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封德彝其实也是个很有实干之人,只不过这人向来喜欢攀附权势,揣摩上意,阿谀奉承。
  他出身于渤海封氏,祖父是北齐太保封隆,父亲则是隋通州刺史封子绣,年轻时就已经以才闻名,智识过人。后来杨素在江南平乱时,招募他为行军记室。因后来见封德彝很有本事,于是便将侄女许嫁给他。
  当罗成来到他那间辽东城的小院时,这家伙面色激动,见到罗成驾临,也顾不得什么脸色了。
  说来他好歹也曾是内史舍人,还出任过安东道观察使,这都是重职要职。内史舍人这个职务,更是被称为储相。
  说来这个内史舍人,当年还是他帮杨素修仁寿宫出谋划策,才因功升了这个内史舍人。
  当时杨素负责营建仁寿宫,在考虑如何建造时,就是封德彝向他建议说应当规模宏大,装饰奢华,还说皇帝向来节俭,但皇后年纪大了,肯定更喜欢奢华。后来宫殿修好,皇帝果然大怒,但皇后却非常高兴,于是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封公在做何呢?”罗成笑着问。
  封德彝站在罗成面前,微躬着腰,微笑着道,说自己这段时间正在研究天下形势,还说想到一些平定中原之乱的策略,说要献给罗成。
  “不如你现在跟我说说。”罗成道。
  封德彝于是便开始陈说起来,别说,还真是说的很有条理,也很有建设设。
  难怪杨素和虞世基这两大权相,都曾经对他十分倚重信任,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还想出来做事吗?”罗成也没绕圈子,直接问他。“若是封公你无意仕途,我愿送你回河北渤海老家,赠你盘缠程仪。”
  封德彝也并不客套,直言说自己才刚五十出头,如今朝廷又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他愿意再出把力。
  “先前是某不识时务,妄图与秦王殿下做对,如今却也明白,现今这天下,唯有秦王殿下才能堪定混乱,重安天下。封伦不才,也愿意相助殿下。”
  这番露骨的表忠心话,让罗成很满意。
  他对封德彝这类人看的很透彻,其实这世上有无数封德彝这样的人,他甚至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世族名门出身的公子哥的代表。
  他们既不缺学识,也不缺干才,可这些人却又缺少点筋骨。
  杨广还在时,封伦错判形势,所以便想扳倒罗成,可没料到局势变化这么大,所以现在眼看着罗成的声势这么大,便明智而果断的要换主。
  好多士族名门也这样,谁实力最强就依附谁,他们改换门庭也丝毫不觉得扭捏害羞,他们只关心在意一点,你有没有足够的实力,你有足够实力他就投你,你没有这实力,他就弃你而去。
  总之,他们就是要站在胜者一边,要依附强者。
  不是强者也驾驭不住他们这些人。
  不过罗成很有自信,而他晾了封德彝这么久,也是要让他明白,他罗成并不是非要用他不可。
  主动权,是握在他罗成手里。
  “你想要什么职务?”
  罗成笑着问封德彝。
  封德彝听到这话,心中大喜,可看着罗成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又心下警醒,知道这并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犯错复用的旧敌。
  当下心中急转。
  “封某但听殿下安排。”
  “随我安排吗?”罗成笑问。
  “任殿下安排。”
  “怎么安排都行,那我授你内史省通事舍人你也愿意?”
  通事舍人只是个六品官,虽也叫舍人,但与内史舍人却是天壤之别,这个官职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
  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实权。
  而内史舍人呢,这个官职本名叫中书舍人,却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他们还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
  一个完整的中书舍人班子,应当是配齐六人,一个舍人刚好对应六部中的一部。
  中书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都是交付给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
  到了唐朝时,舍人中还有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称为知制诰,六个舍人中资格最老的还称为阁老。
  六舍人分押尚书六部,辅佐宰相判案。
  在唐朝时,要当宰相,基本上都必须经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因此这个位置也称为储相。
  以前封德彝就是内史舍人,后来出来做安东道观察使,本来他跟虞世基商量好的是他来安东道做一任,然后回朝能拜相。
  “封伦谢过殿下提携赏识。”
  封德彝面色不变的接下六品通事舍人之职。
  罗成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接下了这官职任命,就好好干,我会关注你的表现的。”
  出门。
  魏征道,“通事舍人,有点大才小用了,封德彝既然愿意归附,何不授以合适的职务?我们如今确实缺少这样的干吏。”
  “封德彝可用,但得先磨磨他的性子,否则这种人还指不定会如何奸滑。”
  罗成心里早计划好了,只要封德彝能够老实识趣,那么接下来他会授他为内史舍人之职,再授房玄龄为内史侍郎。
  杜如晦则授尚书左仆射。
  至于魏征,则授御史大夫之职。


第756章 忠臣和贵族
  罗成三言两语把封德彝收服之后,便又去见了李百药。
  李百药也是官宦之后,他父亲曾是隋初名相内史令李德林。李家早年曾是山东士族名门,李德林还曾做过北齐的中书侍郎,李百药幼小时体弱多病,便取名百药。长大后,倒是成了个风流才子。
  家学了得,学识过人,还十分风流。
  曾经在杨素府中做客,就把杨素的一个妾侍给勾搭到手带着私奔,好在杨素大方,知晓后把人追上,却又将那妾侍送给他,倒也成就一桩美谈。
  李百药先后做过太子舍人等中央官职,又在地方上做过郡丞、太守等。
  如今他也是五十多岁年纪,之前因卷入反罗案被关了很长时间,罗成过来,见面之时,他没有如封伦那般谄媚奉承,但也有点如履薄冰。
  罗成跟他也没有太多客套。
  “愿意出来做事吗?”
  李百药倒也没扭捏,“愿意。”
  “很好,你一身才干,莫要浪费了。我便授你为给事郎,在黄门侍郎侯莫陈乂下面做事。”
  给事郎,本为给事中,隋避杨忠讳改为给事郎,正五品上官职。这是门下省的重职,在门下省地位相当于内史省的内史舍人。
  门下省主掌封驳审议,因此给事郎设有四人,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还可直接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极重。
  可以说,门下省和中书省这两个省,才是大隋真正的决策机关,特别是从开皇到大业,中枢的权力正不断从尚书省转移到中书和门下两省。
  而门下和中书两省又长期空位长官,于是两省的侍郎实际上是主持两省,而两省的六个内史舍人、四个给事郎,便其实在充当着过去两省次官侍郎的差事。
  现如今,罗成一人兼了三省的高官之职,于是他以杜如晦这尚书省左仆射,以侯莫陈乂为门下省黄门侍郎,以房玄龄为内史省的内史侍郎,分别代主持三省日常事务。
  而三省的具体事务,则还是得依靠内史舍人、给事郎、左右丞、六部尚书侍郎等。
  至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这些三四品的高官,其事权并不重。
  现如今罗成不缺猛将,也不缺精兵。
  却很缺有经验的中枢官员。
  对李百药和封德彝,罗成还是有区别的。对封德彝,罗成虽认其才,却先只给了个通事舍人的闲职,要压压他性子。但对李百药,却是直接授给了给事郎的要职。
  李百药也不推辞,直接应下。
  罗成问了他一些关于朝政上的事情,李百药回复让他很满意。
  李百药父亲当年也是齐国的中书侍郎,后来还不是入隋并做到了内史令的宰相之职。而李百药初为太子杨勇的太子舍人,后来杨广要挖他去晋王府,李百药称病推辞不肯去。但杨广继位称帝之后,李百药不也一样的也再次出仕为官。
  倒是屈突通,罗成亲自前去拜访。
  可他却不肯理睬,他无法阻止罗成进他的院子,也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