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咬咬牙,曹宝最终还是只甩袖而走。
此时,虽很想杀掉这个软弱的皇帝,但不是时候,现在还需要皇帝这面旗帜,否则夏军可能未战先崩。
回到自己的帅帐,曹宝召集诸将,说出了诱敌深入的新计划,但没说这是皇帝的主意。
他把窦建德的一通意思当成自己的说给诸将听,大家最终表示支持。
九月初三,曹宝率军自鹿城后撤,不过曹宝没有率军往北撤回河间,而是往南撤,打算经信都、清河撤往武安、魏郡,意图撤往邺城,希望能够借助邺城的山河之险,依托太行、漳水等险要,避免四面受敌。同时还能避开往河间进攻的几路秦军。
各路探马不断把消息送到皇帝案前。
罗成与诸将汇总情报,研究分析,最后猜测到了夏军的动向。
“魏郡确实比河间险要,有太行可依,河间却是已经被我三面包围。魏郡现在北有武安南有汲郡,东有武阳清河信都,皆还在夏军之手。”
“陛下,若是让夏军退入邺城,只怕想马上围歼他们就难了。”
邺城的位置很险要,二十万秦军若是收缩防御,凭山河之险,确实还是能够负隅顽抗一段时间的。
不过罗成反对追击拦截,毕竟夏军依然有二十万,哪怕是拼凑起来的,也是一支不小的战力。
越是这种时候,罗成越不愿意逼的太紧,受伤的野兽总是最凶狠的。
“让赵贵率军入河间,收复河间郡,让冯孝慈率其部南下进攻武安郡,趁夏军主力未至之前,把武安郡拿下。让士信率兵登陆渤海郡,收复沿海的渤海郡。让存孝出兵收复平原郡,再南下清河郡。”
罗成手指着地图。
“至于我们,先不要管夏军主力南窜,我们先收复信都郡再说。”
夏军要舍弃都城乐寿逃跑,那就让他逃。
他们想去邺城,那就让他去,趁这机会,先把河间、信都、武安、渤海、平原诸郡先扫荡收复,若是夏军要守,就不免要分兵,到时依然可各个击破。
如果他们继续抱团,那就把周边诸郡一一收复,最终五路大军围他于魏郡,毕功于一役。
总之,罗成不急于一时,并不马上追击,更不拦截,稳打稳扎。
他现在占据着全面主动权,急的不是他。
“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我们得重视敌人。”
曹宝率军南撤,结果走着走着,发现罗成并没有跟上来。
一路路探马派出去,探回的消息让他无比苦恼。
罗成确实是跟进了,但跟的很慢,没有专心追击,相反,罗成追的三心二意,一直忙着收复他们放弃的诸城。
“冯孝慈自襄国郡南下,已经进入武安郡,连破武安和临洺城,兵锋极劲。”
“罗存孝率军已经攻入平原郡城,也连破数城,无人可挡。”
听到这些消息,曹宝慌了。
“必须加速南下,否则魏郡、清河郡都将不保。”
为了能够安稳军心,曹宝干脆宣布迁都邺城。
面对着岌岌可危的河间等郡,曹宝已经不敢分兵去守了,只得寄希望于守太行山东黄河北的几郡。
深夜。
曹宝来见窦建德。
“你说诱敌深入,伺机而攻,可现在罗成并没有孤军深入,相反,他正趁机抢夺河间平原武安渤海诸郡。”
第905章 丧心病狂
窦建德手捧着一本书在读着,听了头也没抬。
“这很正常,也说明罗成用兵了得,他已经看透了你的意图,所以没急着追。”
“那你之前为何劝我撤军?”
“那只是一个机会,可惜你遇到的对手不是一般人。”窦建德答道。
曹宝咬牙,“现在怎么办?”
窦建德抬头看了曹宝一眼,发现自己这个大舅子已经乱了方寸,眼睛通红,甚至脸以憔悴。
“首领并不好当的。”他叹息一声,“你现在只剩下了两个选择,要么向罗成投降归附,还不算晚。要么,便只有加紧撤入魏郡邺城,若是能保有武安和汲郡、清河,或许还有一线机会,但这机会也只能是依靠天意,也许罗成突然暴毙,又或者秦军内乱,或者是李渊等突然发威大败秦军,使得罗成无暇用兵河北,要不然,就算撤到邺城去,不出一年,也还得败,甚至未必坚持的过三个月。”
曹宝红着眼,“一切还都有可能!”说完,他转身走了。
秋,九月。
关陇。
萧关。
江夏王李道宗站在关城之上,看着关外的连营,忧心忡忡。
关中八百里秦川,有四塞之险,但关中也绝不仅有四塞,大大小小关塞无数,可若要论对关中心脏的长安地区威胁最重的方向是哪?
那绝对不是潼关,而应当是这萧关。
其实从西周到秦汉,再到三国再到如今的隋和唐,关中最主要的威胁都还是来自陇右河西地区的那些游牧部族。
秦汉时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以及陇右一带的那些羌人。
历史上的萧关向来是防御西北敌人的第一关城,但在不同朝代,萧关的位置也各不相同,总计起来,萧关前后各朝的古关城旧址得有不下十处。
不过不管各朝时的萧关在哪,但他都跳不出两大通道之间。
这些古萧关旧址基本上都分布在四个地区,环县、平凉、固县、同心,实际上,这四个地方都处在陕北高原的河谷中,固原、同心位于清水河谷,平凉位于泾水河谷。
汉萧关和隋萧关,都是位于清水至泾水河谷这条线上。
清水河、泾水河谷一路地理上最为重要,陇山以西,向来就是胡夷部落聚集之地,这些部落若要入侵关中,必须经过清水河与泾水的连接之处,原来或者顺泾水直达关中,或直下陇县到达长安西的岐州地区。
而东北面的同心环县以北的胡人若要入侵关中,也经常会经清水河流域,他们看重的是清水河谷水草丰美,地形开阔有利于骑兵奔驰。
当成,水草丰美,地形开阔利于游牧骑兵休息、奔驰,当然也利于擅长农业与筑城的汉人在此设关筑堡。
本来在李世民浅水原一战,奠定了破西秦的基础后,唐军此后一举深入陇右灭西秦,夺取陇右之地,并北上收取了河套。
整个关陇地区,就剩下了一个朔方的梁师都,在那不毛的北地顽抗着。
萧关,也因此地位下降。
可谁能想到,突然之间,形势大变。
大唐关中的威胁不仅仅是来自于潼关、蒲津、武关,连散关和萧关都受到威胁。
“郡王,罗嗣业又派人送书至。”
一名唐军过来禀报。
李道宗没有接信,也知道罗嗣业信里说的是什么,肯定又是要唐军交出他的妻儿。
李道宗是曾祖是李渊的祖父,他是李世民的堂兄,年纪虽不大,但在李唐宗室里,已经算是比较能打的了,在李世民兵败被俘,而李孝恭和李神通又要坐镇潼关和蓝田之际,李道宗便只能临危受命来萧关镇守。
可面对着萧关外的罗嗣业,李道宗也是长叹连连。
虽然暂时挡住了罗嗣业的南下势头,可现在唐军也被迫困守萧关一线,根本无力西出。
只能眼看着罗嗣业与李轨在陇右横扫州县,如今河西尽附秦国,陇右之地又被罗成与李轨联手全部攻陷,罗嗣业这个时候再下书萧关,已经是用意明显了。
若是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只怕他真的就要全力攻关了。
“长安还没有回复吗?”李道宗没急着看罗嗣业的信,反而先问起长安那边来。
事实上,自得到罗嗣业的信之后,李道宗数次上奏皇帝,希望能够跟罗嗣业谈判,甚至是放还他的妻儿作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毕竟如今的大唐,实在是难以支撑数线做战了。
“大王上次的奏章还没有回复。”
“那就再等等吧。”
萧关城外。
罗嗣业等来等去,最终等到了关内的回复。
可唐人的回复,是让一支商队送来的,这本身就很不符合常理。
商队护送着一口箱子到来。
“打开!”
箱子打开,罗嗣业便一下子跪倒在地。
一边的将校们全都惊呆了。
箱子里面,居然是晋王孩子的尸体,才几岁的孩子李渊都没有放过。
“晋王,这里面还有一封信。”
嗣业红着眼睛拉过信打开读完,双目赤红。
“李渊,吾誓杀汝!”
李渊给嗣业的信很简单,如果嗣业敢攻打萧关,他就把嗣业在长安的另一个孩子和妻子都杀掉。
“丧心病狂!”诸将无不大怒。
嗣业捧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