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南关——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爱国将士以及民众的支持。一举粉碎了法军企图击溃清军主力。进行政治经济讹诈地阴谋。扭转了极端不利地战局。奠定了中国方面胜利的基础。并促成了法国国内矛盾激化。迫使法国好战的茹费理内阁倒台。在近代中外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月4日。中国和法国签订了“停战协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既不割地也不赔款的停战协定。可以说是冯子材及广大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
但抛去“镇南关大捷”头顶上的光环。从其它角度来审视这场战役。有很多问题也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在这场战役中。清军以两万人之众据守镇南关。以守待攻。迎击总兵力约为7000人(能真正作战的约为4000的法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很大地伤亡代价。不能不说这场战役赢得其实是很勉强的。
总体上讲。清军的武器装备比起法军。差距不算太大。但清军的战斗力却十分虚弱。面对虽然气焰嚣张。但是却面临着远离后方补给基地。失去了游弋于江河中的炮艇火力支援且兵力十分薄弱的法军。在法军指挥官出现重大指挥失误地情况下。也没有能够达到全歼法军地战役目标。这其实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而且。镇南关战役结束后。法军吸取了战败的教训。很快集中了一支强大地兵力。而此时彻底倒向法国的越南政府也出兵数万支援法军作战。清军所面临的战场形势其实并不容乐观。而且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虽然取得了胜利。而台湾战场上。重要城市基隆却被法军夺占。对中国来说。“乘胜议和”争取以最小的代价结束后世一些历史书中广泛宣扬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其实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
由镇南关战役对比己亥抗俄战争中的哈尔滨保卫战。中队“新军”和“旧军”的表现差别也是明显的。
面对强大俄军的进攻。中国旧式军队和新式军队在抗敌意志和信念上都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作战思想截然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左宝贵全军上下奋勇作战。虽然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全军战至最后一人。与敌同归于尽;而段祺瑞张作霖所率领的新式“陆军”。使用“炮兵集群运动作战”和“步兵快速穿插作战”的战术。却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即是明证。
遍观中国近代抗击外国侵略所发生的历次重大战役。中队面对强敌。在很多时候表现的都是相当英勇顽强的。但为什么取得胜利的战役寥寥无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队的作战思想落后于时代。
尽管中队在武器装备上和外国的差距已经变得很小。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用武器方面的优势来弥补的。
这也是孙纲为什么要急着成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
而六十多岁的老将刘永福和八十多岁的老将冯子材。现要求进入保定军校学习。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人渴望尽快摆脱落后挨打局面的强烈愿望!
中国海军成立的时间虽短。但却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军完全不受旧军影响。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接受西方的先进作战思想而出现的。
现在。海军的高等军事学府已经有了两所。即“北洋海军学院”和“福建海军学院”(由原来的福州船政学堂扩大升级而来)。而且根据和英美两国的“备忘录”。中国海军每年可以派遣留学生多名去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和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而各省的军事学校(武备学堂)对陆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陆军目前只能派遣学生去德国和美国的军事学院就读。这种情况对孙纲来说。是需要马上改变的!
在孙纲的努力下。中国陆军的第一个高等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于101年3月21日。在保定正式成立。
这一天又是中国传统农历的“二月二”。187年的这一天。中国制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龙扬”号正式加入北洋舰队。
也是在这一天。孙纲的孩子出生在了这个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正规陆军学校。也在这一天出世。的校址。居然是一座占地千亩。拥有殿宇百间的关帝庙。也是孙纲事先没有想到的。
关公古以来就被中国人奉为军神和战神。连中国海军的军舰上都有供奉(据说日本军舰上还供有李舜臣的像。也不知这是从哪论起的)。而中国的第一所正规军事院校居然就在关帝庙里。恐怕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反正孙纲知道以后。有种憋不住想笑的感觉。
传统当中蕴含着新生。这也算是中校的一大特点
他是在参加保定军校落成典礼的时候。才见到了这所刚刚建成的军校的样子。
(五百三十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
其实之所以把保定军校的校址选在了关帝庙。并不只是为了想粘“战神关公”的光。
军务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改建”比“重建”毕竟要省时省力。
建成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舍区总面积约为一千五百余亩。是现在中国规模最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校。
在保定军校修建时。军务部利用了原来的关帝庙庙产。并征购了一些邻近的民的。建成的整个军校分为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的一百八十余亩。其建筑格局系仿造德国军事学院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其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种以成行柳树。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军校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甚至可以与原来的大清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其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李鸿章题写的“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巨大的石蹲狮一对。高可丈许。河上架设了一座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成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能住约一个连的学员。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张之洞题写的一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树。二树之间悬挂一大铜钟。平日官长即在这里训话及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的九十二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的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半方曲”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的八百八十余亩。以西面之面积最大。
保定军校从孙纲担任军务部长后不久就开始筹划。到正式落成。一共花费了约半年的时间。因为总体建筑大多是依照原先关帝庙的建筑改建。因此校区建设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的速上也反映出了孙纲急于培养陆军将领建设好中国陆军的急迫心情。
为了保证保定军校学员的素质。按照孙纲的要求。军务部制定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章程》。规定学员从各省的陆军中选拔。民间学生有志入学从军者可由当的政府及乡绅作保从普通学校当中选送。编成“入伍生队”。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包括严格的文化课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这样就从制度上保证了保定军校学员的生源和素养。
根据军务部制定的规定。保定军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中国陆军培养军官。包括初级军官(尉官)养成。中级军官(校官)进修班和高级军官(将官)进修班。现有的各省旧军军官(包含初级军官)都要分批进入军校进修学习。合格毕业后才可回到原来的军职。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学科主要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五科。中高级军官的进修班学制为几个月到一年。
军务部同时规定。“凡为中国陆军军官者。均需在保定军校毕业方可就任军职”。孙纲之所以这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