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南北朝时起,朝廷便开始立法规加强对僧道管理,但这一时期也是佛道两派互相攻击的混乱时代,他们或借用士族豪强或借助朝廷,相互打击,如南梁武帝就极为崇佛,甚至入寺中不肯还朝,要朝廷出巨款赎他。
  而另一面,北魏武帝,却又灭佛。
  这一切,都显示他们巨大的影响力,以及朝廷对其的失控。
  在北周武帝灭佛的时候,当时北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僧尼,或依附于寺庙,寺庙数量达四万余座,僧尼三百余万口,相当的惊人,严重的威胁到了北周朝廷,最终为佛教带来一段惨痛的黑暗时代。
  北周武帝灭佛,但他三十余岁就病逝,此后北周很快就亡国,杨坚篡位立隋。
  杨坚是从小养在尼姑庵里的,因此他称帝后对佛教很尊崇,大肆发展佛寺,搞迎舍利子,办大法会等。
  京城大兴,甚至有好几座占据一整个坊区的大佛寺。
  而洛阳附近的少林寺,其实还只能算是隋时的一座不太出名的寺庙,但依然拥有两万多亩地的庙产,还有质库等放贷业务,可见其底子雄厚。
  佛教在南北朝时是达到相当兴盛的状态的,魏武和周武的灭佛,其实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就是他们的发展太过,已经触及朝廷底线。
  只是北周武帝虽灭佛毁寺,但并不屠杀僧尼,只是强令还俗,手段还是很灵活的,只是太过刚硬,造成的反弹也是巨大,影响不好。
  如今大秦几乎一统天下,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士族门阀是一个问题,这佛道也是个问题。
  但罗成没有搞激烈的打压策略,而是希望能够寻求一个更灵活的方式。
  如今的初步普查,虽然僧道没有如北周时多达几百万这么吓人,但也有百万之众。
  当年北周武帝灭佛,强令僧尼三百万僧尼还俗,但后来杨坚再崇佛,于是无数的僧尼又重新剃度。
  到如今,僧道的数量也是多达百万,全国拥有上万的寺观。
  这还没算上一些其它的外来教派,比如景教等,另外地方上的各种小淫祠野神仙都还没算进去。
  上到皇室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信仰佛道者众,简单粗暴的禁止肯定不行。
  毕竟信仰者众,深入人心,且寺观遍地,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罗成的决策中心还是控制,而不是取缔。
  禁之不能止,堵不如疏,只要能够控制的好,一样能为朝廷所有,起到积极教化的那一面。


第933章 回归本源
  “陛下,可是最近传言厉害的禁佛道之事?”
  罗成笑笑,“有心之人故意散播谣言,朕从没有说过要禁佛道,也没有这么想过,更没这样的打算。不过你在寺庙中长大,但也应当听说过佛道中也有害群之马,如佛教里的弥勒教,便数次做乱,而道教里也有如孙恩世奉五斗米,在东晋借教起兵叛乱之事,这些人依托佛道,居心不良,利用信众做乱,不得不防。”
  许和尚听了,心里松口气,虽说还俗了,但对于佛教,在他心里的地位依然极重,那是难以割舍的,如血脉盘相连。
  “隋杨时过度崇佛,也确实导致了佛教的混乱无序,大量私建寺庙,许多罪犯无赖冒充僧吕,行不法之事,败坏佛家风气,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朝廷呢,要推出律令法规加以管理,而不是传言的禁止。”
  朝廷、道、郡、县四级,都将设立专门的僧道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天下的寺观以及僧道,因此天下所有的寺观都要登记在册,所有的僧道也要登记并发给谱牒。
  “二十人以下的寺观,将合并居住,二十人以上的寺观保留,但一百人以上的寺观,将折分。对于合并后的空寺观,将折毁。”
  “所有的现有寺观要登记,现有的僧道也要登记,并经过专门的佛道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度牒,而对佛道经义都不通解者自然不合格,将强令还俗。”
  此外,朝廷还出律法,规定对于占用良田、占用民地的违规寺观予以拆除,同时,还对寺观的装饰、用具,以及规模规格等,都做出了具体标准,违观者将予以拆除、取缔等。
  具体到规定了寺观不得起斗拱,不得彩画梁栋,除原有以外,不得再铸铜像、贴金、彩绘等。
  京城设有僧录司和道录司,派出官员掌管天下僧道事务。道一级则设僧录局和道录局,郡一级设僧录处和道录处,县一级,也设立僧录房和道录房。
  各级僧道管理衙门,主官都为朝廷命官,而副官中会选任一位有名望的僧道。
  这些僧道官员,无俸有禄,且有专门的官袍和印信,其品阶为视品。
  各级的僧道衙门,专则管理佛道事务,如寺庙的登记管理,如僧道的纲纪管理,剃度考试等等,僧道违法乱纪者,也交由他们专门处理。
  此外,还有一个特别规定,那就是禁止妇女到寺观中烧香拜佛,妇人只许到尼姑庵、女道观中去,违者烧香妇人和寺观都要受罚,这一条的加入,是有官员表示为纯净风气。
  寺观的规模还分为大寺观、中寺观、小寺观三类,大寺观为五十到一百人,中寺观为三十到五十人,小寺观为二十到三十人。
  每个寺观都要严格按照自己的等级拥有僧道,不得超额,只有当有缺额时,才可再剃度,还得经过朝廷僧道衙门的考核准许方可。
  同时,朝廷还规定,各郡的寺观,还采取十家互保的方式,即十座相同规模的寺院连结互保,相互监督,防止有私自剃度僧道,私自容留犯人,私自放贷占田等非法之事发生。
  一家违法,其它家必须揭发,若一家发现,则其它九家没有检举者也都要受罚。
  而各寺中,也一样是连坐法,十人一连,互相监督,不许勾结妇女,不许许安歇奸细,不许收容贼匪罪犯,不许摆荤设宴,不许赌博,不许占佃公产、不许四处游走……
  每个僧道都颁授油牌,上面写有僧道年龄、外貌、籍贯等,由官员不定期检查。
  对于违法僧人的处置,有徒刑劳改,有剥夺谱牒,有充军流边等等。
  “大秦没有法外之地,没有治外之民,佛道寺观也不能例外。”
  这一道道律令法规,都只有一个目的,管理,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让佛道回归本源,你崇佛信道可以,只要劝人向善不宣扬罪恶便行,至于其它的,你们就不要掺与了。
  “每僧道田额十亩,不足者不增,超者过收回。若是寺观产佃给百姓租种者,田地直接收回授给百姓。”
  这一条是最狠的,允许寺观的僧道们拥有田地,但最多只能一人十亩上限,且不许佃出收租,只能自种,自己不种就要收回。
  按这样的新法规,少林寺拥有好几百僧人,而且他们还有大量的奴隶,也被称为净人,少林的净人上千,都是寺中的奴仆,做些耕种洒扫等事务。
  他们的田地三万多亩,还有大量的寺产用以放贷,有专门收取抵押放贷的质库。
  “因为少林有功,因此朕打算嵩山少林保留一百僧人,其余的僧人,则是让他们到边地建立新的寺庙,劝善宣仁。”
  嵩山的少林寺给他们留一百个和尚,这是大寺的最高僧人上限,超出的那几百人,把他们安排到朝鲜、塞外、云南、青海等地去建个新寺,毕竟这些边塞之地,新移民们也一样会有信仰需求,寺观有时也能给予这些移民们心里慰藉,还是有不少作用的。
  当然,少林寺这几百号僧人,也要考核的。
  有一些一点佛教经义都不通的,这种要劝其还俗,而他们寺中的净人,也就是寺里所有的寺奴,则要放免还良。
  寺里的那几万亩地,留一千亩给寺里,其余的收回朝廷。当然,朝廷公开的说法是给他们在边地置换,用以建立分寺,置办新的寺田。
  当然,就算只留一千亩地,也一样是要交纳两税的,一样是按亩收租,租率一样,并且寺里也要按寺中规模财产,征收户税。
  许和尚怔怔出神。
  这一条条律法新规,简直是太严苛了。
  虽然不是如王世充一样的明抢,但却给他们上了一道又一道的咒。
  “佛寺道观,当回归本源,僧道们也应当重归信仰,世俗的事情,还是交由朝廷吧!”
  罗成一句话,让许和尚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许和尚,你如今是朝廷官员,但你也是少林出身,所以这次朝廷让你带宣旨官回少林,帮助宣读新规,向寺里的方丈长老们解释清楚。”


第934章 青苗法
  开元四年的春天,似乎格外的寒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