧的陈宫,然后环顾作用,平静言道。“今日连夜收拾,明日便撤军……”
“何至于如此急促?”辛评大为不解。
“邺城丢了。”一旁的陈宫一脸平静的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
满帐愕然。
“诸君不必惊慌。”袁绍见状不慌不忙,反而失笑。“事已至此,惊慌何用?要我说,丢了便丢了,回师夺回便是,并不误大局。”
“确实。”陈宫稍一思索,也不由感慨。“幸亏此时秋粮未收,其余粮草也皆在梁期。”
“可是……”一旁辛评满头大汗。“明公,你不是让高元才(袁绍外甥高干)去了河内稳住张稚叔了吗?如何失陷的邺城?卫将军从哪里出的兵?”
“若是卫将军的兵,你我今日便已经亡了!”陈宫黑着脸在旁答道。
“仲治何必如此失态?想想便知道了,公孙文琪如何出兵如此之速?”袁绍复又在座中笑道。“他又不会飞……前日趁着大雨,突然攻陷邺城的,乃是分成十余步的数万太行山匪,为首者唤做于毒……黑山贼是也!”
众人先是面露恍然,却又愈发惊慌——山贼固然容易驱赶,但他们的家眷可是在城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还不如让公孙文琪的正经军队来呢!
“我的家眷也在邺城……”袁绍似乎是明白众人心意。“也未见如此失态!”
众人陡然一肃,今日之袁本初,却是让人心服口服。
“不许泄露军机,违令者斩!”袁绍复又在座中从容下令。“就依刚才所言,沮公与在此统两万兵监视审正南与关云长,但安守便可!其余诸部,连夜收拾,准备撤回……文将军与鞠将军为先锋,现在便动身,晚上还可以赶到梁期城安歇,明日便要回到邺城城下!”
众将轰然应诺,各自告辞,便是各有所掌的郭图、辛评等人也即刻去准备,而陈宫更是去而复返……他差点忘了从几案上将袁绍的头发拿走去挂起来。
然而,陈公台抓起头发便要转身离去,却又被袁绍给喊住了:“公台稍缓……扶我站起!”
陈宫恍然醒悟,再度回身放下头发,然后扶起自家主公。
“公台见笑了。”几乎不能起身的袁绍扶着陈宫臂膀,满脸焦急,再不复刚才风度,甚至居然一时涕泣。“可我数子皆未成年,幼子年方两岁……这若是落入贼手,有所闪失,该当如何啊?公孙文琪好毒的计策!”
陈宫默然以对。
————我是比袁绍还英雄的分割线————
“绍方围邯郸数日,为关羽所破,又逢淫雨,方与诸将共会,论及退兵,忽闻黑山贼于毒乘雨覆邺城,杀太守栗成。贼十馀部,众数万人,聚会邺中。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独绍容貌不变,端坐自若也,其口指划令,留后、先发俱全,左右遂安。”——《新燕书》。世家第一 PS:郑重推书,回到明朝当暴君,暴君要完本了,距离万订只差57均(此处羡慕57s),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标准的万订精品历史文啊。
第二十六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
随着哨骑不断往来,袁绍当晚便得知了邺城沦陷的真正原因——部分魏郡守军公然反水,引贼入城。
这就很合理了,因为于毒和他十几部山贼不是神仙,他们这群乌合之众要是能轻易打破河北第一名城,那困在邯郸城前的袁绍八万大军,有一个算一个,统统该跳漳水自杀的。
细细问来才知道,乃是邺城最西面的支城污城守将,为韩馥所提拔,所以对袁绍接手邺城过程中的那些事格外不满,再加上于毒宣称自己是受长安命令来袭,朝廷委任的冀州牧公孙越正在上党,其人这才主动倒戈……他非但没有固守污城,反而自为先锋,连续骗开了九侯城、武城,最后乃至于邺城。
而大雨之中,邺城守军猝不及防,于毒一路杀入城中,如入无人之境,当时便俘虏并斩杀了魏郡太守粟成。
得知了缘由,袁绍面上依旧镇定,心中却愈发惊慌,同时后悔不跌……凡事有因必有果,当日他对韩馥如此粗暴,这才有了今日的事情,否则区区几万盗匪,又没什么攻城手段,在污城便该止步,然后被袁绍派出去的一支部队轻松歼灭于城下的。
一夜无眠。
不过第二日下午,当袁本初率军仓促南行,疾速赶到梁期城后不久,却在官寺中得到了第二个匪夷所思的讯息。
“邺城收复了?”袁绍目瞪口呆。“诸将家眷还有我的家眷全都无恙,正在往此处而来?”
“回禀主公!”虽然依旧有些雨水绵绵,可哨骑却累得的气喘吁吁。“贼人十余部,一入城便各据地方劫掠,于毒取了郡府,杀了粟太守不提……其中有两个贼人,一个唤做苦蝤的,乃是钜鹿什么地方的县尉出身,一个唤做陶升的,乃是魏郡内黄县吏出身……二人入城后不去取财物,反而一个护住了主公宅邸,一个护住了诸位将军、先生的家眷,并以车载连夜出城,往此处送来。然后文、鞠两位将军迎上,一边接下了家眷,一边复又以二贼部众为先锋直趋城下,轻易入城,然后各个击破……”
这事情发展的,袁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主公,自助者天助之,若非主公镇定自若,并果断回军,如何能轻易夺回邺城,驱除贼军?”郭图在旁赶紧奉迎。“且若非主公平素威名震慑河北,如何让那些太行山贼甘心为主公前驱?”
“这话便不必说了。”带着一顶北地狗皮帽以作遮挡的袁本初,忽然感觉头顶出汗,一时闷热,便不由自主的摸了一下。“此事终究太险,差一点便要倾覆基业的……只是我实在是不知道,公孙文琪为何如此狠毒?这些贼难道是可以用的吗?!”
“大概是其人在长安,不知此处情形,又担忧邯郸有失,所以不择手段吧?”知道是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