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密授封为长史兼授前将军。
  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袆为怀州刺史,又把自己秘密招来的数个自家兄弟,各授将军等职务。
  连王伯当也授了个左将军兼沧州刺史,王薄授了个右将军兼齐州刺史。
  杨玄感开府授官,又开仓放粮。
  黎阳附近无数百姓争相前来领米,大家拿着各种筐啊桶啊罐啊,白花花的米一仓仓的放出。
  对于来领米的百姓,杨玄感十分大方,要多少就给多少,许多百姓一时找不到装米的,拿篮子柳筐等装,装了米边往回走就边漏,可也没人痛惜。
  黎阳仓外的道路上,全是遗落的米麦,铺满一路,任人脚踩脚踏。
  杨玄感各种宣传,使的百姓还真以为,这天下皆反,杨广已经成孤家寡人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纷纷踊跃报名参军。
  杨玄感的队伍再次膨胀。
  “霸王,某以为如今北据幽州,断杨广后路,为上策。西入大兴,控制潼关,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实为下策。”
  可杨玄感此时志得意满,手下拥有近二十万人马,他膨胀了。
  再说他本来就不看好西进关中的计策,觉得一路太过遥远,而且他在汲郡起兵,手下是以关东群盗以及河北百姓为主,让他们舍远求近,千里迢迢随他去关中,只怕大家并不愿意。
  至于说北上涿郡,他觉得也不是上策。
  “法主啊,只要我们能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其它的就都好说了。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先兵发洛阳。”
  可李密却还是苦劝。
  最终杨玄感有些不耐烦。
  “要不这样,我分兵五万于你,你率部北上攻取涿郡,再封堵临渝关,使杨广不得归。”这算是杨玄感的妥协之策,为了安抚李密,他还特意加封李密为魏国公,授幽州刺史,加使持节都督幽易诸州军事之职。
  李密无奈,“还请楚公当心罗成,就算我攻夺涿郡封堵了临渝关,也得当心罗成渡海而归。”
  “那就派王伯当与王薄二人,率五万人马渡河去攻打齐郡,只要攻下齐郡,便能堵住罗成西进之路。”
  李密走出帐外,长叹了几声。
  “不肯听信我之良言,必招致大败也。”


第472章 东都危
  兵贵神速。
  杨玄感就曾经跟李密说过,论谋划他不如李密,但若论两阵对阵指挥打仗李密就不如他了,这是实话。
  眼看着气氛差不多了,聚集起来的这二十余万大军,杨玄感也经过了简单的挑选和编练之后,他便开始出兵。
  李密率军五万为左路,沿运河北上,去攻取涿郡,封堵临渝关。
  王伯当、王薄率军五万为右路,越过黄河南下,去攻打齐郡,占据河南东部的这个战略高地,封堵罗成西来。
  然后杨玄感自己亲率十万为中军,由他的兄弟杨玄挺为先锋。
  三支兵马各自出黎阳。
  杨玄感的麾下,虽号称是十万,其实也就是乌合而已,其中有约三千人的府兵,五千人的各郡郡兵,以及大约万把的收编反军,其余的嘛,则多是由裹挟欺骗来的江淮水手、地方民壮等组成。
  除了府兵郡兵还有些装备,绝大多数的其它部下,身上穿的都是临时拿船帆改制成的布甲,手里更是以长矛为主。
  甚至不少,连长矛都只是削尖的木棍。
  没有弓,没有甲,多数士兵拿着单刀,或者仅有一根削尖长矛,拿着柳木做成的木盾,甚至干脆就是锅盖做盾。
  不过这支兵马士气不错,他们都以为自己并不是一支孤军造反,觉得还有罗成罗艺张须陀这么多兄弟们造反呢。
  再说,他们不缺粮。
  黎阳仓几百万石粮食,任他们取用,许多之前还吃不饱饭的百姓,吃了几天干饭后,信心大增,觉得跟楚霸王很有前途。
  出发前,杨玄感也没忘记来个动员,鼓舞士气。
  “我杨玄感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更是已经位极及臣。可如今不顾破家灭族而起兵,乃是为天下解倒悬之危,救黎元之命耳!”
  绝大多数的百姓也不懂那么多,只是觉得这话挺有道理啊,毕竟人家杨玄感,身为楚国公,又是礼部尚书,还有一品的官阶,人家还是弘农杨氏族长,杨家的富贵天下谁不知,现在人家起兵,确实不是为那些什么功名富贵的。
  叛军士气如宏。
  杨玄感出黎阳仓,一路向东都进发,沿路地方百姓纷纷加入,甚至许多豪强士族也跟着响应。这些豪强大族倒不是说看不明白,但他们却另有想法。
  当年杨家的天下也不是神授的,也是自北周宇文家夺来的,而宇文家又是自魏朝元家夺来的,所以说嘛,他们更清楚这权力的内幕本质,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王。
  如今杨广二征辽东,天怒人怨,而楚国公杨玄感不论是个人威望名声本事,还是他们家族的实力影响力,那都是极了得的,谁就能说杨玄感不会是下一个宇文泰,不是下一个杨坚呢?
  从龙之功还是非常诱人的,许多人都不看好杨广,尤其是在此时,各种错误的消息之下,一听连罗成这样的战神都反了,那杨广肯定凉凉了。
  关东沸腾。
  各地百姓,跟去赶大集一样,纷纷丢下家中的活,跑去投杨玄感,反正留下来还得给东征运粮。
  运一石路上耗费数石,这哪是运粮,这是破家破产。
  不过也有人认为杨玄感成不了事,觉得天下还会是大隋的。
  比如被杨玄感授为怀州刺史的河内郡主簿唐祎,他之前本来是带着本郡民壮运粮去黎阳的,结果倒霉就碰上杨玄感作乱,然后人就被扣下了。
  杨玄感封他为怀州刺史,让他回去传播革命的火种。
  唐祎当面答应的好好的,但一回到河内郡之后,马上就派人向东都留守樊子盖告密。同时,他还劝太守郡丞按战时机制,整军备战,动员乡勇。
  那边洛阳城里的樊子盖一听也是吓一大跳,此时各种流言都在传过来,有些是商人带回来的,有些则是杨玄感故意派人回来散播的谣言。
  今天是罗成在东莱造反了,明天又是罗艺在辽东造反了,后天甚至有宇文述弑君,率骁果南下的消息。
  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东都方面也是人心慌慌。
  好在唐祎这个时候派人过来,送来了比较可靠一点的消息。
  东都,洛阳。
  东都留守府中,樊子盖刚入宫见过留守的越王杨侗,他安抚住了这位心慌慌的皇帝孙子。
  回府,樊子盖开始研究对策。
  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樊子盖是位老臣,他祖籍淮南,祖父曾是南朝梁的越州刺史,父亲在侯景之乱时投奔北齐,后官至仁州刺史。
  樊子盖因此虽长在江南,但年轻时是在北齐出仕的,他一开始是北齐武兴王的行参军,后来又做到了县令,再后来又做了东汝、北陈二郡太守,直到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阳侯。
  入隋以后,他历任枞阳太守、辰州刺史等八个州郡长官之职,加上在北齐做过的两郡太守,樊子盖一生便做过十地的太守或刺史之职,可谓相当了得。
  此时,他是民部尚书,任东都留守。
  因为他虽在地方任职多年,可为官清廉,且还懂的治军打仗,曾经平乱有功,所以爵封建安侯。
  皇帝对樊子盖的评论是十分不错的,因此上次东征时,特意让他坐镇涿郡,这次又让他留守洛阳。
  杨玄感黎阳叛乱,东都都是人心惶惶,但樊子盖没慌也没乱。
  思虑许久,樊子盖做出第一个处置,是立马下文大加赞赏了唐祎,并升他为郡丞,然后让其率河内郡兵马封堵临清关。
  临清关是汲郡通往河内郡运河上的一座关城。
  封堵住这座关城后,杨玄感想进入河内就比较难,这样一来,他就只能先越过黄河,然后得经荥阳虎牢关才能到达东都洛阳城下。
  虎牢关,怎么也比河内到洛阳的几座河津桥难过的。
  他紧接着下第二道命令,命令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严守荥阳虎牢关,把守好洛阳的东大门。
  同时,他又向皇帝急奏这边的情况,请求皇帝发兵。
  另一方面,樊子盖还不忘记向关中长安借兵,让镇守长安的卫文升率兵来援东都。
  做完这些,樊子盖又紧急组建了两支兵马,准备开到东郡荥阳一线去阻击杨玄感。
  只不过东都留守的兵马也不多,所以两路兵马,各只有八千人。
  把这些都做完后,樊子盖便只能静静的等候结果了。


第473章 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