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找个机会把这些才说出来,却又当成是他们的功劳。
皇帝却还听的很有精神。
“好,很好,如此一来,漠南之地,尽复为我大隋所有。”
而这个时候裴蕴便又趁机进言。
“如今突厥远走漠北,内斗不断,臣以为漠南之地,可以重新规设。现有漠南、定襄两节度和雁门一都督府,臣以为,可以将雁门、定襄合为一道,由老帅王仁恭统领。”
杨广扭头问一直没说话的苏威。
“纳言,你以为呢?”
苏威一直打瞌睡似的,眼睛半睁半闭,皇帝不问他他就一声不吭。听到皇帝问他了,他才道,“雁门都督府和定襄节度使府合二为一,可以。”
“那朕把嗣业重新召回来统领骁果军如何?”
虞世基忙道,“陛下,近日陇右道不宁,节度使赵才又突然病逝,不少羌人趁机作乱,所以臣以为,可以派骁敢能战的嗣业将军接替赵才担任陇右节度使,镇压陇右羌乱。”
皇帝皱眉。
“赵才死了?”
“赵帅年纪大了,早年戎武半生,受了不少伤。”虞世基这样说,并没如实告诉皇帝,赵才这位皇帝的潜邸旧臣,其实是死于率兵平羌人叛乱之中。
“给赵才家里多赏赐些钱帛。”皇帝交待。
皇帝感叹了几句。
“如今突厥既然已远走漠北,又内乱不止,中原的贼匪也都平定的差不多了,朕觉得,可以再征高句丽,你们以为如何?”
皇帝的这句话,让四位胆大包天的宰相都有些架不住。
这个时候,皇帝怎么还想着东征呢?
“陛下,高句丽已被渊太祚弑君篡位,如今也已归附我大隋,无须征讨。”
可东征始终是皇帝的一块心病,之前答应渊氏归附,那不过是因为当时还没条件。可现在既然内乱平定,外敌又除,这正是灭掉渊氏的好时机。
“渊氏的归附,不能相信。我大隋的兵马,一日不能尽掌辽东之山河关津,一日便不能称之为已征服辽东。必须将土地、人口、城池皆纳入我大隋,方称的上是征服。”
四位宰相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要用什么理由来搪塞皇帝了。
倒还是苏威开口了。
“陛下,辽东有罗成一人足矣。”
“别跟朕提罗成,朕之前自雁门归京,下旨让罗成来见朕,为何不来?什么边地军务繁重,能有多繁重?早之前还跟朕说有三年便能平辽,可到现在却还一直没半点动静,朕觉得罗成是有些得意骄傲了。”
“陛下,中原的贼匪还未靖平。”苏威只得道。
皇帝盯着他,“什么意思?”
苏威目光闪烁,声音有些沙哑的道,“臣不主管这方面,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可也知道贼匪未平,洛阳边上有李密、河北有窦建德、王须拔、卢明月,河东有魏刀儿、敬般陀、柴保昌,淮西又有孟让、左才相、李子通等,都还未平定。”
裴蕴几人都目光直瞪苏威。
可此时这位老磕睡翁宰相,竟然无视他们的目光,只是继续道,“以前盗贼们只是躲藏在泰山、长白山、高鸡泊、豆子岗、大野泽等这些地方,可如今却是攻郡破县,过去贼人们多是几百数千,而如今却个个号称十万数十万。不但如此,现在各地运河堵塞,甚至洛口仓、黎阳仓等几个国家大仓也落入贼手,无数百姓更是成从贼,现在各地奏报上来的情况都不属实,以至于朝廷也措施失当,不能及时剿灭贼乱。”
“现如今虽然突厥之患暂去,可中原之内乱却不减反增,此时若是再东征,只怕便如火上添油,天下越发动荡难安了。”
苏威在大隋当了几十年宰相了,几起几落,曾经也是文皇帝倚之开创了开皇盛世的功臣,可如今却成了一个混子。
归根到底,不是他老迈昏庸了,而是皇帝并不真正的用他,于是他只能当个招牌,当个混子。
但就算是混子,就算是已经七老八十,可听到皇帝居然还要再东征时,他还是忍不住终于说了几句实话给皇帝听。
第678章 龙之怒
皇帝的眼神变的很可怕。
他目光死死盯着苏威。
纳言苏威目光迎着皇帝,居然没有低头。
“哼!”
皇帝一甩衣袖,扭头就走了。
他大步流星,样子十分愤怒,可内心里又带着恐惧和不安。
为何?
因为自从雁门解围,他南下洛阳,再到西京,再到江都,这大半年来,他每天看到的奏报里,全都是大捷之类的词汇,而虞世基等人的汇报里,也都充满着胜利和喜庆的词语。
特别是来到了江南之后,皇帝眼中所见的只有江都的繁华。
江都有的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并没有人跟他说过什么哪里哪里贼人又作反了,哪里哪里又破郡县了,他所听到的只有哪哪又灭了一支贼人,哪里哪里又进献了多少美人珍宝来。
因此皇帝还真以为,现在天下太平,各地都是形势大好。
毕竟,他是如此的相信裴世矩和虞世基等人,没有理由骗他,他们也绝不敢期瞒他啊。
可现在,苏威却告诉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的四个宰相之中,有人在说假话。
要么是苏威,要么就是裴蕴三个。
可不管谁说假话,这都告诉了皇帝,他的宰相并不都是可信任的。
那么他之前听到的那些好消息,可能就是有人在故意粉饰太平。
他,被骗了。
虽然他自认为被骗的可能性极小,甚至他更认为是苏威老糊涂了,可毕竟还是有这么一丝丝可能的。
而身为天子,是连一丝丝被骗也不允许的。
走到一座亭子前,杨广走进去坐下。
他经过刚才这一路上,脑子里已经转过许久,也想了许多种可能。
四位宰相还跟在后面。
皇帝再次问苏威。
“天下真有这么多贼匪吗?朕的诸道安抚使呢,他们难道没有尽职尽力?为何一直不能剿平贼匪?”
“苏威,朕知道你反对东征,可你也没有必要用贼匪来吓朕!”
“陛下,臣岂敢欺君,更不敢吓陛下。天下盗匪越剿越多,这是事实。张须陀上次在河南剿李密,结果一万兵马尽没,仅他被几个亲兵拼死救出。王世充剿李密,结果到现在,兴洛仓、虎牢关和荥阳等河南八郡也还在李密手里。”
“若陛下真要再征高句丽,其实根本不需要再征召天下兵马,只需要一道赦令,赦免天下的盗贼,然后让他们从军东征,陛下可瞬间得百万之兵,则辽东渊氏必灭。”
苏威今天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还开始硬顶起来,而且句句都是真话实话。
杨广也不是傻瓜。
苏威一而再的提起盗匪,还很直白的告诉了他如今天下盗匪的数量,足有百万之众。
皇帝则愤怒变成了沉默。
裴蕴最会察言观色,一看皇帝沉默,知道事情不好。
于是立马道,“看来我等身为陛下之宰相,却也还是被地方官员们欺骗蒙蔽了,请陛下给臣一次机会,一定彻底查明此事,给陛下一个交待。”
裴蕴很联明,没有马上在皇帝面前跟苏威争论。
他只是先说苏威说的可能是真的,但不是我们骗皇帝,是下面有人在骗我们。皇帝你给我们点时间,我帮你查一查,看实情究竟是不是如苏相所说。
“好,朕给你点时间,但一定要把真实情况查明。”
这会的君臣会面不欢而散。
而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三人出宫之后,立即密议半天,然后当天裴蕴就密令一个御史台心腹上了一道奏章。
奏章里,这名御史弹劾苏威在负责选拔举荐官员之时,收受贿赂,然后随意授人官职。
这道弹劾,证据如山。
皇帝看到奏章后,果然大怒,马上就召了御史台和大理寺负责调查,结果有裴蕴等三相在后面操作,这调查的结果自然不会有变化,更何况,裴蕴搞苏威的这个事情本就是真的。
甚至他们还指使大理寺和御史台借着此案,又装作是无意中发现了更多的苏威不法的证据。
其中既有他贪污的,也有他结党的,甚至还有他与突厥勾结意图不轨的线索。
杨广看到这些调查结果。
也是吓了一跳。
他把此案特意交给宰相裴蕴来查。
结果裴蕴的办事效率可是相当的快,只有了几天就审理完毕。
他的处置结果也很简单。
罪证属实,当判处死刑。
看到这个结果,杨广犹豫了会。
“把苏威带来见朕,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