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看着罗成。
“你年纪虽轻,却懂进退,知本份,这很好。若齐王但凡有你一半,朕也不会让他落到如今这地步。”
“朕老了,一二年内肯定得立太子,不是代王侑便是燕王倓,却绝不可能会是齐王暕。将来不论是杨侑还是杨燕做太子,我都没什么不放心的,最不放心的唯有朕百年之后齐王。”
“朕刚才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意,想让阿孩随你去辽东。”
阿孩便是齐王的小名。
“齐王去辽东?”罗成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操作?
既然不放心齐王,那更不能放他出去啊。
“朕知道现在辽东虽还有五郡之地未复,但有你在,不出三五年定能把渊氏铲除,朕打算把阿孩封到朝鲜去,此生都不让他再复回中原,就永远呆在辽东,也算是给他一个保全之法。”
罗成听的直愣神。
杨广还真是处心积虑啊。要知道,在大隋开国之初,就已经取消了皇子封建的制度,虽然也曾让皇子出任总管,但总管只是官职而不是封爵,也没有封地。
杨广继位后,更是把把仅剩下的两个兄弟,都一杀一囚。汉王杨谅因叛乱被杀,蜀王杨秀则被他软禁至今。
哪怕是他的亲儿子和亲孙子,都只有封号,而没有封地。
现在杨广居然想给杨暕在朝鲜分封一块封地?
这是不是意味着杨广又想要改变他以前定下的分封制度?
“朕准备授齐王杨暕为乐浪郡长史,赐给他百里封地千户人口为采邑。”
皇帝最后没说给杨暕封地建国,只是说让他当个长史,再给他一块采邑和千户人口,不过比起常年在杨广身边过着如软禁一样的日子,确实应当还是不错的。
“朕希望你能够替朕照顾,并且看管规谏齐王,莫让他再犯错。”
第579章 太子太傅
圣心难测啊。
罗成回到楚国公府后,立马找来魏征,然后两人关起书房门密议起来。他把事情简单的一说,然后询问老道。
“你觉得皇帝此举目的为何?”
魏征毫不遮掩的道,“皇帝毕竟子嗣单薄,总共就生四个,还早亡和夭折两个,如今就两个儿子,既然皇帝已经打定主意要传位于皇孙,那已经三十岁的齐王放出去,肯定比留下来稳点。”
“既有利于将来传位继承,又还能免的这位喜欢胡闹的齐王做死送命,一举两得。再者,皇帝把齐王封到朝鲜,未必就没有反过来监视震慑你的意思。毕竟,你真要有所异动,有位宗室皇子在,朝廷就有一面旗帜在。”
罗成点头。
“不过估计皇帝更多的还是想着安置齐王吧,毕竟这位确实喜欢作死,本来当年他要但凡老实一点,这太子之位也早就是他的了,哪轮的到那三位皇孙啊。”
魏征笑道。
“其实有这位齐王封到朝鲜,未必就是坏事。万一真的将来中原局势糜烂,大帅你也可以割据辽东,以为起家之根基,到时可以先把这位齐王推出来拥立,当个前台傀儡也不错的,这样也能跟洛阳、大兴两京争个正朔的。”
老道不愧是老道,他跟罗成一样,早觉得如今大隋表面还风光,可根基已经动摇,摇摇欲坠了。
连罗成这样完全靠皇帝提拔起来的大将,都有了二手准备,皇帝这天下还如何安稳的久。
这位皇帝又喜欢巡游,谁知道哪天就死在哪里了,偏偏大隋又无宗室分封,这种做法在平时固然有助于中央朝廷集权,不至于出于西晋八王之乱那种事情。
可一旦皇帝死了,新帝如果没能马上继位,或者说天下大乱之时,到时肯定容易出现各方拥立天子的情况,到时洛阳一个天子,大兴一个天子,极有可能。
在那种情况下,罗成若有一位齐王在手,自然也可以拥立一个天子,这样就不用听其它朝廷的命令,还可以也挟天子以令诸侯。
“皇帝有没有说齐王的两个儿子如何分封呢?”
“皇帝说齐王二子还年幼,所以要养在宫中,等成年之后,再考虑分封到边地去。”
“估计这是对付齐王的后手,留齐王二子在京,算是人质,不过对我们来说,没关系。”
要说历史上隋朝灭亡如此之快,其实跟隋朝的宗室制度确实也有一些关系。杨广因为当年争嫡夺位,后来又遇兄弟叛乱,于是对宗室十分提防。
把宗室完全关在京城当猪养,不说分封地方建国,甚至是放他们外出为官都不可能,都是挂点虚爵虚衔,然后圈养在京。
因此当天下一乱,隋朝没有一个在地方上统兵握权的宗亲。
魏征倒是有些好奇的问罗成,“你以为皇帝最终会立谁为太子?”
“当是燕王。”只看皇帝这些年不管去哪,都只把燕王带在身边,就可以知道皇帝确实最宠爱燕王,一直是把他当成储君亲自培养教导的。而据说,这位燕王也确实表现不错,十分聪明睿智,很有几分当年其父元德太子杨昭的样子。
哪怕他不是嫡长孙,可皇帝行事,向来是不怎么按规矩来的,他能够八年不立太子,为的就是等杨倓长大。
等杨倓再长大点,到时他要强立他为太子,遇到的阻力也更小。
就如现在,皇帝把杨暕分封去朝鲜,也是为了帮杨倓扫清一个障碍。
正月底。
皇帝下诏,授齐王杨暕为乐浪郡长史,于贝江平壤划出百里之地分封给杨暕,又自中原移去一千户百姓给杨暕为封户,另外皇帝还给杨暕两千兵马,为他的左右帐内府亲兵。
而就在三天后。
二月初一。
皇帝再次下诏。
册封皇长孙燕王杨倓为皇太孙,称皇储。
置东宫三师三少,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其安全,三少则为三师副手。
并拟中央官制,设立门下坊和典书坊和家令寺等。
东宫还置十率府,即左右卫率等。
皇帝授罗成为太子少傅兼太子左卫率。
不过太子少傅虽是正二品高官,可也不过是虚授,毕竟罗成还是安东节度使,不可能在京协助太子太傅教导太子武艺,也不可能分身帮太子统领他的东宫左卫率人马。
其实东宫的全套官职,几乎都是仿的中央官制衙门而设,绝大多数的东宫官,也不过是由朝臣们兼任。
不出罗成的意料。
皇帝八年不立储,突然宣布立储,虽然引的满朝震动,可并没有几人敢公然反对,其实反对者也有,可皇帝都不听。
在这方面,皇帝再一次的表现出了他的独断专行。
他下定了主意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而几位宰相中,苏威裴蕴等人屁都没放一个,萧瑀这位新宰相倒是说话了,他表示应当立嫡孙代王,可皇帝让他闭嘴。
然后其它有大臣也上奏说应立嫡,然后皇帝训斥,说他们没资格反对,说这是天子家事,还说太子储君,只能由皇帝和宰相商议。
这么一番下来,虽然依然还有不怕死的大臣上奏,可虞世基等宰相根本不把这些奏子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一点反对声音都看不到了,还以为百官真的已经对他的决策顺从了呢,于是皇帝心情大好。
当即宣布率百官前往西京大兴城,他令东都守樊子盖辅佐越王侗留守。
罗成在洛阳把皇帝送走,便也开始离开洛阳前往辽东上任。他走的路线,便还是当年第一次征辽时北上涿郡集结的路线。
齐王杨暕随罗成同行,皇帝让罗成护送杨暕入辽,到了辽东后再派一支兵马送他去平壤封地。
当然,因为现在朝鲜五郡还在渊氏和杨万春之手,所以这乐浪长史究竟能不能到任还不好说,但皇帝也没急,只说等罗成平定辽东后,再派兵护送齐王到任也不迟。
总之一句话,太子新立,齐王杨暕已经不适合留在皇帝身边,甚至这辈子最好都不要再踏入关中一步。
罗成骑在马上,打量了眼前面骑着白马左张右望的齐王杨暕。
杨暕长的很帅,三十岁的年纪,正是男人最有魅力的年纪,经过数年的软禁生活,这位曾经飞扬跋扈的齐王,如今倒像是刚脱笼的飞鸟一样,看什么都欢喜。
在他身后,是两千齐王帐内亲军,这两千人是从骁果军中调出来的,六百轻骑,一千四百步卒。说是齐王的亲卫,但明显这是皇帝看管齐王的狱卒。
或许,他们也还奉有监管罗成的密令。
第580章 杀神过境
“前面就是荥阳了,你真不回去?”
马上,罗成瞧着身旁一匹枣红马上的郑观音,笑着问道。
郑观音骑在马上,咬牙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