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头,能够穿上一身棉衣的,那绝对是非富即贵。如罗成这样还穿着棉袄,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其实啊,这棉花种植也并不是太难,并且去籽和纺织其实也有办法提高效率。”
  小黑惊讶,“白叠花真的能够大量种植?那我们辽东也种白叠花,纺白叠布如何,到时大家收入都能大增。”
  罗成呵呵一笑。
  “辽东种不了,棉花这东西需要充足的日照,辽东太冷,种不成。”
  小黑一听,很是失望,白叠布这么贵,比丝绸还卖的贵,如果辽东的府兵们能够种植棉花纺织棉布,那大家就多一条财路了。
  “辽东不适合种,但中原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很多,比如说西域,比如陇右关中等等好多地方都适合种植,棉花种植不需要特别好的良田也能种植。”罗成道,“若是有办法把棉花推广开来,其实我们可以搞纺织加工嘛。高昌人就不懂得棉花去籽的好办法,也没有好的纺织技术,但罗成却还是知道点远超现在技术的纺车织车和去籽车的,这些手工的机械自宋代开始,就已经趋于成熟,效率还是不错的,虽不能跟蒸汽时代比,不能跟现代比,但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搞棉花纺织加工,也并不是就没可能,就好比后世的湖南并不产槟榔,但并不妨碍湖南成为槟榔的重要加工产地。
  辽东不产棉,可却比其它地方更需要棉。毕竟辽东冷啊,罗成他们几个出了城,感觉离开屋里的火炕地龙后,整个人都有些僵硬了。
  这城外的道路上,更是厚厚的积雪覆盖着。
  若不是骑马,这一脚下去得到半腰。
  现在罗成麾下的府兵郡兵,还有那些移民来的屯民们,冬天全靠着皮毛,各种什么貂皮狗皮狼皮羊皮什么的,再各种毛,人人一身皮草,没这玩意出不了门。然后大多时间都还只能在家猫冬,早早备好的柴火,天天就在屋里呆着。
  这还是有火炕,否则更难捱。
  但普通的百姓,可没府兵们那么好条件,毕竟府兵再怎么说那也起码是个自耕农,经常参加打仗什么的,还能有战利品赏赐什么的,生活水平在这年头,那都是中上水平了。
  可一般的百姓哪有这条件人人一身皮草,就只能是衣服做夹层,里面多填充些绵啊毛啊草的,多数时间都是无法出门的冬天。
  “义父,这大冬天的,吩咐下面人去慰问看望就好,你何必亲自跑一趟呢。”王雄诞搓着手道,虽然手上戴着鹿皮手套,可这冷风无孔不入,手一样僵硬。
  “不能跟下面脱节,哪怕你站在再高,如果你跟底层脱节了,那你离摔下来也快了。”
  罗成他们这一行今天是随小黑去一个屯子里搞慰问的,那个屯子是个军屯,在中原也叫地团,府兵们在军府周边居住,他们也分田授地,这些府兵所在地就称为地团,即隶属于军府,也同样由郡县管辖。
  大雪中,屯子很安静。
  人马靠近,才听到有犬吠之声。
  然后有人爬到屯门上喊话。
  小黑便喊道,“马大棒子,就属你嗓门大,赶紧开门,看谁来了,大帅来看望大家了。”
  罗成的到来,让这个小屯子顿时热闹起来。
  这个屯子其实不大,这里原先是安置五十个府兵的,不过他们开始也不住这里,而是驻在各城各堡中,这里则是他们安置高句丽妾或流民妾的地方,然后他们妾侍的家人,则居住在屯堡的外面,是分开居住。
  上次撤走了五万多府兵,这屯子里也走了二十多个府兵,于是还剩下二十多个府兵。有些府兵回中原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高句丽妾走了,但也有一些直接把人抛在了这边。
  个中原因,有时也并不是太清楚,反正有人就是没带她们走。
  而有些人的妾是因亲人在中原叛乱而被流放来的,那些府兵想带她们走也不行,朝廷规定这些人是不能再回中原的。
  而这些留下来的府兵妾中,有些在丈夫走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挺着肚子不可能马上再有人要,于是现在处境也挺惨的。
  罗成今天也是特意跟小黑一起下来走走瞧瞧,毕竟这些府兵还有这些府兵妾也好,那都是辽东的基础和根本。
  屯子现在还有二十多个府兵,但其中有些如今在其它城池镇堡中当值,在屯子里的只有八个府兵。
  小黑领着罗成去了给他们开门的马大棒子家,他是小黑以前长矛队的老部下,如今也是个队副,现在正好轮休在家。


第556章 封建府兵
  马大棒子长的很高大,他以前擅使一根大棒,因此得名。
  身为府兵队副,他也有个九品官阶,还有一个武骑尉的勋官。因此他在这屯子里日子算是不错的,有一百亩府兵军田,五十亩勋田,另外还有五十亩的职分田可收租。
  自从罗成宣布留下的府兵把家人接来能够按口分地后,马大棒子就立马写信回河南齐郡老家,他在老家虽也是个府兵,可是东征后才新点的府兵,这时一百亩地的军田也分不齐,只分到三十亩地,还不是什么良田。
  家里有妻儿老母,还有好几个儿女,日子也是过的苦,以前都是靠佃地和打零工生活,现在点了府兵有这几十亩地,日子好一点。但东征后,各地也是贼匪遍地,哪怕齐郡好一点,可也经常过贼过兵的,再加上这两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着实是苦。
  要不是马大棒东征立功得赏,家里靠种地肯定吃不饱饭。
  他一封信过去,于是一家子就都来了,他们从东莱坐船来的,那边有水师的船专门负责运送这些辽东府兵家眷们过去。
  一家子好不容易飘洋过海到辽东,罗成也确实没有食言。
  一家子人都分到了地,不但马大棒的妻子和老母一人分了五十亩地,他的四个没成年的孩子都一人分了二十亩地,连跟着过来的已经分家另过的两个兄弟两家十一口,罗成也全都给分了地。
  反正如今辽东别的不缺,最缺人口。
  能来,就欢迎。
  这些地分下来,有部份是以前高句丽人耕种的熟地良田,也有部份是还未开垦的荒地,另有一些较差点的坡地等,但数量确实没打折。
  现在马大棒三兄弟一起居住,一起十八口人,除了马大棒子的那一百多亩地,他这一家子还分到了近五百亩地,虽然其中良田不到二百亩,可也足够惊喜了。
  更别说,马大棒子还有个高句丽妾,也分了几十亩地。
  马大棒妻子过来后,见到屋里还有个高句丽女人,把马大棒子挠了一顿,但后来也没闹了,倒也想开了,既然是上面要求的,个个府兵都纳高句丽妾,就没办法了,再说,马大棒子也会哄,告诉她这些妾侍其实就是帮忙种地的。
  毕竟他这个高句丽妾年轻,能干活,现在正好帮着妻子侍候老母亲,另外这个高句丽妾家还有七口人呢,一家老小现在都是他马大棒的佃民,帮他种地。
  妇人很现实,算了半天,觉得确实是这么个理,也就消停了。
  屋子挺大,原木结构,树都是山上伐的,府兵们互相帮忙一起建的屋子。房屋的风格就是原始粗犷风,但很结实。
  屋里有个大火塘,可做饭也可烤火,另外还有个大炕。
  罗成扫了遍屋子,发现火塘上还挂着几块肉在熏烤,已经熏的乌黑,火塘上还有肉,说明府兵们日子还算可以。
  “粮食还够吃么?”罗成问。
  “够,屋头下有个地窖,里面不但存了粮食,还存了些菜,够吃到明年开春了。”马大棒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
  在中原时,他不过是个卖苦力的,可自加入府兵到了辽东,几年下来他成了军官,如今更成了地主。
  在这个小屯子里,他还是屯长,一家十八口,外加上妾侍家七口,这个大家族二十多人呢。
  他现在就算外面大雪封冻,都经常出去转转,就为了看看他的那些土地,时常在炕上跟妻子商量,等开春后,好好管理今秋种下的麦子,还要抓紧把剩下的地也翻了,种上麦子和大豆。
  他还计划着要再买两头牛回来种地。
  罗成笑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粮吃就好。马大棒,跟我说说你们屯子里的情况,如今总共有多少人口,有几个府兵,又有多少府兵接了家眷过来,地都分下来了吗,都按上面规定分下来,有没有少分?还有,听说你们屯里之前走的府兵有几个把妾侍留下了,这些人现在怎么生活,怀孕了有没有没人管的?”
  这些问题,马大棒很认真的听,然后一一做了回答。
  “大帅,我们屯子现在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