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众,饮池水立涸”。
元初因书院师生誓死抵抗异族统治,书院被蒙古兵焚毁,但不到十年又得以重建起来。
到了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
成化年间,书院开始逐渐恢复。宣德七年由民间集资促成岳麓书院最早的一次修复。
成化五年长沙知府钱澎再次兴复书院,但不久又废。弘治七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
自宣德始,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
正德二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的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岳麓书院的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导致了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
直到今年八月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尹先民为首的官军献城投降。书院的师生却不愿从贼,奋起反抗,使得书院几乎毁于一旦。
这样一个传承千古书院,被毁掉了很可惜,但对秦牧来说,这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人才又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起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是越早启动越好。
新兴的满清非度腐朽的蒙元可比。就算自己能顺利掌控江南半壁,但仍有可能与满清有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对抗过程。
占据北方的满清拥有地利优势,那么自己只能利用人和加以对抗,一进入僵持阶段。必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充实,在民生、科技等方面都领先满清一头。
放眼整个大明,不能说没有人才,但那样的人才秦牧不想用。甚至是不敢用,想想雄霸江南的东林党吧。
秦牧想在南京找个代言人都找不到,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江南有点名望的人几乎都和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但让东林党那帮货色进入自己的的势力内部。那也不用谈什么对抗满清了,直接跟着他们去做奴才吧。
东林党的人不能用,不是东林党的人才又成了珍稀动物,秦牧除了大海捞针之外,那就只有自己培养了。
秦牧看上岳麓书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正德二年,一代心学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后。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开创了心学这个学派。
心学虽然仍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其提倡格物至知,知行合一,秦牧认为光这一点就比朱程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有用得多。
王守仁的心学不提倡空谈,而提倡自省、实践,知行合一。从实践在寻找事物内在的道理和规律,明白其中的道理后,还要“知行合一”。
在程朱理学泛滥的大明朝,心学无疑是秦牧比较能接受的学派,只要引进一些西方的学术理念,与心学相结合,就比较容易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来。
司马安在来信中提到了人才的问题,并建议秦牧重修岳麓书院,秦牧从善如流,这不,第二天就带人奔岳麓山来了。
军队要抓紧训练,人才培养也要尽快启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啊。
萧萧湘水边,岳麓书院原来的山长吴道行一身白衣,带着几名教授站在朱张渡旁恭候的着秦牧的到来。
吴道行,字见可,号嵝山,长沙人。今年八十四岁,走路已经要柱着拐杖,张献忠占领长沙期间,他逃入岳麓山中,一度打算绝食而死。
幸好没多久,秦牧又打了过来,恢复了“大明”的统治,他也就没死成。
“巡抚大人驾临岳麓书院,老朽已恭侯多时。”吴道行口气很平淡,站在渡口旁拱了拱手,连身子也懒得弯一下,一看便知满身都是傲骨。
秦牧哈哈一笑说道:“吴山长太客气了,本官此听说岳麓山上秋光正好,是以携家眷前来赏玩一下,吴山长亲自来迎,实在是不敢当啊。”
秦牧的话让吴道行和书院的几个教授为之一怔,携家眷游山?不是说要重建书院吗?
吴道行一抚斑白的须子,不卑不亢地答道:“恐怕要让巡抚大人失望了,书院大部分毁于贼手,剩下一片断壁残垣,实在谈不上什么景致,巡抚大人若是想游山,只怕要扫兴而归了。”
“吴山长此言差矣!正所谓不破不立,岳麓书院被毁掉何止一次?”秦牧笑容不减少,不疾不徐地说道,“自古以来读书人多喜欢去凭吊古迹,在一片废墟上感怀古今兴替之情。象岳麓书院这种千年书院,即便成了一片废墟,又岂能掩盖得了它传承千年的书墨之香?不瞒吴山长,本官就喜欢废墟,来看的就是废墟,哈哈哈。。。。。。。”
这番话让吴道行不禁发出一声冷哼,秦牧是赣南巡抚,不回赣南去,却在湖广指手画脚,这本身就让吴道行看不惯了,再听他这番话,如何还能忍得住。
旁边的一个教授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吴道行仍置之不理,傲然昂着头,不拿正眼看秦牧。
秦牧浑不在意,呵呵笑道:“吴山长年事已高,再要上山恐怕不容易,不如就留在山下,本官与其他人一同上山看看,就不劳驾吴山长了。”
“老朽年事虽高,但这身子骨一向还硬朗,老朽既然身为山长,这书院的一草一木自然要留心看护好,巡抚大人自赣南而来,难得有机会上山一游,老朽岂能不奉陪左右?”
再傻的人,这时也闻出火药味来了,大概多数人都没想到,秦牧与吴道行一见面,火药味就这么浓,因为缺乏心里准备,所以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
秦牧又是哈哈一笑,十分爽快地说道:“吴山长老当益壮,可喜可贺,既然吴山长坚持,那就有劳吴山长了。”
这时秦牧的随从抬上几张竹辇,竹辇上围有纱幔,杨芷和云巧儿、董小宛各乘坐一张。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秦牧也不吝啬,给了吴道行一张,结果人家一拂大袖,当先步行上山去了。
。
第167章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
岳麓山高达百丈,连峦叠峰数十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山下湘江北去,如玉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山的北面有望月湖,一片秋水长天连着紫气青烟。
岳麓书院就建于山林间,往日廊殿楼阁依山畔石,朗朗书声回荡在山花翠叶间。凭栏远眺,云帆出没江波里,古城墙廓尽入画图中。
但现在,岳麓书院被叛军损毁严重,八成以上的殿阁学舍已毁于战火中,剩下一片令人唏嘘的废墟。
不过秦牧游兴似乎没有被眼前的废墟影响,书院没了,山林秋色还在,湘江还在,望月湖还在不是?
一群人行至清风峡,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秦牧便让人在山石下摆开酒食,大家散坐在树下,吴有道和几个教授坐在一起,秦牧则和杨慎、邵华、何亮、还有邵华的一个朋友叫郭金台坐在一起,杨芷几女侧坐于稍远处的草地上。
一杯酒下肚,秦牧顿时诗兴大发,望着山下澹荡的湘江高吟道:“忆昔秋风里,寻朋湘水旁。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别去多遗恨,归来识大方。惟应微密处,犹欲细商量。”
哎,他这诗一诵出,吴有道坚硬的表情立即松弛了下来,原因嘛,这首诗是朱熹回忆起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学问的情景时作的。
他抚着那花白的须子,一脸向往之色叹道:“遥想当年,朱张两位先师会讲于岳麓书院,天下轰动,前来旁听者络绎不绝,一时舆马之从,饮池水立涸。此等盛景自两位先师之后已不复见矣,可叹不能生于斯时。是为老夫平生之大恨也。”
“噢?这么说来,吴山长是想做宋人,而不愿做明人喽?”秦牧含笑发问,似是无意,但旁人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是挖好了坑等吴有道往下跳。
吴有道满是褶皱的脸上顿时一片酱色,吭声答道:“巡抚大人欲加其罪,何患无词,老朽今年已八十有四,早已参透生死,倒也不惧怕这些了。”
秦牧哈哈一笑说道:“本官要杀人。拔刀就是了,需要找这些理由吗?”
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秦牧会说出这么彪悍的话来,包括杨慎等人,也不禁脸色微变,秦牧这样的话近乎强盗理论,很难想象会从他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