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倒也是,不过你虽好心好意,可有时也得跟他说清楚,否则,他还以为你故意惩罚他呢。”
“其实二郎是有本事的,性格也坚毅,就是有时过于偏执了一点。他愿意留在辽东,我是欢迎的。不过,你也告诉他,要端正下态度,也就是我是他姐夫,否则换做是其它人做他上司,他老这副臭脾气,谁受的了他?”
“他还年轻嘛,才十六岁。”三娘笑着又道,“世民年纪也不小了,我看咱们家五妹年纪倒也差不多婚配年纪,要不,让世民娶五妹如何?”
李秀宁这话一出,还真是吓了罗成一跳,他还真的从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小妹比他小六岁,他过年完已经二十二,小妹也差不多十六了。
若是还在章丘乡下,十六岁的乡下丫头肯定已经定亲甚至嫁人了,说不定娃都会满地爬了。
可罗家这几年变化太快,倒是疏忽了小妹的婚事。
又或者说是一时半会的高不成低不高吧。
他倒没注意到,过去那个瘦瘦弱弱的小丫头片子,如今都已经出落成了大家闺秀了。
李世民今年十八,小妹十六,两人年纪倒是合适。
“我听说二郎不是要娶长孙家的姑娘吗?”
“别提了,最初本来是说皇帝看中世民,想招他做出云公主的驸马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这事就没影了。再然后,我父亲便为他寻了长孙家的姑娘。”
这长孙家的姑娘,是曾经一箭双雕的长孙晟女儿。这位长孙晟代表周、隋两朝,二十余年多次出使突厥,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还是一位神射手。他也是北魏皇族,不过在大业五年就已经去世了。
而宇文姑娘是长孙晟续弦妻子之女,他原配为他生了三儿四女,后来元配去世,娶了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又生了一男一女。
长孙姑娘小名观音婢,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然后长孙家的那几位兄长,就把他们娘三个赶出了家门。
长孙一族是北魏宗室之长,所以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长孙家族可谓是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而高家则是北齐宗室,当年长孙晟娶高氏,那也是两大名门联姻。只是他一死,家里成年的元配之子,容不下这后母和异母弟妹,便赶回了高家。
长孙姑娘的舅父高士廉原在鸿胪寺为官,也很有才名。
可惜之前杨玄感叛乱,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而高士廉跟斛斯政是姻亲,往来还密切,因此受牵连,被贬到交趾郡下一个县当主簿去了。
李渊这人吧,也有点攀高踩低。
之前给李建成娶妻,选的是五姓七家之一的荥阳郑氏嫡女,然后给老二选妻,当然也想选名门之女,好联姻助力。一开始还想尚公主,后来不行,便看好这长孙家。
等到高氏一贬,李渊又犹豫了。
本来长孙姑娘就被长孙家族赶出来了,现在娘舅高士廉又远贬交趾,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中原。
在李渊看来,这个亲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现在李渊又瞧上了罗成的妹妹,觉得罗家如日中天,虽然三娘嫁给罗成为妾了,但若是能够再让老二娶了罗家女儿,那就是亲上加亲。
“观音婢今年十三岁了吧?”罗成问。
“嗯,是的。”
“二郎跟她没定亲吗?”
“没呢,就是之前父亲有点意愿,但还没定下婚约呢。”
“长孙姑娘也还未与其它人家定婚吗?”罗成又问。
李秀宁转头打量着丈夫,“你怎么这么关心这个长孙姑娘,难不成你也听说了长孙姑娘长的漂亮?”
“长孙姑娘长的漂亮吗?”
“嗯,那丫头我见过,确实漂亮呢,尤其是小小年纪,十分的聪明温婉,将来定是个贤妻良母呢。”
“那你们李家不娶?”
“我父亲不同意。”
李秀宁问丈夫,“怎么,你是不是看上这长孙姑娘了?你若真看上了,我倒是可以帮你去高家问问,我跟她们家女眷也都认识。”
“你说什么呢?”
“这有什么,看上就看上,反正你们男人就喜欢美妾,你现在屋里不光有我和崔氏,还有红线姑娘,还有那林家姐妹,另外听说在辽东,也有好几个高句丽妾。”
“那只是暖脚的。”罗成呵呵笑道,独自在辽东的时候,肯定也会有需要的时候。
“我知道,也懂,所以啊,如果你真看上长孙姑娘,那就纳进家门来就是,其实长孙姑娘也是可怜人,八岁就被赶出家门,一直寄居在舅家,日子也不好过的,真要到了咱们楚国公府,其实未必不是好事一桩。”
“我倒没想到,你还有做媒婆的潜质。”
“好了,这个事情交给我了,明天我就去高家走一趟。”
罗成哈哈一笑没当真,但是对于李家想求娶五妹的事情,他却没答应,“小妹的事情,我得再跟我父亲考虑一下。”
不过心里面,他还是反对这事的,不为什么,就是不太乐意。
第571章 长孙无忌
观音婢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庭院里的梨树。
一夜醒来,梨花已经开遍,倒好似一夜雪落。
这座宅子很小,既没有以前长孙家的大宅子奢华,也没有舅父以前的大宅宽敞。
可八岁那年,父亲去世,她和母亲与哥哥无忌就被赶出了长孙家大宅。还好舅父收留了他们,可没住几年,舅父又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
舅父远贬交趾,不能带妻母同行,于是便让舅母鲜于氏帮着照顾。舅父又担心走后她们娘三个无人照顾,特意把家里大宅院卖了,然后买了两个小院,其中一个留给舅母和外婆居住,另一个则给了她们娘三个。
这个小院不大,但对长孙来说,却是家。
哥哥无忌的身影出现在小院里,他自外面回来,没一会,就已经到了她的楼下,“妹妹,快下来,哥给你带了好吃的点心。”
无垢收拾了下,然后下楼。
哥哥总是最疼爱他的,每次出去回来都会给她带上点心。
“哥!”
长孙无忌今年二十岁,长的高大威武,极似父亲长孙晟。不过因为十几岁就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一直寄居舅舅家,得不到家族的照顾,所以现在二十岁了,可长孙无忌依然还只是个布衣白丁。
他既没能在国子监中读书,也未能入宫当侍卫。
虽说在舅父的帮助下,也勤学苦练,博通文史,弓马娴熟,但毕竟无人帮衬,马上成丁了,还是白身,现在舅父一贬,他更是无人照顾。
好在总算已经成年了,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妹妹,你猜我今天看到谁了?”
“谁?”
“我刚才回来时,看到楚国公罗成了,他真年轻。骑着皇帝御赐的大宛名马,身披黄金甲,身后跟着一队精锐骑士,好像是陪皇帝郊外射猎回来。”
说起罗成,长孙无忌眼里充满向往。
早在三年前,随着罗成征辽的战绩不断传回,长孙无忌就渐渐把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男子当成了偶像。
作为长孙家族的子弟,他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策马驰骋边疆,建功立业,然后为母亲争一个诰命。
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再回到长孙家,让长孙安业那些人看看,他靠自己不靠父辈家族的荣荫,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妹妹,我想去投军,就投到罗成麾下。如今陛下设道置使,安东道有十一郡之地,统军五万一,可高句丽人还占据着五郡之地,早晚肯定还有一战,这就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长孙无忌说的高兴,可却见妹妹好像没有什么反应。
“怎么了,好像不太高兴?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我的武艺可不差。”
“我知道哥哥武艺好。”无垢道。
“那你怎么不高兴。”
“没什么。”
兄妹聊了一会,无忌见妹妹好像没什么精神,便也没多聊。
他提着另一包点心送去给母亲。
“娘,妹妹今天好像有什么心事,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高氏笑着对儿子道,“是好事呢,你整天就知道在外面跑,还不知道呢,上午楚国公府的三娘子过来了,来提亲的。”
“楚国公府的三娘子?可是世民的三姐?难道她是来给世民提亲的?”无忌问。
长孙无忌比李世民要大两岁,相互之间是认识的,而且关系还算可以。之前李家有意要为李世民求娶妹妹的事情,无忌和高家都知道,只是这事情只是一个意向,还未正式谈。
“是唐国公的女儿三娘,不过她不是为李二郎提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