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君雅连忙道,“公主的这个提议不错,咱们派出一些精兵,撒出去,不跟辽兵硬碰硬,咱们专打他们后方的粮草辎重运输队。”
  这时窦红线也继续道,“当此国家危难之际,儿臣请求母后允许,让儿臣率麾下女营去袭扰辽兵后方。”
  曹后道,“打仗的事情,自然有诸位将军们,公主岂能出去犯险,还是留在都城吧。”
  可窦红线却不肯听这个后娘的,她脾气向来执拗,决定的事情,一般是不会更改的。
  “虽然母后愿意与臣民共守乐寿,也有坚壁清野的计划,但面对辽兵的四路来攻,我们依然胜算渺茫,我们不能坐在这里期待着敌人犯错,我们只能主动出击,哪怕是险,也必须得冒,只有出击,才能有一线生机。”
  说完,窦红线居然不再等曹皇后回话,便扭身转头便走了。
  很快,曹后便得知,窦红线出了宫,便去了她的女营,点了三千女兵便直接拔营离开乐寿城外大营,向北而去了。
  曹皇后听了,也只以拿手指揉捏着太阳穴,这毕竟不是自己亲女的,其实曹皇后比起窦红线这个继女,也大不了几岁。
  “算了,由她去吧,相信陛下也清楚公主的脾气。”
  夏国北境,莫州。
  此地当大湖狐狸淀之北,拒马河之南,据九河下游,河湖相连,水路交通便利。
  不过窦建德攻夺河间之后,改河间、渤海二郡为莫瀛沧三州,又因北面的范阳上谷等未拿下,而此处地势低洼,到处都是河湖盐碱地面,居民本就稀少,加之这些年战乱匪患,使得这里更是人少。
  为了防范北面之兵南下,窦建德接受了谋士建议,在与范阳边境上设立瓦桥、益津和淤口三关。
  同时还利于这里的地形,潴水这塞,故意壅塞九河中徐、鲍、沙、唐等河流,使这里形成了曲折八百里,宽达六十里的水上长城。
  整个莫州北面,与范阳交界之处,全是湖泊沼泽,这让瓦桥三关便成了必经之路,夏军只据三关,便可防范阳南下之敌。
  当然,现在数路大军并不只是从范阳南下。
  嗣业驻于瓦桥关北的雄县,面对着莫州三关,罗嗣业倒是不惧,只不过现在春雨连绵,道路翻浆泥泞,江河暴涨,他的后勤粮草却跟不上了,他不得不暂停进攻步伐。
  从外面巡察一圈回来,嗣业进帐,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这该死的雨天,派去其它几路的传令兵出去了没有?”
  “节下,已经派出去了,按节下吩咐,我们让其它几路兵马暂停进攻,先原地驻扎,待这场春雨过去,后勤的粮草补充到了后,再次进攻。”
  “嗯,小心为上,别被一时胜利冲昏了头脑。郭绚都已经冲到信都郡去了,可他的补给还在范阳,隔着有三百多里呢。”
  一名校尉道,“郭节帅也可以就地补给吧?”
  “几万人马,粮草岂是那么好补充的,还是先稳稳再说。”
  郭绚的几万人马中,主要还是范阳兵、北平兵,以及招降的上谷贼和恒山贼,其中还有他派去的刘弘基一支骑兵,但现在这季节,这地形,到处都是河泊,骑兵在这个时节根本无法发挥出威力来,还不如步兵好用。


第772章 后院起火
  辽东、升龙府。
  杜如晦忙的脚不着地,甚至都有点焦头烂额了。
  二月二都过了,春耕开始,可是辽东一下子撒出去了十万青壮入关打仗,这对于仅有二百万人口的辽东来说,这无疑是让人头疼的。
  今年春耕,这些青壮是不可能赶回来种地了。
  他也只得行文各郡县,让他们安排各屯百姓互相搭伙帮助,把这春播完成。
  不过这还不是让杜如晦现在最头痛的事情,最头痛的是现在辽东不但少了十万青壮,而且每天都有许多封加急的快信自关内送到辽东,几乎都是催粮催军械的。
  这简直跟催命一样。
  他这边虽然确实仓中有粮,可关键是要把这些粮送到关内去,可不简单,而且还不止是要送到一处去。
  齐鲁的罗存孝罗士信兄弟俩催着要粮草,临沂的罗成郭孝恪催着要粮草,甚至连在江淮的辅公祜和杜伏威,也来信,说能不能想办法也给他们用船运些粮食过去支援一下。过去这一年多,他们一直在打仗,如今四面皆敌,粮草也成了大麻烦。
  更别说,冯孝慈王君廓罗嗣业郭绚等在河北,也催着给他们运粮。
  随便一路都要他的命,现在四五路都向他要粮,杜如晦头痛万分。
  他忍不住跟属下官吏抱怨,“要我说,现在应当暂停下进攻了,之前我说能撑半年,可现在看来,三个月都撑不了。”
  几个忙的家都好几天没回的下官也是道,“对啊,这次春季攻势,咱们取得的战果不少,要不干脆就收兵,把占领的地盘先稳固一下,组织屯田春耕,等夏收之后再打也行啊。”
  只是话虽如此,可他们也清楚,这兵马出去,不可能说收就收的,尤其是如今形势这么好,怎么可能收的了。
  河北诸路更是捷报连连,已经夺了半个河北了,现在正要一鼓作气灭了窦建德,好收复整个河北呢。
  “没有办法,只能想办法,我们得把粮食送到河北和山东去。”
  “可我们哪有这么多人手,还要春耕呢,这春耕耽误了,今年夏天就没的收成了。”
  “我们只送到海边河口,至于接下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运到军中去。”杜如晦牢骚归牢骚,可事情还得办。
  他安排道,“各郡抽调青壮,每郡抽调一万人上来,再加上些官奴,这次我们抽十万人来抢运粮草。”
  “百姓只怕有怨言!”
  “告诉百姓,运一天粮,我们补一天钱,不是免费干活,有钱拿。”
  “运粮是苦差事,有钱拿也没几个愿意的。”
  ……
  旅顺郡。
  山东移民王平安正跟同屯的移民一起,在往去年刚开荒的生地里撒粪肥。地还是新垦的,这种地种庄稼收成少,但对于移民们来说,还是干的很卖力。
  毕竟,这些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希望。
  现在他们居住在自己一手建造的房屋里,吃用的都是官府借的,虽说不要利息,可大家也希望能够早点有产出,这样才更有奔头。
  “爹,喝点水。”
  一个女人牵着个孩子过来,妇人的肚子微微挺起,这女人比王平安要大上好几岁,还有个五岁的女儿,这是她跟前夫生的。
  妇人和丈夫本来带着一对儿女移民来辽东,结果后来路上生病,丈夫与儿子都先后病死,若不是王平安帮着照顾,只怕这娘俩也到不了这里。
  后来,妇人感激,又有官府帮忙说和,于是这对移民,便简单的举行了一个婚礼,凑成了一对,搭伙过日子。
  在这异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妇人带个小女孩是很难生存的,而王平安一个光棍,也需要有个女人。
  何况,成亲后,还能多分两人的地。
  王平安放下手中的锄头,笑着接过继女递过来的木碗喝水。
  “要不把这刀解下来放田边吧,一直背在身上也累,还不方便做事。”妇人道。
  王平安低头看了眼腰间的刀,却只是摇了摇头。
  “带弓而锄,佩剑而樵,这是咱们屯主和教头都再三交待的事情,平时下地干活,上山打柴,都得刀箭不离身呢。”
  王平安来到辽东之后,也被编入了屯庄里的民兵。
  他加入到了忠义弓箭社,屯里给他发了弓和箭,另外还给他配了把横刀。农闲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练弓习刀,平时就算下地干活,也要带着刀箭。
  用教头的话说,就是他们随时得准备着,要时刻处于战斗准备之中。
  因为辽东不比中原,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作为民兵,他们的刀箭,便是守卫屯庄,保护妻小同胞的。
  一骑快马从田地间道路上奔过,马上骑士背上还插着一面小红旗。
  “集合,集合,屯庄集合。”
  骑士一边奔过,一边大喊。
  王平安一听,立马将木碗递给女儿。
  “紧急集合令,赶紧回庄。”
  妇人有些惊慌,“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不知道,但既然是紧急集合令,我得马上回庄。”
  “那你先去,我们也马上回来。”
  紧急集结令一下,那便是战时,这个时候,不论是府兵郡兵还是土团乡勇民兵,一律都得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得到所属的屯庄听侯命令。
  王平安感觉心跳有些加速,他看了妻子和女儿一眼,虽然是半路夫妻,可生活这段时间,他已经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