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再折腾也没什么意思了,再说咱们许多兄弟的家眷都还在洛阳城中呢。”
  董俊则献策道,“李元吉新败,只率着数百人马逃往商洛,我倒以为,既然咱们打算要投秦,那咱们就干脆想办法多抢些城池地盘,这样投秦不也更好看,到时也能换得更多封赏?”
  “对,趁李渊还未反应过来,咱们三路出击,一路扫商州,把李元吉赶回关中去,一路攻淅阳一路攻弘农,若是能把南阳打下来就更好了。”
  虽说王世充手下仅三千败兵,但这三千败兵却是王世充麾下最精锐的亲军,这支兵马还是很精锐能战的,否则也不可能一下子夺取武关。
  现在又收降了唐军万余降兵,此时李元吉败逃,这关外的几郡倒确实是空虚。
  “也好。”
  王世充点头,于是一面派人急往洛阳去见罗存孝,一面分兵去攻打四面。
  长安。
  李渊得了李世民浅水原大胜的捷报,又得了李世民带回来的八万兵马后,关中形势又稳固了。
  他派出李世民率八万兵马亲自镇守潼关。
  然后又派出上次大战中表现极好的李孝恭,率军两万出散关,去加强巴蜀汉中一带,把那些摇摆不定的州县强力的控制起来。
  并要求巴蜀汉中等地向关中上交税赋钱粮,派兵宿卫京师。
  “孝恭啊,上次建成可惜没有听从你的建议,否则也不致有那大败。如今幸好世民击败了薛举,如今柴绍和孝良在陇右节节胜利,陇右诸州已经初步安稳。所以现在我们扫清了关陇后,下一步就是要安稳巴蜀,要与罗成争天下,我们仅靠关中一隅是不够的,还得依靠巴蜀之地的钱粮人口。巴蜀富庶,但那边现在也并不完全忠于长安,不少地方官吏和豪强士族都是摇摆不定,需要朝廷派一位上将军去震慑镇守,朕选择了你,你虽年轻,可眼光谋略极佳,朕相信你能安稳巴蜀等地,使之成为朝廷安稳的后方,能够源源不断的为朝廷提供兵员、钱粮。”
  李孝恭接旨。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孝恭甚至很李渊建议,待他平定巴蜀之后,便在上游建造战舰,训练兵士,然后可以顺大江而下,攻灭江汉一带的萧铣,再顺势取江南淮南。
  “好,既然你有此雄心,朕自然也更要重用你,朕现在就授你为山南、剑南招慰大使,加益州大总管!”
  “进爵赵郡王!”
  “臣谢陛下圣恩。”
  虽然如今罗成势头正猛,可在李渊看来,他依然还有一争天下的能力。只要能够把巴蜀控制在手,那么他以关陇为根基,以巴蜀钱粮供军。
  次子秦王世民统领大军争河南,以赵郡王孝恭去争江汉,再以李神通去平河西朔方,则大有机会重复当年宇文泰以关中成就王霸大业的历史。
  此时的李渊,已经从李建成弘农大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坐在榻上,手捏着下巴,眼中带笑。
  “待你抚平巴蜀,打下江汉,到时朕还要用你平江淮,定岭南,那时,还要封你为赵王,授你万户食邑,赐你千顷良田。”
  这个许诺,让李孝恭都不由的心情激动起来。
  “当年宇文泰与高欢东西争霸,高欢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关东之地,兵强马壮,地盘也广,一直都是压着宇文泰打,可最终呢,得天下的却是宇文家。咱们李家如今据有关中,又新平灭了陇右薛家,现在有四塞之险,有八百里秦川,立于不败之地也。”
  李孝恭觉得李渊的话没有什么问题,关陇确实是王霸基业,这里异常的险要。
  “陛下,臣以为,潼关、武关、萧关、散关四塞虽险,可也不能只一味固守,尤其眼下秦军势大,我大唐还应当多方团结,特别是河东之地,太原更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落于他人之手,否则关中难安。”
  “你说的有道理,朕已经决定,派元吉去太原接替萧瑀和杨义臣。”
  其实若不是之前弘农大败,李渊本来计划是等河南得胜之后,便让建成顺势接过萧瑀和杨义臣的兵权,由李家人来掌握河东这块要地。
  毕竟萧瑀是萧后兄弟,杨义臣又是隋朝宗室养子,这两人肯定不会跟他一条心,所以他计划是受禅前要收夺两人之兵权,接过河东的。
  可谁料到会有弘农大败呢。
  “陛下,齐王殿下虽勇悍绝伦,可为人比较莽撞,太原如此重镇,交于他只怕不太好,还请陛下三思。”
  李渊不太满意的皱了下眉。
  这时,一阵匆匆脚步声传来。
  “殿下,殿下。”
  有内侍在外面惊呼。
  李渊起身,却见齐王李元吉居然冲入殿中。
  “父皇。”
  李渊怒道,“你不是在武关镇守,怎么擅自回京,还闯入宫里来了?”
  李元吉跪在李渊面前,抱着他的大腿。
  “父皇,王世充那贼造反,他夺了武关。”
  李渊只感觉一阵头晕。
  刚刚他还说要派李元吉去河东太原,李孝恭说元吉太鲁莽让他三思,他还不满意呢,谁知道这个老三居然就已经被王世充打回来了,连武关这要的要地都丢了。
  “你……你……逆子!”
  李渊手指着元吉,手颤抖着半天,最后也只能说出这么几个字来。


第828章 龙兄虎弟
  河南。
  中京应天府,桃林县上阳宫。
  这座隋帝的行宫,此时是大秦魏王的行营所在。
  身穿龙蟒袍服,魏王罗存孝的身上丝毫看不到过去那个乡里痞子的样子,此时的他就是一个高高在上,浑身外放着霸气的亲王。
  得天子钦封,授封魏国之王。作为天子一母同胞的兄弟,过去的那个罗老四,如今权势到了极点。
  之前皇帝派李靖来做山东节度使,结果罗存孝当着天使的面指着李靖鼻子骂他有何资格位在他之上,李靖灰溜溜的请辞离去,皇帝也只是派人过来口头训斥了他一顿,结果最后这节度使之职还是他的。
  而东征河南的帅印,最后也还是交给了他。
  只是现在皇帝一道诏令,罗存孝身兼的两镇节度使之职全都被免除了。
  唯一让他没有那么生气的是,不止是他的节度使职没了,连老三嗣业的定襄道节度使之职,小六的安东道节度使之职还有罗艺的安南道节度使之职都没了。
  至于其它异姓臣子的节帅之位,自然更是全免了。
  “河南道左都督指挥使。”
  对于这个新授的职务,罗存孝很不喜欢,也很不满意,幸好这个左都督后面还加了个中原行营都统的职务,但这个中原行营都统,能管河南山东淮南三道的兵马,只是却不能管地方民政,也不能管钱粮税赋,更别说这还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战后即撤。
  相比起原先的节度使这个常设一道军政长官,可是差多了。
  可所有人都如此,他罗存孝不满也没办法了。
  好在皇帝以他平河南,尤其是弘农大捷之功,特在辽东赐他一万亩地、奴隶千人,这份厚赏让他心里稍舒服了些。
  不过罗存孝还是对天使转达了自己的一个要求,他不要什么免死金券这些,他只是想求一个世袭罔替的魏王爵,将来自己可以把这魏王爵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罗永琰。
  皇帝对他的这个请求没有答复。
  罗成登基之后,便大封宗室功臣,封爵授勋。
  但不论是宗室还是功臣,爵位虽封的不少,但没有一个是世袭罔替的。
  如今的爵位比之前杨暕的时候,又有所改变。
  爵位依然还是九等,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王、郡王皆只封宗室,异姓功臣最高封国公。
  而国公以下的爵位,又分为世袭和终身两种,世袭爵则一律加开国二字,终身爵则不加开国。
  区别就是世袭爵位,可以降等世袭,而终身爵则人死爵除,不得传袭。
  可就算加了开国的世袭爵,也是降等世袭。每传一代,就降一等,直到降到男爵后,再往下,就除爵了。
  没有世袭罔替,所谓世袭罔替,就是不管怎么世袭,不管传几代,爵位都是不变的,这是铁爵。
  可大秦没有这样的世袭罔替,罗存孝想求一个。
  但以弘农大捷,也没有求到。
  皇帝只是给罗存孝增加了食邑。
  大秦的爵位不仅有世袭和终身两种,还有实封和虚封两种,加开国的世袭爵皆为实封,而不加开国的则有实封和虚封两种。
  实封爵就是能享受爵禄和封田,虚封爵则只有一个荣耀的爵位,不享有爵禄和封田。
  其实大秦的爵位比起隋朝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