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7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你觉得现在的两税高么?”
  老铁匠眯起眼睛想了想,“若单说每亩的租赋,倒不算低,可现在朝廷是摊丁入亩,折役入亩,这么总的算下来,其实负担还比以往轻呢。”
  以往老铁匠一家八口,成丁四个,但田地就总共那么二十亩,一家人因此得租佃地主的田地,租地主的地,收成一半得交给地主,剩下的并不多。
  可交皇粮的时候,却是按丁来算的,不管你家实际有多少地,都是每丁一年田租两石,还有调的丝布等,又有一年二十天的免费工役。
  更别说,社仓义仓粮,也还得照缴。
  时不时的还会有点什么摊派之类的下来。
  弄的是苦不堪言。
  现在好了,管你家中几丁,反正就看家里有多少地,按亩征租,然后按贫富再交户税,老头家现在一百多亩地,一年得交十几石的地税,交的粮比过去要多点,但是田多了上百亩啊,这些地可不需要再给地主交一半收成。
  而且这里还包含了社仓义仓粮了,也包括了折役的钱。
  老铁匠说他家现在是下户,户税钱没几个,他希望再过几年,能多交点户税,这就意味着自己家里到时更富了。
  “就是如今盐价贵。”铁匠小儿子插了一句嘴。
  “是贵了点,我这一家子一年吃盐的钱,都得费几石粮呢。”老铁匠也有些心疼,事实上如今各处百姓,都对盐价高感受很深,可罗成也清楚,盐税高,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丁税。
  朝廷一年要从中收取几千万贯的盐税,这可是朝廷最主要的税收了,这个税不可能降的。
  好在盐税虽高,但尚在百姓承受范围之内。
  “其它的东西现在价格都蛮稳的,可就这盐价,一直居高不下,本以为天下一统了,这盐价应当下来了,可纹丝不动啊,比我打的铁还刚硬。”老铁匠叹道。
  皇帝和魏征对视一眼,都只能无奈笑笑。
  现在朝廷的财政收入,靠的并不主要是两税的地税和户税,而是靠的工商税,其中又以盐茶铁酒马等专税,占据大头。
  朝廷需要税赋,主要是要养军打仗。
  近三十万的禁军,这可是支常备军,一年就得不下两千万贯的开销。虽说有官员说这花销太大,建议取消禁军,全部改为府兵,说这样能减少很多军费,可罗成最终还是没同意。
  大秦现在正是开拓进取之时,若是裁了禁军,那就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保守。
  铁匠父子人比较会说,或许是常赶集做生意,而且也有些见识。
  罗成跟他们聊了许久,从受田到债务,再到收入,再到税收,又要地方官府的风评等等。
  “我感觉父母官还不错,最大感觉就是不怎么扰民了,那些胥吏衙役现在也好的多,没有以前那么乱来霸道。”
  “这么说来,现在除了盐价高,是什么都好了?”罗成接过铁匠递过来的解手小刀,刚刚打造好,入手感觉还不错,虽不是很精致,也只是木头刀柄,但看的出还是不错的。
  “十文钱。”老铁匠笑着报价,罗成也没讨价还价,就递了十文开元通宝过去,老头接过钱挨个瞧过,对这些钱很满意,都是新钱。
  “也不能说哪都好,就是如今吧,朝廷大力移民边疆,你看这地方乡村好多人都迁移走了,如今村村都有移民走的,一下子比过去少了许多人。”


第967章 典妻生子传宗嗣
  人少了,留下的分的地就多了,这本是好事,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好像突然之间,女人不够了。
  “怎么个说法?”
  “年轻人娶媳妇难了,以往娶媳妇简单的多,虽也要给彩礼,但女方会有嫁妆。可现在这两年,娶媳妇越来越难了,好像年轻女子一下子少了许多,因此好多地方现在彩礼要高,嫁妆却陪的少了,就这样,还一家有女百家求,踏破门槛呢。”
  老铁匠指着身后的三个儿子,“我三儿子,到现在就一个娶亲成家了,那两个还打着光棍呢,现在娶个媳妇,动不动就得要六万六、八万八呢。”
  六万六那就是六十六贯,八万八更是高达八十八贯,对于普通的农家来说,这确实是很大压力,毕竟刚安稳几年,好多人家旧债都还未偿清,哪里有什么积余呢。
  “确实是贵了。”罗成也道。
  “所以啊,现在就有那种人牙子,专门弄来一些什么突厥女啊、高句丽女啊又是什么新罗、百济女之类的,便宜的多。有的一个只要两万钱三万钱就行了。”
  “这些怕是奴隶吧?”魏征在一边道,“朝廷可是有律法,良贱不婚的。”
  “这倒没事,那些人牙子会帮忙给放免还良的,花几千钱手续钱,就能给你办妥。”
  百姓们都想的比较简单,在娶不到媳妇,媳妇难娶的情况下,也顾不得对方是胡女还是奴隶出身了,只要是个年轻女人,能生养,就行了。
  毕竟六万六八万八的彩礼压力太大,更何况有的地方,听说甚至要十二万八、十三万六等,真是娶不起。
  总不能看着儿子二十好几还打光棍吧?
  过去朝廷是严禁良人与贱人成亲结婚的,违者不但婚姻无效,甚至还要处于徒刑劳改。
  可现在朝廷对这方面也放宽松了许多,主要还是给了变通的办法。
  就如老铁匠说的,良贱不婚是没变,但现在奴隶还良的限制放宽了许多,只要出钱,就能在官府登记申请,只要这奴隶不是有什么重大罪恶在身的,一般都是可能放免还良。
  取得良籍之后,自然就可以与良人结婚了。
  现在这也成了人牙子们的一项赚钱买卖,他们从各大奴隶港挑选年轻的女奴隶,管她是来自高句丽还是突厥,然后再贩到中原各地,卖给乡村那些找不到媳妇的人。
  本来在各大奴隶港口,没有一技之长,或是特别美貌的女奴是不怎么值钱的,值钱的是那些青壮的男奴,以及有一技之长的,或是长的非常漂亮的。
  这些人这么一运作,于是不值钱的女奴盘活增值,转手就能大赚一笔。
  还有一些人,则干脆更简单,他们或者到四边之地,或者就是在那些山区偏僻之地,找那些落后的土著蛮夷部族,搞起了婚介。
  其实也就是变相的买卖人口,如大别山啊巴汉等地,甚至是岭表等地,都还有着大量的土蛮,这些人过的还是比较苦比较落后的,于是有商人跑过去,承诺给他们女儿找个汉家好婆家,其实这好婆家不好婆家的,关键还是这些商人代付礼金。
  把许多中原的商货啊,或者干脆直接给钱。
  有的时候,有个万把钱,就能把那些土蛮砸晕,然后就同时嫁女了。这些人把女子带走,转身再嫁给那些光棍们,转手收两三万钱,大赚一笔。
  罗成听了也只能无语。
  虽然之前还没有官员把这些民间小事情禀报给他,但他丝毫不怀疑真实性,因为就算是到了后世,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
  大城市的人找不到媳妇,就跑到乡下去找,乡下人找不到了,那就跑国外去找,甚至早些年,各种拐卖买卖也层出不出。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其实隋朝时娶不到媳妇的男子也多的是,只是那时好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了,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娶妻需求了,毕竟温饱才是第一啊。
  可现在大家日子普遍好过了些,生活都有盼头了,哪怕刚有温饱,也急需想要娶妻生子了。
  这是人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时代一样讲究重男轻女,过去日子艰难,因此溺女婴弃女婴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多的,虽然战争也带来大量男子的死亡,可朝廷的大移民政策,和如今生活转好,使的这娶妻需求就无限的放大了。
  一时间,一女难求。
  自然而然的就催生出了这么一个婚姻中介市场了。
  “我先前也托了好几个人牙子,给我这两小子介绍,结果拉来几个,可都不太满意。”老铁匠有些遗憾的说,自家小子也是长的不错,人也聪明勤快的,还会手艺,将来日子肯定不会差哪去。
  但人牙子带来的姑娘,不是太老了,就是太丑了,要么就是看着身子太单薄了,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一句汉话也不会说,就跟个哑巴似的,甚至还不如哑巴呢,毕竟哑巴虽不会说,但大多都能听懂啊。
  可这些胡女奴隶,既不会说,也听不懂,花几万钱娶过来,就只能是生养了。儿子没官爵勋位,又不能纳妾,娶了不满意可就麻烦了。
  而他还听说,有些人花了几万钱娶了来,结果后来这女的又跑了,竹篮打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