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没几年,文帝病逝,杨广继位,可刚继位的杨广忙着平兄弟杨谅的叛乱,后来又忙着对付吐谷浑等。
  倒是把这云南给忽视了,大业三年干脆撤掉了总管府,然后算是放弃了云南之地。
  在云南更南之地,则还有濮部,也称为缅国,他们是哀牢族一支,也是自云南走出去的,此时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居住生活。
  其实早在魏晋之时,当地汉人豪强形成的大姓,和土人夷帅之间的争斗激烈,互相兼并,但到了后来,便只剩下一个爨氏大姓集团。
  他们盘踞南宁,只是在形式上对中原王朝奉正朔,实际是在地方闭关自守,巩固势力。
  再后来,爨氏也分成了两爨蛮,分为东爨和西爨。
  爨氏窃据一方,朝廷遥授他们刺史太守之位,世代相袭,延袤两千里。
  眼下被隋朝称为南中地区的云南,比以前更乱,没有了爨氏的一家独大,现在各地是部落支离,首领星碎。
  滇东的西爨白蛮,和东爨的乌蛮各不统属,互相征战,内斗不停。
  而在洱海边,六诏部落也相继开始崛起。
  在南中地区,千百年来的传统,就是各部经常互相进行掠夺性战争,长年这样打来打去,使得根本难以发展,全损耗于内斗之中了。
  罗成提出把宇文述调去南中,倒也符合皇帝的心思。
  在大业五年平灭吐谷浑,大业九年又平灭高句丽这一东一西两大威胁之后,皇帝现在正愁没敌手呢。
  当年被迫放弃了南中地区,现在正好可以再去收回来。
  趁着眼下南中各部混乱之际,正好出手,绝不让他们再斗出个老大来独霸一方。
  罗成的提议也其实是从罗艺那里早知道了皇帝最近的一些调查和商议内容,所以才顺势提出。
  他甚至为向皇帝提出。
  “要控制南中,那么关键还在于得有一条交通要道,这条路即是进军之道,也是维持统治的命脉。”
  “你有合适的路线参考吗?”皇帝问。
  “陛下,如果按传统的办法,从蜀中的沪川修路进南中,不但要翻越的路太遥远,而且山路难行,尤其本身中原到蜀中就已经路途遥远且难行,这条路太远太难行,并不合适。”
  “臣以为,不如自岭南的交趾郡修一条路到南中地区,从交趾经步头至昆州,然后向北修路到蜀中南部的戎州,在昆州向东北可修路到巴汉的牂柯郡宾化。”
  “将来还可以从昆州把路向西修到洱海边的云南县去。”
  罗成的这条路线,其实就是调整了顺序,传统上都是考虑从四川或是贵州进入云南,但罗成却提议从越南进入云南。
  主通道是在交趾这边,这样一来,既可以从陆路走交趾、郁林、桂林这条路线,直接连通到湖南的湘江,也可以往东经交趾、郁林到南海郡,也就是后世的广州,往北也可进入江西的赣州,然后经赣江到中原。
  或者,直接从海上到达交趾。
  这样一来的话,以交趾为起点,则交趾到昆州的距离就大大缩短,这条路虽然依然达到千里之远,可比起从成都到昆州,或从重庆到昆州不但大大缩短了距离,尤其是路更好修。
  当然如果以交趾为起点修这条路,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大大提升朝廷对交趾这块南越之南疆土的控制力。
  “从交趾到南中,千里路上,每隔百里筑座城池,可以置县,每二三百里建一大城,可为军镇驻兵。二十里建一堡,既为驿站又为兵站,如此一带一路,可保证朝廷对南中地区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当这条千里之路的城堡真正稳固了,则整个南中地区也就稳定了。”
  从交趾开一条路到南中去,这还真是杨广没有想到的,之前他想的是从巴郡(重庆)到泸川(泸州)然后进入南中,然后从北边的协州、恭州往南到南宁州再到昆州然后往西到云南。
  这是条传统入南中道路,但更难走。
  “陛下,我建议这次重返南中,还可以带上爨翫之子爨宏达,朝廷可以任命其为郡守,利用爨氏在南中的影响,以诱诸部归附。”
  杨广越听越觉得兴奋。
  当初他废州改郡,甚至连南中地区的几个州都没改郡名,就是因为实际已经放弃了这一地区。
  “不错,把爨翫继续留在京,送他儿子爨宏达回南中。”杨广又道,“可以在南中设立东安、南宁、昆明、云南四郡,以宇文述为南宁太守,以爨宏达为昆明太守。”
  当然,君臣心里都知道,爨宏达这太守,也不过是隋军的一个傀儡而已,并不是真让他去当太守的,实际郡务还是会由郡丞执掌,但却可以利用爨氏在南中的巨大影响力,来收附各部。
  到时边拉边打,边修路边稳固。
  “据悉,如今南中地区最大的三个爨氏首领分别是昆州的爨日进,和南宁的爨归王,以及云南的爨崇道。”
  “可以按爨归王安东太守,爨崇道云南太守。”
  南中现在三个爨氏首领,却只授两人为太守,而放爨宏达回去做昆明太守,偏偏不让昆明当地最强的爨日进为太守,这便是先拉拢弱的两家,打压最强的一家。
  各个击破。
  “朕想不到士诚你虽在辽东,却对南中也有如此妙策,好。”末了,皇帝望向罗艺,“之前爱卿说要请辞相,朕再三挽留你也不肯留,那朕便委你为交趾太守,兼岭南抚慰大使,负责交趾境内修路到昆明边界。”
  “朕知道你与宇文述不睦,但是这次希望你们两个能通力协作,一起把南中安定下来。”
  罗艺怔住,罗成也怔住了,本来是打算让罗艺去青海的,怎么现在绕来绕去,倒把罗艺给绕到交趾去了。
  这不对啊。
  可皇帝此时正在兴头上,一心在想象着要如何征服南中诸爨,根本没注意到罗成叔侄脸上的无奈。


第566章 两京十三道
  午后。
  难得的暖阳透过冬日厚厚的云层洒下,为人间增添了几丝暖意。
  “区区一点小小心意,还请楚国公收下。”
  楚国公府。
  肥壮如熊的王世充几乎把一件宽大的丝袍撑的炸开,罗成猜测这家伙至少得有二百多斤。他所谓的一点点心意,就是眼前这顶明珠宝帐,一顶缀着一百零八颗明珠的锦帐,其中有几颗珍珠又大又亮,起码价值数百贯一颗,这一顶宝帐估计得值两三千贯钱。
  “王将军,我这人你也是知道的,我不喜美女,不好珍宝。”
  王世充扭动着肥壮的身子,嘻笑道,“这算不得什么珍宝,也就一玩物,过来拜见老上司,总不能空手而来啊。”
  罗成跟王世充不过是短暂的共事过,这家伙就能腆着脸自称老部下,对这种人,罗成也是有些服的。
  “王将军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不妨直说。”
  王世充压低了点声音,“楚公你应当知道,上次你平灭刘逆之后,我负责善后,这半年来,在江南东奔西走,也立了些许微末之功,因此陛下对某也还算满意。今天来看看老上司,顺便请楚公若有机会帮某在陛下面前美言一两句,若是能得陛下恩赏,能上升一步,那自然是感激不尽。”
  “上升一步?”
  “听说裴仁基将军要去陇右,陛下有意调唐国公到淮南,所以若是楚国公肯帮忙,或许我有机会接任江南。”
  “你的消息倒是蛮灵通的嘛。”
  王世充便笑,“听说这次陛下要将天下划分为两京十三道,这还是楚国公的建言呢,我觉得非常不错。”
  他不着痕迹的拍了拍马屁。
  罗成却没有怎么在意,他始终认为,王世充是个有本事的人,但绝不是个肯甘居人下之人,这家伙时刻都在东张西望,一有机会就会奋力向上爬,罗成对他很警惕,因为他并不愿意当他的垫脚石。
  两京十三道。
  其实也并不全是他的建议,在此之前,皇帝撤州设郡,实行郡县两级制。但朝廷原有一百九十郡,如今又在辽东新添九郡,在中南新添四郡,之前在青海还添了四郡。
  因此如今全国有两百零七郡之多,这么多个郡,全由中央直辖,这无疑会很困难。
  皇帝早在大业三年,就已经设立了司隶台,长官为司隶大夫,其职掌为巡察京畿内外,掌诸巡察,正四品。所属有别驾二人,从五品,有刺史十四人,由诸郡从事四十人辅助巡察京畿以外全国郡县。
  十四个刺史,便是分刺十四道。
  不过这个道的设立,只是司隶刺史道,除了巡察刺史外,并没有其它道级的官署衙门和官员。
  而这一次,罗成不过是建议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