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人谁敢挑战随州的军政老大啊,可是王端却敢堂而皇之地做出这般行径来,并通过这一举动,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的强硬。而且王端并不是一味强硬,他还派人四处散布“自己是王令温义子、颇受王令温重视”的消息,让所有人感受到他有力的后台。虽然手中只有千余士兵,但是王端却愣是给人一种不可冒犯的感觉,让人心中只起拉拢之意,却无对抗之心!
这样的奸诈之人,怎么可能轻易服软,又怎么可能会损伤自己好不容易才树立起的威信?其中必定有诈!
于是心怀警惕的董遵诲就看到了王端悄悄摸向刀柄的手,看到了王端那四个绷紧了身子准备出手的随从,董遵诲心中一惊,这王端果然是个笑面虎,那自己该怎么办呢?
稳妥一点的做法当然是出声提醒,让王政忠有所戒备。只要王政忠和杨光义联手,凭借他们俩的一身武艺和相互配合,那王端虽有五人,也不能贸然得手。双方相持下去,最后也只能撂下几句狠话,改日再战。这样一来,自己也能够收获王政忠和杨光义的善意,算是结交了两个朋友。至于王端,反正他已经与老爹撕破了脸,得罪了也无所谓。但是,这样真符合自己的利益吗?
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可是五代十国这样一个乱世,可是杀人如割草这样一个割据时代!虽然自己是刺史的公子,但是安全并没有充分的保证。毕竟自己前世的记忆里并没有“董遵诲”的影子,可能是他毫无业绩默默无闻,更可能是他英年早逝,而自己可不愿意悄无声息地死去!
既然如此,那就要抓住一切时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此才能有自保之力,将来也能在后周或大宋谋得一片天地。这样想来,区区善意显然不能让人满意,最好是将王政忠、杨光义纳入麾下,毕竟他们两人可是自己转世重生以来遇见的武艺最高、将来最有发展前途之人。想要将他二人纳入自己麾下,那自己这个刺史家的二公子身份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只有让他们与那王端撕破脸面打上一架,才能让他们碍于王端日后的报复而投入刺史府,这样一来毫无门路的王政忠两人最可靠的选择无疑将是自己这个二公子!
而且那王端正是自己辅佐老爹董宗本掌控随州的一大绊脚石,当初父亲董宗本刚刚走马上任,就被这王端摆了一道,大伤威信,只能够拼命做事,这才挽回一点当官的颜面。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父亲也不是没有权谋的人,他已经悄无声息地将前任官员遗留下来的那些个下属统统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彻底掌控了随州的官仓钱粮。如此以来,虽然董宗本还没有意识到,但随州士兵的钱粮其实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加上董宗本近日来招纳丁壮,建立了一支两百余人的巡防队伍,也有了与王端翻脸的初步本钱,目前欠缺的只是决心而已。
当然,以上诸点也是董遵诲以后向董宗本解释的时候才想到的,真要他当时就如此敏捷地考虑到这些问题,以董遵诲当时的经验水平还真办不到。当然更重要的是:王政忠和杨光义是他董遵诲刚刚结识的朋友,三个人意气相投,都是性情中人,正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做人要厚道,为朋友两肋插刀,值了!
于是董遵诲顾不得考虑太多,张嘴就要示警,只是他已经晚了,一道雪亮的刀光照着王政忠就劈了过来!
-WWW*69ZW*COM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正文 第十三章 坊中乱战(上)
话说董遵诲正要示警,王端已经抽出刀来,照着王政忠的脑袋就劈了过去,这架势是要人命啊,是要人命啊,还是要人命啊?
如果还是刚刚那种紧张的气氛,那王政忠肯定能够反应过来,但是现在虽然称不上其乐融融,气氛也算是缓和,突然来这么一下,谁能反应过来?起码王政忠就愣了一下,愣是看着那刀劈了过来,根本就没来不及躲闪。读看看小说网
杨光义大怒,长袖一挥,匕首已然出鞘,冲着王端就刺了过去。他没有再去阻挡王端的长刀,大家都是老江湖,对这刀式看得很透彻,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阻挡。为今之计,也只有围魏救赵,希望能够救老朋友一命。
不过王端身边的四个侍卫也不是摆设,早就冲了上来,四个人都抽出了腰间的长刀,那雪亮的刀锋愣是将昏暗的大厅照亮!
杨光义刚要冲锋,就被长刀拦了回来,他心中大悔,这回算是阴沟里翻了船,被这王端给算计了。政忠兄,老哥哥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正在这时,董遵诲动了,他刚刚虽然没来得及示警,但是却是众人中最最清醒的一个。看着王端的刀砍来,董遵诲连忙飞起一脚,正踹在王政忠的屁股上。
这一脚力度之大,就连董遵诲都震得脚掌发麻,更甭说是王政忠了,他直接就被这一脚踹了出去。王政忠打架那是积年的老手了,他也反应过来,借着这一脚之力,往旁边跳去,同时头拼命往旁边歪去。而且他还一边躲,一边奋力投出手中的那两个铁核桃,不求杀敌,只求自保。
这一刀可是王端蓄势已久,怎么可能让王政忠轻易躲过去。再说了,当年王端可是跟着王政忠学习武艺的,对他的套路一清二楚,加上在安州时王端跟着老卒们学过不少武技,又受过王令温的指导,就算王政忠借势而逃,王端的这一刀又怎能让王政忠轻易躲过去?
就听呲啦一声,王端的刀非常麻利地划破了王政忠的衣襟,砍开了王政忠的贴身软甲,堪堪砍进王政忠的肉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王端犹豫了!他并没有接着砍下去,而是迅速回刀,磕开了砸向自己胸膛的那两个铁核桃。毕竟他现在可是都虞候,当官的人哪能和过去一样拼命,哪能和跑江湖的人以命搏命呢?
说时迟那时快,王政忠已经跳到了一旁,不管肩头上的血迹,顺手抄起旁边的胡椅,就挥舞起来。他一边照着王端砸过去,一边大声喊道:“闫二娘,带着姑娘们先走!”
看人家闫二娘交的保护费,多值啊,人家王政忠一反应过来就让她先撤,真是怜香惜玉。闫二娘脆生生答应一句,一边往后跑,一边喊道:“董公子、王公子,快跟我逃啊!”
这时王端与王政忠已经混战到一起,而他手下的四个侍卫也一分为二,两人对付那杨光义,另有两人对付董遵诲,根本分不出人来追杀旁人,正是逃跑的大好时机。
其实不用闫二娘呼喊,王朴就已经扯住董遵训的衣领,带着他往旁边躲闪。王朴一边跑,一边低声说道:“道明,速去通知令尊大人,让他立即派兵前来救援!我在这里照应着,快去!”
董遵训还在犹豫,就被王朴狠劲推了一把,“快去,快去!”
董遵训并不是有急智的人,他平日里就十分佩服王朴的机智,现在这个时候,他就下意识地听从了王朴的吩咐,反正看那王政忠、杨光义两人也都是练家子,有他们护着,自己的二弟董遵诲出不了大事。现在最主要就是王端有着都虞候的官职,一旦让他调动了军队,那二弟就会危险!现在,撒丫子快跑!
闫二娘心中一动,她眼中冷光一闪,一把揪住董遵训,拽着他往门口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叫道:“董公子,快起禀报你父亲刺史大人,王端要谋反!”
董遵训狠命点头,使劲往外跑。只不过闫二娘毕竟是女流之辈,这个时候居然腿脚发软,跑不动了,有闫二娘这个累赘拖着,董遵训反而跑得更慢了。怜香惜玉的他又不愿意抛下闫二娘,速度根本就提不起来。
还是王朴反应快,皱着眉头的他一把拉开闫二娘,疾声说道:“道明快走!”
这个时候王端也反应过来,原来这个书生是董宗本的儿子,怪不得刚刚这么大锐气。上次已经得罪了董宗本,这次要是再得罪了他家公子,老实人也会发脾气。现在正与那王政忠缠斗,不宜得罪过多人,如果真让董遵训跑出去,董宗本也许会借机发难。还不如先让护卫将他拦下,等事情结束了再随便捡些便宜东西做礼物,向那董宗本说几句好话。反正老子有兵权在手,这随州翻不了天!
想到这里,王端连忙大声喊道:“王二,拦住那个书生!”
听到他的喊声,围攻董遵诲的两名侍卫中闪出一人,往门口跑去。另一人仍然举着大刀,在空旷的客厅里来回撵着董遵诲。这时客人们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