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告诉朕,又是打了什么大胜仗!”
“禀陛下,齐国公自南阳发来八百里加快捷报,五月十三日,于南阳新野擒斩伪楚帝杨玄感,并擒斩杨贼兄弟杨玄纵等五人,擒得叛军五万余,阵斩八千余人。”
一听这个消息,杨广忍不住腾的站了起来。
“杨玄感被擒斩了?”
“回陛下,这后面附有详细的剿灭叛军经过呢,杨玄感一路西逃,在南阳城下攻城三日,欲破城夺粮,裴仁基和卫文升率六万兵马赶到,一日十战,十战皆胜,叛军崩溃,一路南逃。而罗帅早就率领八千轻骑赶到南阳之南的新野拦截溃军,一日夜俘贼数万。”
“罗帅亲自拦下杨玄感,并与之交手,槊挑杨玄感,斩他于马下。”
“壮哉,想不到罗成居然能够单杀杨玄感,真是厉害。”
“哈哈哈。”
皇帝哈哈大笑,心里痛快万分。
他对杨玄感那是恨的咬牙切齿,要不是他,此时只怕东征大军已经围攻国内城了,二次东征就会胜利,高句丽就能灭亡。
正是这个杨玄感,害他再次东征失败。
而且杨玄感的叛让,让他极恼怒的还在于他曾经那么信任于他了,结果他却在背后捅他刀子,尤其是他带了极差的头。
“陛下,卫文升已经将杨氏兄弟处以磔刑。”
“便宜他们了,应当将他们抓回来,让百官以箭射之,再处以车裂之刑,然后再凌迟,最后磔,再挫骨扬灰,焚之。”
几名内侍都跪下。
“恭喜陛下,平灭叛逆。”
杨玄感做乱,前后不过两个月左右时间,旋起旋灭。
可杨广的脸色却又沉默下来,皇帝不开心。
就因为杨玄感这样一个跳梁小丑,致他二次东征大败。
“陛下,卫文升也有本上奏,他弹劾齐国公姑息养奸,放纵逆党。”
内侍递上卫文升的奏折,杨广看过。
“那些贼子,居然如此响应杨逆,都该杀。”
“陛下,齐国公也另有本上奏。”
罗成早料定卫文升会弹劾他,于是另写了个奏章详细说明情况,并提出请求把那些降俘的叛军,都流放到辽东四郡以充实辽东,让他们开荒拓土,以供养军需。
本来还对罗成很不满意的杨广,看到这奏章后不由的沉默。
半天后,杨广叹声气,“罗成虽年轻,但却实有出将入相之才能,你看他在这俘虏的处置问题上,眼光和手段就都比卫文升强的多。杀光虽能解一时之气愤,但确实不如流放到辽东去。”
“召虞世基他们前来。”
皇帝旨意,几位带有参与朝政衔的宰相就都来了。
虞世基几人也听说了南阳大捷消息,进来就恭喜皇帝。
“嗯,诸位爱卿先看看这道奏折。”
大隋宰相本来就是三省的长官,尚书令、内史令和纳言。三省本来是门下省和中书省以及门下省的,不过杨家为了避讳杨忠的忠字,于是改中书省为内史省,改中书令为内史令,改门下侍中为纳言,但三省还是三省,这三高官官也就是当朝宰相。
不过杨广继位后,为摆脱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掣肘,所以如今只有一个苏威任纳言,而内史令和尚书令都没有授人,甚至右右仆射这两个尚书省的副官都没授人。
三省除了门下省纳言,尚书省如今只以左右丞主持,内史省也只以侍郎主持,为了让心腹虞世基等人能行宰相之实权,杨广不得不给他们加了个参与政事的头衔。
现在有这头衔的就五人,便是称之为大业五贵的苏威、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以及宇文述。
宇文述还有辽西,此时另四贵都在,他们看过奏章后,都没急着开口。
“不知此奏折何人所上?”虞世基先问。
“你先别管谁上的,就说写的如何吧?”
虞世基暗暗打量皇帝眼色,认定皇帝很赞同这个奏章,于是便道,“可行,而且很不错。”这就是虞世基这些年一直受宠的原因,他对皇帝的建言,根本不是按事实出发,而完全是看皇帝的喜好来做出的,真正的一味谄媚奉上。
另三人也都点头,说可行。
“嗯,既然四位爱卿都说好,那罗成这道奏章就是真的好了。那就照章拟旨,如此处置叛军。另,给罗成降旨,召他到洛阳来面圣见君,朕已经有些迫不急待要见到这位功勋之臣了。”
皇帝哈哈大笑。
虞世基等人这才知道,原来这道奏章居然是由罗成所写,心里暗暗吃惊。
看皇帝这高兴样,还不知道罗成这次面圣后,会如何受宠呢。
看来,大业五贵马上就要变成大业六贵了。
第489章 势不可挡的新贵
纳言苏威退出行宫大殿的时候,因年老得到皇帝的特旨可以坐小辇离开。坐在辇上当然还是比较舒适的,尤其是天气日渐炎热,多走几步路难免就要流汗,弄的浑身粘湿极不难受。
躺在小辇上苏威心里暗暗的琢磨着。
当年比杨坚还小一岁的周武帝宇文邕三十多岁就驾崩后,传位给儿子宇文赟,是为周宣帝。可这个周宣帝过于胡闹,可以说各种折腾,是出名的作死小能手,折腾没几年,于是天怒人怨,宇文家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关陇集团,于是都心生不满。
当年宇文泰并不是关陇集团的带头大哥,真正的带头大哥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
贺拔岳和高欢一样当年都是尔朱荣的小弟,后来尔朱荣被高欢干掉。
贺拔岳接受北魏孝武帝密令,对抗高欢,他率以武川镇出身的兄弟们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形成一个新兴的军事贵族集团。
他们以贺拔岳的武川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揉杂,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尤其是与关中陇中的地方豪强士族们联姻,于是形成关陇贵族集团。
只是后来贺拔岳突然战死,宇文泰趁机站出来带领大家继续走下去对抗关东。
再后来皇帝跑来关中,宇文泰为了能够跟皇帝争夺,于是完善府兵制度,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这个制度的根本就是鲜卑人的部落议事制度,相当于八王议政。本来皇帝说了算,结果就成了八柱国联盟议会制,宇文泰自己是大首辅,自然实权在握,架空了皇帝。
在当时,西魏是军政合一,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甚至他们的兵都算是他们的私兵。
正因此,这二十大家族就成为关中地区的西魏国的显赫核心家族,西魏和北周都是由这些家族建立的。
在西魏北周时代,这些顶级关陇贵族可不仅仅是朝廷重臣这么简单,他们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相当于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
宇文家不论是立元氏为傀儡时的西魏,还是自己出来当皇帝的北周,其实依然还只是带头大哥而已。
周宣帝的各种折腾,甚至暗中推行的各种政策,其实也是在一直中央集权,皇家收威,最终结果,身为周宣帝岳父的杨坚,十二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成为关陇集团大部份支持的新首领。
因为周宣帝乱搞,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是很平稳过渡的,哪怕同是宣帝岳父的尉迟迥起兵三十万,但还是无法逆势而上。
于谨、李穆这些大柱国都纷纷支持杨坚,最终杨氏篡夺北周天下,而且过渡非常快和平稳。
杨坚夺北周,紧接着灭西梁、南陈,最终一统天下。
大隋建立之后,便更改制度,恢复汉魏制度,复古周礼,设三省六部。虽军事上依然保留府兵制,但此时的府兵已经改变制度,不再设有柱国。
十二大将军改为十二卫四府,大将军也不再有直接统兵大权,至于柱国更只成为勋官虚衔。
通过种种手段,杨坚把过去关陇贵族手里的核心大权,迅速的收回了不少。
他做到了当年宇文泰他们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
杨坚坐天下二十余年,一直压制着关陇集团,各种手段打压,到了杨广继位时,其实最初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家族,已经多半没落。
杨广继位后,更是趁机大肆提拔江南和关东士族。曾经在东西魏争霸中站错位的五姓七家,也终又抬头挺胸,不过在皇帝面前依然还是很老实。
杨广很满意这些关东和江南士族,裴蕴、虞世基、裴世矩,都是他们的代表。
而他苏威,算是关陇贵族中关中士族代表了,宇文述,算是关陇军事贵族在朝的代表。
可宇文述家族以前根本不入流,现在却成顶级代表,反倒是如李虎李弼李穆于翼这些八柱国家后代,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