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亲戚,所以琮也不藏着掖着,便把话说明白了,免得以后再动用手段,那亲戚就真要变成仇人了。”
听贾琮不疾不徐不带任何难为情的说出这番话来,这种原本很让人尴尬的话,却因为贾琮气势的感染,竟让贾家人都觉得理所应当起来。
唯独王子腾愈发无地自容,如坐针毡,抱拳一礼后,再不多言,转身离去。
贾政慌忙前去相送,留下面面相觑的一堂人,一起看向了贾琮。
贾琮端起茶啜饮了口后,看了一圈,奇怪道:“都看我做什么?”
满堂人:“……”
“噗嗤!”
却是凤姐儿最先绷不住,喷笑出声。
继而满堂姊妹们一起大笑起来。
在她们的世界观里,还从未想象过有人可以这样理直气壮的指着一个长辈的鼻子告诉他,以后少来我家晃悠,少给我家添乱。
三观颠覆后的震动,便是如此。
但是,真的好解气,好痛快啊!
笑了好一阵后,贾母先绷住了脸,王夫人等人也纷纷不笑后,贾母对贾琮道:“也没见过你这样的,左右如今我也教不了你,你主意比我还正。我只多嘴提醒你,不要惹得太太恼你了,到时候你麻烦才多……”贾母终究还是想要家和万事兴,她训斥王夫人一通没事,天经地义,王夫人也不会有什么想法,但贾琮不行,他是晚辈。
王夫人忙道:“再不会,今日原是王家做的不像。琮哥儿这般把话说在前头,也是好事。”
薛姨妈也笑道:“要不说前面的事到底还该由爷们儿做主,这样说的清清楚楚也好,咱们妇道人家就落不下这个面皮来。不过像哥儿这样说的理直气壮的,确也是难得。”
众人又哄笑了阵后,贾母见贾琮面色淡淡的坐在那,和欢笑的众人完全不在一个点头,觉得没甚意思,便道:“行了,你有事就忙你的去罢。”忽又想到:“你不去侍驾行围了?”
其她人闻言也纷纷看过来,贾琮解释道:“京里出了些事,陛下放心不下,就命我留在京里,看着些。”
薛姨妈笑着赞道:“难怪连皇帝老子都这么重用琮哥儿,只这气度和做派,就和寻常人不一样。”
众人又一阵好笑,王熙凤笑道:“虚头巴脑的也做不了事,三弟这般务实,倒能成事。我就不喜欢那些拿着捏着,半天说不到正事的,底下那些媳妇丫头若这般,必赏她一顿好板子!”
贾母哼哼笑道:“那是,你们这对烧糊卷子倒是凑一起了!”
王熙凤咯咯一笑,忽问贾琮道:“刚你同大嫂子说什么呢?我瞧着大嫂子脸子都不大对……”
这话让众人都吃了一惊,纷纷看向贾琮。
贾琮简直无语,看着王熙凤道:“没事多认点字读点书,要不让厨房每天多准备份猪脑粥给你补补,会不会说话?”
李纨也是羞红满面,狠狠瞪了王熙凤一眼后,同贾母王夫人道:“刚才我同三弟说兰儿进学读书的事,学里夫子这几日都在罚兰儿,连我说话也不听,就问问琮兄弟。”
贾母闻言奇道:“兰儿读书不是极好么?”
王夫人也关注道:“我怎不知此事?”
李纨忙道:“不敢为这点子小事扰老太太、太太清静,兰儿倒也不是不学,只是一心想学他三叔,学里夫子正在教陶渊明,可陶渊明那一套极不对他的心思,便不肯学。还引经据典,我哪里懂得这些,说不明白,就请教三弟。三弟是大学问家,他必懂得。”
贾母闻言,看向贾琮,道:“你是做叔叔的,兰儿他爹又没了,你合该多上心些,不许推脱不管。”
贾琮抽了抽嘴角,无语的看着贾母。
见这一对祖孙又要怼起来了,李纨原不是多事的人,却不能看着他二人因她的事起架,忙赔笑道:“管的管的,三弟说了,今儿晚上得空就去见兰儿。”
王熙凤娇笑道:“晚上不大合适,要不就这会儿罢,我们也跟着长长见识,学学文化,免得被自家小叔子劝喝猪脑粥!”
“噗嗤!”
众姊妹们纷纷喷笑,贾母等人都绷不住笑了起来。
李纨则为难的看向贾琮,她自然巴不得立刻解决这个问题,好让贾兰用心读书。
贾琮对她点点头,道:“那就叫兰儿来罢。”
姊妹们闻言,你悄悄掐我一下,我悄悄碰你一下,都眉飞色舞的兴致勃勃。
对于贾琮在外面的威风事,她们虽也爱听,可总觉得那些事好似在另一个世界,太遥远也不真实。
譬如之前贾琮说的那样骇人的打打杀杀,她们也只心跳几下,也就过去了。
因为她们实在想不出那会是个什么画面。
但文事不同,她们都颇为精道。
说起来,她们更喜欢贾琮写的诗词文墨。
只是都是懂事之人,知道贾琮每日里忙的不可开交,哪有这个闲情逸致……
今日却逮住了机会!
不一会儿,贾兰就被嬷嬷带了来。
一本正经的给一众亲长们见礼问安后,规规矩矩的站在那儿,和小大人一般。
只是大家还是看出了些名堂,贾兰的举手投足间,都在模仿某人……
连垂着眼帘静静站在那的姿势,都和某人有三分神似。
见此,他那群姑姑们,纷纷暗乐起来。
李纨都有些尴尬了,对贾母、王夫人等人解释道:“这孩子最敬他三叔,我也没法子……”
王夫人微笑道:“也是好事,这值当什么?”
贾母奇道:“兰儿,你怎不爱陶渊明?连我都知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不喜?”
贾兰正色道:“老太太,诗仙青莲居士有诗云: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
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陶渊明是个意气用事的迂书生,牢骚太甚,难成大事,所以我不爱学他!”
说罢,却将目光瞄向了贾琮。
贾琮面带微笑,道:“兰儿以为五柳先生是无趣之人?”
贾兰见贾琮相问,登时有些紧张起来,不大自然的点点头。
贾琮见之轻笑一声,道:“兰儿,你记住,以后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那么不管谁问,都要自信的应答。自信二字,你知道怎解么?”
贾兰犹豫了下,点点头,不过又小声道:“三叔,侄儿以为,人若没有真才实学的自信,就是轻狂,就像……就像环三叔。”
“兰儿!!”
旁人大笑时,李纨却变了脸色,以侄议叔,这绝对不是礼法。
贾琮并没劝,让李纨教训了一通后,对垂头丧气的贾兰呵呵笑道:“你环三叔是个特例,你别学。但自信和真才实学并不是关联的,我让你自信,并不是让你不用学了。就比如说你不爱陶渊明,有错么,没有。这件事本就没有对错,因为人和人的志向不同,谈何对错?但你错在,不能因为不爱陶渊明,就不去认知他的文字。能够千古流芳的古人,必有他的长处。而我们想要进步,就一定要去学他人的长处。再者,陶渊明可并非一味的牢骚埋怨,他其实是个很有趣很幽默之人。”
此言一出,连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人都好奇起来。
对于陶渊明,大家都不陌生,堪称伟大的一个诗人。
但对他的诗,大家都认为多是讥讽、牢骚、愤世嫉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字。
她们从未读出过幽默来……
贾兰也不曾有,巴巴的看着贾琮。
贾琮微笑问道:“可会背《归园田居》第三篇?”
贾兰点点头,诵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贾琮呵呵笑道:“我之所以赞同你不必学五柳先生之因,便在这里。五柳先生为官五十天,便因看不惯官场之恶,辞官归家,耕读传家。这本也没什么,虽没有立志改变这世道,但能做到不同流合污也好。可是纵然是种田,五柳先生也没种好,这便是他的不是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
颇为欣赏陶渊明的黛玉不解问道。
贾琮看了她一眼后,奇道:“这还用问么?你们听,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不是说的很明白么?”
黛玉:“……”
贾琮呵呵一笑,再道:“我若是种田种成这个鬼模样,是断然不好意思写诗的,所以我说五柳先生颇有幽默感,他不仅写了,还写的理直气壮。你们瞧,他虽将田种的草盛豆苗稀,但他特意说明了自己并非懒惰之人,人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