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立杨浩,其余宗室、外戚,无论老幼一个不留。”
司马德堪以为,可以让萧后下旨立杨浩为帝,然后居于别宫,派兵监守,只让他签署发布诏敕而已。
“可!”
宇文化及也认为让萧后来出面立杨浩为帝比较好,于是乎,这么大的事情,便就此决定。既然立了杨浩,那么皇太孙杨倓自然留不得,而蜀王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还有齐王暕的几个儿子,也一个不能留。
此外,皇亲国戚如独孤家,此前就因独孤盛和独孤开远抗拒被杀,所以干脆也全杀了。
不等拥新帝即位,宇文化及便马上分封百官。
他以弟弟宇文智及为尚书左仆射,以宇文士及为内史令,以司马德堪为左骁卫大将军,以元礼为右骁卫大将军。
对于其余附逆从乱者,皆加官晋爵。
对于江北大营的李渊、沈光、陈棱等人,宇文化及也授李渊为纳言,授陈棱为尚书右仆射,授沈光为左翊卫大将军,并召他们入朝拜见天子。
而另一边,宇文化及又让司马德堪、元礼、赵行枢、陈伯图等骁果军将们加强城防,准备与江北军作战。
而暗里,他还扣押了江北营一些将领的家眷,以此为要挟,迫他们归附。
另一方面,他又加封彭城的来护儿为太保,晋尚书令,并授右翊卫大将军,让他回朝。因来护儿有好几个儿子在江都,此时都在他手中,所以他让其中一子去彭城宣旨。
江北大营。
距离江都城不过五十里。
陈棱、沈光为帅,统领五万骁果军在此拦截杜伏威。
当半夜李渊带着儿子女婿以及一些随驾的亲朋官员,在几百家丁部曲拥护下,匆忙逃到此处时,沈光还以为是杜伏威迂回夜袭。
好不容易确认了身份。
“唐公为何深夜至此?”
陈棱惊问。
“难道是杜贼高邮的偏师已经攻进江都了?”
李渊喘着粗气。
“杜贼的偏师还驻在江都东北的高邮,暂时未下,但江都的骁果叛乱了。”
“宇文化及、司马德堪、元礼、裴虔通等做乱。”
沈光等大惊。
“我赶来此处,是要搬你们回去勤王救驾!”李渊道。
“宇文化及和司马德堪他们反了?这怎么可能,他们可都是陛下元从旧臣,是潜邸心腹啊。”
李渊道,“都什么时候了,我岂会欺骗你们,如今这形势,连齐王都敢叛乱,还有什么不可能,赶紧起兵,要不然,只怕来不及了。”
沈光和陈棱面面相觑,他们都有点怀疑李渊是不是才是反了。
毕竟对面是杜伏威军,他是罗成死党,而李渊又是罗成的岳父,此外之前皇帝可是一直在猜忌李渊。
“请唐公勿急,稍休息一下,我这就派人去打听。”
陈棱和沈光没有马上动作,他们担心李渊,商量好,只决定先派一支骑兵赶回江都城下,看看动静。
“哎,你们如此,必然误事。”
可沈陈二将却也无法相信李渊。
“既然如此,我只提醒你们一条,赶紧将江北大营里宇文化及和司马德堪等人的朋党先控制起来,莫要让他们也乘机做乱。”李渊道。
沈光拍着胸脯道,“我这江北大营,以骁果左一军为主,并有江淮兵马,并没有什么司马宇文之党,尽可放心。”
话虽如此,但沈光和陈棱留下李渊一伙,派人看着后,还是马上召集诸将,一边派人去江都城,一面开始查。
这一查,果然还查出了些东西。
真有军校准备做乱,正四下串连呢。
他们本想等江都那边大事已定后,然后再起事,这样便可挟迫陈棱沈光他们接受江都旨意。
可没想到,李渊突然到来,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这也是由于江北大营的兵,多是江淮军和中原招募来的骁果原因,比起司马德堪他们在江都起事的那些主要来自关中的骁果,这些人确实没那迫切的想逃离江都。
等到陈棱沈光他们审问清楚,这个时候都已经到了中午了。
江都的宣旨使者都到了。
“陛下大行?遗诏秦王继位,宇文化及辅政?”
接到诏令后,沈光大怒。
他此时也明白李渊说的都是实话了,可惜他们还是行动晚了一步。
万分后悔的他,对来宣旨的使者更是大怒,“将这些叛逆拉出去斩了!”
李渊等人被迎过来。
“想不到逆贼如此迅速。”
沈光对李渊拱手,“李相,如今我们怎么办?”
李渊微微眯起眼睛,心里也在思量,其实从昨晚叛乱开始,他就一直在思考,他要何去何从?
从江都城逃出来时,他曾有过两个选择,一个向北逃,去临沂女儿三娘的军营。去临沂,自然也就是投奔罗成。
还有一个选择是向西,去江北大营。
最后他去了江北大营,只是还是晚了一步。
现在,又到选择的时候了。
宇文化及已经弑君,并控制了江都城,还拥立了秦王杨浩,手上也有五六万兵马。
李渊问陈棱和沈光。
“二位将军,你们打算如何?”
沈光二话不说便道,“自然是点齐兵马,杀回江都,斩杀叛逆。”
“再然后呢?”李渊问。
陈棱想了想,“拥皇后、扶皇帝灵柩回西京?”
听到二将如此答复,李渊终于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第735章 二虎相争
摆在李渊面前,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带着忠于朝廷的沈光陈棱杀回江都城,击败逆臣宇文化及司马德堪等人,夺回江都。其二则是他干脆找个机会出了这江北大营,去对面的杜伏威军营,去投罗成。
如果皇帝没死,李渊说不定就真要去对面的杜伏威军营了,毕竟皇帝那般作死,是扶不起来的。
可现在宇文化及等人却把皇帝杀了,而陈棱他们也说愿意扶皇帝灵柩返回西京。
这在李渊看来,这似乎是个机会。
只要能离开江都这个四面重围的困地,回到关中也未必就没有机会,而他现在是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江都的右仆射袁充还被乱兵杀死了,左仆射萧瑀在太原,内史侍郎来护儿在彭城。
若能攻入江都,那么江都朝廷就是他说了算了。
只要能回关中,一切皆有可能。
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关中可是个宝地,既有富饶的关中平原,又有四塞之险,是绝基的帝王基业。
要成京帝王基业,必须得有一块龙兴之地。而这块龙兴之地得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就是能守。
如江都这样的地方就无法守,四面无险,所以连杨广都想着去丹阳江宁。
但江宁虽也是数朝都城,可比起关中就差远了。
关中有四塞之险,又处于边角,那绝对是易守难攻的。
而除了能守,关中还能养。
能养,也是成就帝王霸业的关键,否则光能守又有什么用,养不了军,就成不了势。关中平原,极为富饶,养兵是绝对没问题的。
想秦汉都是立足于关中,而当年宇文泰等人据关中一隅,却硬生生的最后反开创了西魏北周大隋三朝。
能守,能养。
还得能出。
而关中也同样符合这一点。
既能守的住,也能打的出去。
真正说能守能养的最佳之地,其实是蜀中,蜀中才是真正好守又好养的地方,可蜀中却难出。
蜀道难,所以别人难以进攻他,他也同样难以出击别人,正因此,蜀地在乱世之中,极易成就割据势力,却极难出蜀一统天下,正因如此。哪怕三国之时,蜀汉文臣猛将干云,最终也是被魏灭亡。
河东之地则是能养好出也好守,可在守这方面又相对关中差了此地,且河东面临着关中、河南、河北三面夹击,甚至还有北方的草原胡人,因此河东是个四战之地,很能积聚实力。
与之相比。
李渊觉得罗成的根据之地辽东,其实很差。
辽东可守可攻,但难养。
因为辽东人口太少,到现在也才百来万人口,还是把奴隶都算上去。这么点人口基数,就意味着罗成难以养出太多兵来。
毕竟正常养一兵起码得二十个农夫。
养十万兵,就得二百万农夫,而二百万并不指人口,而是指丁男农夫,这意味着得有四五百万甚至是七八百万人口才供的起十万之兵。
眼下罗成还没入关打仗,所以这方面倒还体现不出多少问题。
如果他入关做战,且不能迅速夺取中原,一旦陷入僵硬,则这就会成为致命的问题。
李渊想起,当年宇文泰随着侯莫陈入关平叛,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