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锐的这些行为,罗成看在眼里,不过没生气,反而很高兴的亲自上前扶起二人。
  “萧公深明大义,归附朝廷,朕非常欣喜,二位免礼平身,快快请起!”
  “罪臣父亲之前本欲早归朝廷,奈何杨义臣将军态度坚决,所以有些无奈……”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朕能理解,但既然如今愿意归附,就是好事,没有晚的道理。”
  对于萧锐,罗成还是马上提出,授封他为东宫学士之职,而对温大雅,则特授他为翰林学士之职。
  “朕之太子年幼,正需要萧学士这样的年轻才子辅佐。”
  他又对温大雅道,“翰林学士院是本朝新设之衙门,学士为朕及太子值讲经筵,入从侍班、扈卫随驾、稽查皇子们的学业功课等,是朕之私人,相当重要。”
  这个翰林学士,其实就类似于皇帝的秘书,与之前秘书监的职责类似,但更侧重于随驾扈从,甚至可以待诏草拟旨意,已经有一些中书舍人的职权了。
  温大雅以前也是当过东宫学士的人,岂会听不明白这个大秦翰林学士院学士们的职权很重。
  “臣何德何能,安敢接受如此重任。”
  “太原温氏三杰之名,朕也是早有耳闻啊,如今能得卿兄弟三人,朕可是万分欣慰,不要推脱拒绝,否则朕就不高兴了。”
  罗成呵呵地笑道,并直接给太原的温大临也授了个太原郡丞之职。
  至于萧瑀。
  罗成当场授封萧瑀为太子太师、中书侍郎,并赐封蜀国公爵位,实封食邑一千户,赐地三千亩。
  对于罗成的这个封赏,萧锐眉开眼笑,很是满意。
  他知道李密降罗成,不过授封一个蒲山郡开国公爵位,封了个太常卿而已。而王世充降秦,更只给了一个淮南县开国侯爵位、光禄卿之职。
  他父亲归附,罗成居然给了实封千户的蜀国公爵位,甚至还给了中书侍郎这样的宰相之职,更别说还有个太子太师的荣衔。
  他来之前,父子有过密谈。
  萧瑀觉得,罗成可能封他一个郡公或县侯,再给个太守或九卿之职,谁能料到,还能给宰相之职。
  “臣萧锐代替家父谢吾皇厚恩!”
  一桩交易算是谈成。
  接下来要谈的便是具体归附事宜了。
  这方面有温大雅出面,罗成与他交谈了会,便已经知晓了萧瑀的整个计划,对于温大临温大雅兄弟更加满意。
  新朝初立,正极需要这样的文臣。
  “李世民不足为惧,温学士你回太原之后,请萧侍郎马上派遣一可信之干将往霍邑屯驻,这里临汾水依霍山,十分险要,背后便是雀鼠谷这条险道。前守霍邑,后守灵石、介休,则李世民兵再多,也难以北上太原。马上夏季汛其来临,到时西河郡便只有雀鼠谷一路可走,那时更难通过。”
  “至于井陉,也不用担忧,就算有李渊心腹把守,可萧公肯定也有自己人在,只要关键之时能为内应,我自能破关入城。”
  罗成对萧锐两个交待道。
  若是萧瑀这个主帅不降,那么太原之战,肯定得有几场硬仗要打,尤其是李世民正赶来太原,虽然他对这个年轻小舅子还没太担忧,毕竟他还年轻,真论本事比自己嫩多了,更别说他的兵马也不及自己精锐勇悍,但若让他先入太原,据城而守,这仗可就要难打的多。
  现在好了,萧瑀一降,太原之战还没开打,罗成已经基本上赢了七八分了。
  谈妥之后,罗成特意让内侍取来玉麒麟符,一般文臣用鱼符,武将用武符,就算最三品以上的大臣也只是以金为符,而玉麒麟符,可是皇帝赐给大臣们的荣宠。
  赐萧瑀玉麒麟符,又赐给温氏三兄弟金鱼符金鱼袋,特赐给萧锐银鱼符。
  温氏三兄弟品级是不够三品的,特赐金符,也是荣宠。
  他还给萧瑀赐斗牛袍,特赐温氏三兄弟紫袍玉带,赐给萧锐绯衣银带。
  最后,罗成甚至左手挽着温大雅右手挽着萧锐,将二人亲自送出门外。
  这一套下来,就算是沉稳如温大雅也不由的觉得浑身血液沸腾,面皮发烫了,这般君王荣恩,太让人受用了。
  “请陛下止步,臣等这就赶回太原。”
  萧锐更是激动的都不知道要如何说话了,说来也是公侯贵族子弟,但哪个皇帝会这般礼遇他们呢?
  此刻,他真有一种士为君死的感动,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


第833章 汉城
  大秦开元二年,春。
  安东道右都督指挥使、带方郡太守、右神机军使、英国公徐世绩率领新建的右神机军抵达带方郡就任。
  这支军队从辽宁和安东两道的左右神策军中抽调军官为骨干,又自关外移民汉人中抽调强健乡勇成军,全军两万四千人。
  其副将有程名振、费青奴、王伯当、徐圆朗等。除程名振是忠武军老兄弟外,费王徐三人,都是中原大战结束后,原王世充和李密旧部归附。皇帝对这些降将都很宽仁,并未追究过去的所为,而是既往不咎,全都按才授以官职。
  这支军队在年后完成集结,然后携带着不少辎重粮草,一路南下。
  初春寒冷,一路上还遭遇到不少高句丽叛军,但在徐世绩的指挥下,这支军队依然按预定计划抵到了目的。
  汉城。
  此处在很久以前,是半岛上土著小国真番国的地盘,汉之乐浪郡之南,西面是真番小国,东面则是临屯小国,更往南面,则是马韩、辰韩、牟韩这三韩土著。
  后来汉朝灭真番和临屯两小国,设立了真番和临屯二郡,半岛上的土著,便只剩下了最南端的三韩部落,被压缩在南面沿海一带苟延残喘。
  如今朝廷在灭掉了鸭绿江以西的玄菟郡高句丽后,便将关外的安东道一分为二,鸭绿江以西之地设辽宁道,而鸭绿江以东,包括朝鲜半岛则设为安东道。
  安东道如今只有两郡,便是乐浪郡与带方郡。
  宋老生为左都督指挥使,乐浪太守,驻平壤,统左神机军。徐世绩为右都督指挥使统右神机军,带方太守,驻汉城。
  汉城原来叫真番,此次皇帝新赐名为汉城,为带方郡城。
  对于新到汉城的左神机军将士们来说,这个名字比起真番要顺耳的多,汉人的城池,今后他们这些将士便要在这里扎根立足,会接来家眷,朝廷也会迁来更多的汉人移民。
  徐世绩入城后,便与宋老生留防的兵马进行了迅速而又仔细的交接。
  那位姓胡的指挥使告诉他,这边的情况不算乐观,如今官军手里仅掌握着部份城池,另外大量的堡垒和乡村,都还在叛军手里。
  带方这边因为距离辽东更遥远,所以现在情况也更复杂。
  “如今不仅有许多高句丽人在做乱,更有百济和新罗两国势力北上,试图趁火打劫抢占地盘。”
  徐世绩知道如今南面仅有百济和新罗二国,两国便是三韩建立的国家,其中百济特殊些,他的主体国人是辰韩人,但王室却是当年自扶余国南下的贵族,其情形便类似于吐谷浑,汗王和高级贵族是鲜卑慕容氏的吐谷浑部族,而主体却是羌氐部族。
  以前半岛上的土著部落很多。
  但是在箕子东渡建立朝鲜,以及后来卫满篡箕子朝鲜,再到汉朝入半岛,设立汉四郡,再到北方的扶余族人建立高句丽,一路扩张到半岛中部,轮番的北方南下,使得半岛北部和中部的土著基本上都被灭族或被融合同化,也就剩下了南方一隅的三韩。
  到现在,三韩便也只剩下了百济和新罗两国,实力倒也还不错。
  此前高句丽与他们数百年战争,三国之间互相攻伐,百济和新罗一直是被压着打,也丢失了不少地盘。
  如今高句丽亡国,两国便也想趁机夺回旧地,虽然这些旧地,大多数也是以往趁着箕子朝鲜、卫氏朝鲜还有汉朝撤出时抢夺来的。
  “我大秦开国之时,百济和新罗两国便都派使者朝贺,并上表归附,奉我大秦为正朔,如今使用的年号也是我大秦开元年号,现在却又来做这种偷偷摸摸的事,真是当我大秦鞭远莫及吗?”
  “这些人总是夜郎自大,他们只看到眼前的机会,哪能看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呢。”
  那位指挥使告诉徐世绩,这边的局势现在很复杂。
  “如今带方这边,高句丽人也分为两大势力,一部份是原高句丽贵族,他们试图想要复高句丽国,而另一部份则是原渊太祚的旧部,他们打着复渊氏朝鲜的旗号,其实也就是想趁乱抢夺地盘,割据称雄而已。”
  这两边的高句丽人都仇恨秦军,可同时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