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的百姓涌入参观皇宫大内,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皇帝下诏,开放洛阳紫微宫,允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乾元殿,允许百姓皇城。
  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自古以来,都没有皇帝把皇宫开放给百姓参观的事儿。此诏一下,洛阳城无数百姓都半夜起来排队,都想进皇宫大内看一看皇帝的金銮殿是什么样的。
  甚至一些洛阳周边的百姓,听闻之后,也是激动兴奋的赶来。
  紫微宫与长安的太极宫不同。
  长安城修建的十分对称,太极宫在长安城北的中心。但是洛阳紫微宫却并不对称,其皇城宫城选在了洛阳城的西北角上,这里是洛阳城最高处,皇宫建于此处,可居高临下俯视全城。
  洛阳紫微宫占地约六千三百亩,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乾元殿,东西分别为文思殿和武成殿。
  前朝三大殿,分别为乾元殿(隋称乾阳殿)、开元殿(隋称大业殿)、兴元殿(隋称徽猷殿)。
  乾元殿是前朝三大殿之首,其体量和面积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宫殿,没有之一。乾元殿不仅为上朝之殿,也是秦帝国元旦大朝会和皇帝登基大典举行之殿。
  金殿辉煌。
  百姓们在宫门检验过身份后,排队进入,由礼部官吏带领他们参观,又有北衙禁军维持秩序。
  开放的是前朝三大殿和皇城三省六部诸司衙门,不过些紫微宫很大,在真正的大内以外,还有数座宫城,大内以北是玄武城、曜仪城和圆壁城三城,此三城把守着皇宫大内北面,三重城关,屯有禁军。
  而西面则是西隔城和右夹城,东面是东隔城和左夹城,最外面还有一座比大内面积还大的东城,东城之北则是含嘉仓城。
  大内之南,则是皇城。
  真正的大内,只占整座皇宫的五分之一不到。
  而大内又分前朝和内廷。
  前朝是皇帝办公理事之所,也是召见大臣、以及朝会的地方,内廷自然是皇帝的寝宫和后妃以及年幼的皇子们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掖庭宫是宫人居住以及工作地方。
  哪怕这次只是开放前朝,三大殿也只开放了乾元殿,但对百姓来说,这都是难得的机会,这辈子有几个人有机会进皇宫啊。
  若是想观看乾元殿之外的其它外朝诸殿,当然也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在宫中吃顿饭,当然,那些就不是免费的了,得买票参观。
  而那一顿午餐虽然挺简单,但却绝不便宜。
  可就算如此,依然有无数有钱人争着买票。
  而参观时,宫中还有些纪念品出售,也都是些小玩意,比如说打上了紫微宫印记的文房四宝啊,绣有宫廷标记的丝绸布匹啊。
  甚至御马厩里还有御马可出售,御酒坊中还有御酒出售。
  这些东西全都盖有宫廷御用的标记,如今作为纪念品向百姓出售,便不仅仅是一样商品,而是带有比较特殊的身份象征了。
  买的人十分多。
  负责收钱的内侍省的那些宦官们拿笔登记的手都酸了,那边数钱的宦官也数的手软。
  而在另一边,宫中午餐之时,还有一场别分生面的相亲会。
  皇帝把那些年过二十五岁的宫人,尤其是一些已经因战火联系不上家人的宫人们安排相亲,身家清白,品性良好的官宦子弟、豪强士族子弟,甚至是普通良家农夫自弟,都有机会在午餐时参加这场相亲会。
  这个相亲会最特别之处,不是来吃午餐相亲的人挑选这些宫人,而是由这些宫人挑选这些年轻的子弟。
  宫人若挑中谁,然后安排那男子过来相见,只要男子不拒绝肯同意,这事就算同意了,会由宫里到时作为她们的娘家人,把她们嫁出去。
  男家准备娉礼过来,宫中为宫人们采办嫁妆,然后下嫁。
  这是由嫔妃长孙氏提出,然后皇后单氏主持,四妃协助的一场后宫活动,得到了罗成的大力支持。
  开放皇宫大内,甚至还搞相亲,买御物,这些事情在不少大臣眼里很出格,认为有失体统,让普通百姓也都进大内参观,这样便失了皇家威严。
  可罗成说服宰相大臣们的理由很简单,他此举并不为敛财,只是想拉近下与百姓的距离,让大家对大秦朝,对大秦皇家与百官们,更亲近。
  至于售卖御物和卖门票的钱,也不会用来修建宫殿,而是要在洛阳城设立一些救济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救助孤儿弃婴的抚幼院,建立收葬无后之人的公墓园等。
  罗成甚至已经决定,这皇宫开放不仅是搞一次,以后每年都搞一两次这样的皇宫开放日,让百姓能够进入皇宫参观,而售卖御物、宫廷午餐也可以一直搞下去,所得收入皆用来救助孤寡弃婴,收葬无后的穷人或客居洛阳的商贩士子等等。
  他还要求各地官府衙门,也应当每年都搞衙门开放日,让百姓得以参观神秘的衙门,甚至每年搞几次公开办公日,让百姓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到衙门是如何运作,官员如何办公的。
  “之前萧侍郎提出的洛阳紫微宫全面修葺计划,说预算要约一百万贯钱。”
  洛阳之南,洛水河边。
  皇宫大内开放给百姓参观,皇帝却来到了行宫显仁宫。
  这是隋朝修建的行宫之一,行宫不大,却保存的很好。
  “一百万贯多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去年光盐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贯,不多。但朕要说,一百万贯是一笔大数字,一个有百亩地的自耕农家,就算是丰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开销花费,都未必能积攒下十贯钱。”
  “一百万贯啊,这得是多少小农一辈子积蓄?”
  萧瑀道,“陛下,洛阳紫微宫是皇宫大内,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这钱不是这么花的。朕其实有一个办法,既能修葺皇宫,又能省去这一大笔钱。”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户大商劝捐?”陈叔达问。
  遇大开支时,向那些大户富商劝捐,这是很常规的手段了,商人大户明知这很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只是这次,皇帝却是摇头,“不,劝捐其实就是敲诈,这很不好,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头。”
  “那如何解决这一百万贯?”陈叔达不解。
  皇帝便道,其实一百万贯这个预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换个办法,能大大降低费用。当然,若是直接换个方式,便能一文钱不花。
  罗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跟他卖御物一样,本来一匹上等的好马,在边市大约能值十多匹绢,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绢,但是皇宫御马厩里的马出售,便能卖到一百匹绢一匹马,还供不应求。


第852章 突厥四儿
  为何?
  品牌效应啊。
  这马出自御马厩,就不再是普通的马了,他有品牌溢价。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难以接受这样的品牌溢价,可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他们缺那点钱吗?
  不,不缺。
  他们更看重的是御马的名头,所以同样一匹马,从商人手里买来可能只值四十贯,但从御马厩出来,再配上一份宫中出具的御马身份文书,再在马身上烙一个御马标志,便身价大涨。
  同样道理,罗成打算把修皇宫这个事情用商业手段来操作。
  不用宫廷官府来征召工匠民夫,采购材料,而是分成各个项目分包给商人们。
  比如说,修葺宫廷所用的木料,可以公开招标,招木材供应商。朝廷需要的只是制订一个修葺的计划和要求,把材料需要标明品质等级,然后交给商人。
  商人中标后自己再去招募工匠、劳力,自己采买材料,甚至是自己垫资。
  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朝廷将颁给他们一块皇商御用木材商的牌子,甚至在他们提供的木材上,允许他们在上面铭刻自己商号的名字。
  甚至如果不想负担太大,可心细分承包。
  有的商人专门承包修建,有的商人专门负责担供材料。
  朝廷可以细分下来,把整个紫微宫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比如一座殿就划成一个项目,再细分为承担修建、提供材料。提供材料的,又细分为提供某单样材料,修建的又可分为修屋顶的,修地面的,修屋内,修院子的等等。
  “商人们自己招人,自己出钱,然后帮朝廷修皇宫,最后只得一个皇商牌子,他们会肯?”陈叔达觉得不太可能。
  “有何不肯呢?能得到这块御赐牌子,他们就有了我大秦朝廷的信用担保,甚至以后他们经商时,官府也会给他们律法制度允许内的方便,朕还可以专门让少府寺负责管理这些皇商,若他们遇到不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