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奈何,她虽有此意,但李渊是坚决不同意的。
  “那就依辅政大臣之意,便立代王为新君。”
  “唐公,关于大行皇帝谥号庙号山陵这些?”萧后又问。
  皇帝死后,都会有谥号,谥便是对皇帝的评价,有恶有益,有褒也有贬。而庙号,是皇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在隋以前,其实并不是每个皇帝都会有庙号,一般只有特别了得的皇帝才会有庙号,比如汉朝,便只有少数皇帝有庙号。
  如汉武帝刘彻,庙号便是世宗,而武帝,是谥号。
  萧后问庙号,便是暗示要给皇帝上庙号。
  李渊对此自然不会违逆萧后,便道,“臣与诸大臣们商议,初步选定谥号为明,庙号为高宗。”
  开国皇帝杨坚是高祖文皇帝,谥号文,庙号高祖。
  高祖这个庙号一般都是给开国皇帝的,比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
  “盖邦配天地,是为高祖,而尊号加之于是,虽昭穆之太祖庙,此亦高祖之庙也。”
  也就是说,高祖也是太祖之意。
  而给杨坚的谥号文,则相当了得了。
  皇帝的谥号有很多,一般来说文和武都是极高的,皇帝的谥号足有一百多个,有一套严整的体系。
  谥号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是对一个生前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能够概括其一生功过的称呼。
  所以谥号并不是专给皇帝的,不过演变到如今,皇帝和臣子的已经各不同,皇帝有皇帝的一套谥号,文臣有文臣的一套,武将有武将的一套。
  谥号里有评价高的,叫美谥。评价低的,叫恶谥,也有评价中等的叫平谥。
  而在那些美谥里面,有五个用的最多,也是评价最高,分别是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宣皇帝和明皇帝。
  能够得这五谥其一,都相当了得了。
  高宗明皇帝。
  高宗比不过太祖为开国皇帝,高宗甚至比不过太宗,高宗的意思一般是功过参半的皇帝,王朝处于由盛转衰之时。
  而明这个谥,是美谥。
  当然,这也完全是因为大隋还在,还没亡国,所以依然打着隋正统的李渊,自然要为皇帝选个美谥,否则他要是敢选个恶谥如炀帝、灵帝这样的,那就跟造反没区别了。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萧后得为丈夫讳隐,李渊得为尊者讳隐,所以只能是美谥。
  幽厉灵炀这样的恶谥提都不要提。
  不过李渊也没给杨广上武啊宣这样的谥。
  照临四方曰明;思虑果远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远虑防微曰明。
  可萧后对明帝还是有些不太满意,萧后的父亲萧岿,便是西梁明帝。
  “大行皇帝一生,开疆拓土,宣威八方,我以为可以定武皇帝。”
  李渊皱眉。
  武皇帝可是极高的评价了,毕竟历史上有武皇帝之称的,哪一个不是一代豪杰,如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宋武帝刘裕?
  杨广武虽武,可把天下都快搞亡国了,如何配的上这个武字?
  但萧后却不管,她认为自己有必要为丈夫争一个美谥,这是做妻子唯一能做的了。
  “庙号太宗,谥号武皇帝,如何?”她又改了李渊选的高宗庙号。
  高祖文皇帝那是开创了开皇盛世,又是开国之君,配的上文皇帝谥号,但杨广哪配的上武皇帝?


第740章 骁果北上,皇泰天子
  萧氏在杨广灵前,隔着屏风语气之中带着一丝请求。
  “唐公,大行皇帝已经走了,永远离开了,这是我们唯一能为他做的了。不管别人如何恶他谤他毁他,可我身为他的皇后,你身为他的臣子,却不能谤他毁他,哪怕是为尊者讳,也当成全这一回。”
  “如今西归在即,我一妇人,无法处理军国事务,所以我有意授你与来护儿、萧瑀、王世充、杨义臣、陈棱六人为辅政大臣,并授你为太师、纳言。”
  这算是萧后的一个交换条件。
  她知道李渊现在掌握着江都兵马,所以只要李渊肯接受她的请求,为杨广上太宗武皇帝的美谥庙号,她便愿意让李渊更进一步,成为三省之一的门下高官官,并给他上太师这样的三师荣衔。
  “臣李渊岂敢!”
  李渊口称不敢,却是已经接受了这桩交易。
  于是当天。
  萧后下诏。
  尊谥大行皇帝武皇帝,庙号太宗,由江都将士扶灵西归关中,归葬山陵。
  第二道诏令,尊皇孙代王杨侑为天子,并追谥元德太子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尊封萧后为太皇太后。
  并追封皇太孙杨倓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义宗。
  紧接着第三道诏令颁下。
  拜李渊为太师,授门下省纳言,加平章事,辅政大臣。
  拜萧瑀为太傅,授内史省内史令,加平章事,辅政大臣。
  拜来护儿为太保,授尚书省左仆射,加平章事,辅政大臣。
  陈棱封太尉、右仆射,王世充封司徒、内史侍郎,杨义臣封司空、黄门侍郎,并皆加平章事,辅政大臣。
  同日,下诏扶太宗灵柩还西京。
  李渊却以江都重要,不可轻易丢弃,并以要防杜伏威追击为名,让同为辅政大臣的陈棱,加江都留守之职,率江淮兵马三万留守江都。
  这样一来,北上的朝廷,便只有李渊一个辅政大臣。
  近十万人马,离开京都北上,其中骁果军六万余。
  而陈棱领三万江淮兵留守江都。
  江都城西,杜伏威军营。
  “想不到这江都乱事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李渊倒是好本事。”
  杜伏威听说那边已经决出了胜利,宇文化及居然只当了一天皇帝就被杀了,十分失望。他原本还计划来个坐山观虎斗,等两支骁果军杀的两败俱伤,然后上去捡桃子,将江都城朝廷一网打尽呢。
  “李渊已经北上了,陈棱留守。”
  “这个老狐狸。”杜伏威感叹。
  阚棱却道,“我看他是聪明过头了,若是他真聪明,那就应该上表归附辽东朝廷,投奔我们,这样将来也不失从龙元佐之功,如今却要走上对抗我们的道路。”
  “那些贵族啊,总是自视甚高,算了,不说他们了,你们说现在我们怎么办?”
  “追击李渊?”西门君仪问。
  王雄诞摇头。
  “我倒觉得,不必管他们,咱们还是先对付江都的陈棱,拿下江都,既而攻夺整个淮南,或者拿下淮东之后,便乘胜北上,攻夺彭城下邳,这样便能与山东联成一片,在东南彻底占稳脚跟,为大帅南下做好准备。”
  杜伏威想了想,都有道理。
  “那就不去追李渊,不管怎么说,辽东朝廷如今还是奉杨家天子,咱们现在还是隋军,不是出手的时候。再说了,河南还有李密,河北有窦建德,李渊想回关中,可并不容易,自有人拦截他们。”
  “立即将此间情报,急奏辽东大帅知晓。”
  “传令下去,明日四更造饭,五更拔营,全军兵临江都城下,准备拿下此城!”杜伏威下令。
  李渊率着十万人马北上。
  正在彭城的宣抚使、内史侍郎来护儿此时接到诏令,还有些懵。
  皇帝死了,然后弑君的宇文化及跟着只当了一天皇帝也死了,现在李渊已经带着十万人的队伍过来了,要回西京?
  愣了一阵后。
  来护儿下令全军披麻戴孝,共守国丧。
  大家一起为皇帝哭丧,大骂宇文化及司马德堪等逆臣贼子,然后便接受了这个事实。
  于是来护儿便接了辅政大臣的旨意,成为辅政大臣兼尚书左仆射。
  来护儿亲自领兵马南下接应,两军见面之后,来护儿先去拜见太皇太后萧氏,又去祭罢了大行皇帝。
  接下来,李渊找来护儿商议,说了半天。
  其实意思就是,朝廷留陈棱在江都,江都不能抛弃啊。江都不能抛弃,这彭城自然也不能抛,于是李渊请来护儿继续坚守彭城,至于皇帝的灵柩,他会带骁果军送回西京。
  还说如今时事艰难,他返回西京后,便要着手与大家一起讨平叛逆,收复失地,重还天下太平。
  这番话说的大义凛然。
  来护儿也无法反驳。
  虽然他认为,江都和彭城,其实都难以久守,因为无粮,且四面皆敌,是死地。还不如一起撤回关中,然后徐图发展,慢慢收复失地。
  但李渊说,这也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来护儿这个人,又向来最是忠诚,于是便领了旨。
  李渊还从彭城取走了大量粮食物资,又从来护儿手下带走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