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又下诏,让铁杖长子麦孟才降等袭辽东侯爵位,授银青光禄大夫阶,其弟仲才、季才两个弟弟,都被拜为正议大夫,各授鹰扬郎将之职。又赐钱巨万,为铁杖办丧事,赐丧车,配吹鼓手,让王公以下官员勋贵都为铁杖送行。
  一连几日。
  辽东城下,隋军不攻,高句丽军也不出。
  皇帝与裴世矩、苏威等议事。
  “朕伐高句丽,为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说着又道,“此次渡河一战,可知高句丽人虽处偏远,可却野蛮凶悍。为防各军将领轻兵掩袭孤军战斗以争夺功名邀请赏赐,所以朕以为各军应当分为三道,但凡有军事行动,需三道互相通报,各为支援,不许轻军独进。且不论进止,都需要先奏闻于朕,等侯回复方可行动。”
  杨广是怕各军都看到罗成那般屡建功绩,以为高句丽人真的很弱。而他这一次亲自督战,十万打五万还打的这么惨胜,深知高句丽人并不弱。因此,便又特意想出来这么个命令来。
  苏威、裴世矩、虞世基、裴蕴四人在御前与议,可四人都不懂军事。虽裴世矩现任右五军大将,苏威也兼了个十二卫的大将军之职,可根本不懂这些。
  他们想想,觉得也有道理。
  反正现在负责扫荡辽东的七个军,本来就是分成三路,再把这三路兵马,各分三路,互相支援也挺好。
  至于皇帝说各军行动要先奏报,他们觉得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皇帝御驾就在辽东城下。
  “若高句丽人欲降,应当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
  皇帝又加了一句。
  他认为如果愿降那就受,不要无谓的牺牲伤亡。
  一道道旨意就这样传给诸军。
  在辽东城下休整了十天。
  杨广派人向城中劝降。
  渊盖苏文说要考虑考虑,希望杨广给他十天时间。
  于是杨广还真的就给了他十天时间,十天后,渊盖苏文回复就还没考虑后,杨广又给了他三天时间。
  三天后,渊盖苏文依然不愿意降。
  于是杨广这才下令右五、左七、右七三军展开攻城。
  三军近八万人猛攻一天,双方都死伤惨重。
  渊盖苏文树起白旗,说要投降,然后让隋军停止进攻,说派人来谈投降之事。
  于是杨广下令停止进攻。
  “陛下,渊盖苏文不过是诈降,今日我军猛攻一日,给予守军极大杀伤,几处都看着要守不住了,现在若暂停进攻,则之前一日猛攻白废了。”右七军大将杨义臣直言进谏。
  “陛下,不能让高句丽人有喘息之机,攻城之要,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啊!”工部尚书郑果也大声进谏。
  可杨广却听不进去。
  今天白天攻城,高句丽人伤亡惨重,隋军一样伤亡惨重,一天攻城下来,已经伤亡两三千,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倒下。
  如果高句丽人真降了,那得少伤亡多少人。
  “或许渊盖苏文诈降,但也不能不信,朕给他一个机会。传令,停止攻城,撤退十里休整!”
  杨义臣和郑果等人气的脸都青了,可最后只能无奈遵旨。
  结果渊盖苏文派人来跟皇帝商议投降议了三天,三天后却又翻脸不降了。
  于是恼羞成怒的皇帝下令再次攻城。


第362章 拦路虎
  乌骨江边乌骨城。
  乌骨城下十万兵。
  乌骨江是鸭绿水的一条大支流,可以迟缓凛凛骑兵飞驰。而建立在乌骨江边的乌骨城,看上去酷似一个大大的簸箕,穿过低矮平坦的簸箕底,乌骨城便在山上。
  平坦的路面翘起。
  层层叠叠的石头墙扑面而至,乌骨城既有内城墙又有外城墙,外城和内城之间还有两个瓮城,可各容兵千人。
  宇文述遥望山城,眉头紧皱。
  此城地处辽东东南交通要道,西南交白岩城,东接鸭绿江水路,可直通鸭绿江上游的高句丽腹地纥升骨城、国内城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时也可以顺河抵达鸭绿江,然后过江直抵高句丽王都平壤。
  乌骨城因此规模宏大,全城周长十六里,比起曾经的王都国内城都还要大上许多。
  此城扼住了宇文述兵马前进的道路。
  白日狼烟,夜晚烽火。
  高句丽人防范森严,想要悄然路过是不可能了。
  乌城骨有许多瞭望台,有如一双双眼睛一直注视着山城周边。
  “大将,乌骨山城采用的是石筑,底部用大石块彻,石块打出了尖锐角,互相交插咬合砌成壁心,然后与城墙两面的墙壁石相插,墙壁石也是打制整齐大头小尾的楔形石,尾端与墙内填石交插,固结一起,成一整体石墙。
  城墙砌筑时无需泥浆勾缝,全凭石块插合形成拉力,各个部份的石墙又与整个山体咬合成一体。巧用了山脊,悬崖为壁,依托山体,凹处垒墙,沿山环行,坚固异常。”
  “城墙外部还多筑有马面,马面底部外侧有很大侧角,既加强防御能力,同时也使石筑城墙更为坚固。”
  宇文述哼了一声,“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说这乌骨城坚固无比,易守难攻?”
  “确实如此。”
  那员将领回道,这乌骨城如一个巨大的簸箕形状,其实就是把一座巨大的山谷整个包了进去,城墙就是建在山谷四周的山坡峰顶上,而谷口还建了城门和瓮城,扼守交通要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有其它路绕过去吗?”宇文述问。
  “路肯定有,但得绕很远,我们兵马众多,且携带了大量辎重,有许多车马,若是绕路,只能走大路,这么一来,估计得多绕几倍的路,而且就算绕路,其它路上也一样会有许多山城。”
  宇文述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样的城池可不好攻。
  巨大无比,可四面险要,就算他有三军人马十万之兵,可也无法展开。尤其是这城墙本就为山石垒就十分坚固,这还修建在山坡上,许多地方直接借了断崖、峭壁,一般攻城器械都难以推进到城墙前。
  “这根本就是一座长城啊。”
  宇文述骂道,这山城跟中原修建在北方的长城,确实很像,修建于崇山峻岭之间,十分险要。只是不同的是,高句丽的山城不是连绵不绝的长段,而是一圈圈的山城。
  但险要却是一样的。
  “乌骨城里有多少守军?”
  宇文述问。
  “据侦察,乌骨城城周十六里,平时常驻万人,如今我大隋征讨,各山城都把人口牲畜撤入城中,所以乌骨城中人口应当很多,兵马或许有所增加,我们预计可能有两到三万人。”
  十万对两三万,数量上完全有优势。
  可只要考虑到这山城的险固,宇文述却并没有什么乐观的,十万兵攻两三万兵马守的乌骨城,他并没多少自信。
  尤其是现在他们距离辽河已经足足四百里了。
  这一路上,宇文述带着左一军以及左二左三,三军共十万人马,一路南下,逢城则过,高句丽人倒也没有敢拦截的。
  这一路深入了四百里,现在卡在这乌骨城下,却是有些进退两难了。
  乌骨城不比其它山城,这里首先很大很坚固,兵马也很足,再一个这座山城不是建在山坡山顶上,而是包了一个山谷,把他们的通道也给拦住了。
  “辽东城情况如何?攻下来没有?”宇文述又问。
  一名军官回道,“先前右五左七右七三军渡河,遇辽东城守军半渡而击,我军奋勇争渡,麦铁杖大将军战死,钱世雄亚将战死,损兵近两万。虽背水一战,也歼敌两万,杀到辽东城下,可高句丽人婴城固守,还几次诈降,获得喘息之机,虽然此后陛下不再相信辽东城诈降,令制作飞楼、云梯、冲车攻城,并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可高句丽人反抗十分顽强,如今已经二十余日依然不得拔。”
  “伤亡呢?”宇文述又问。
  “据说,辽东城内高句丽守军伤亡近两万,我军则伤亡倍之。”
  这下宇文述也不知道要如何开口了,皇帝亲自指挥,八万人围攻辽东城,结果打了二十多天了,却死伤近半,依然没破辽东城。
  沉默了一会。
  宇文述缓缓开口道,“传令三军,乌骨城下十里安营立寨,休整待命。”
  一众将校不解。
  “大将,我们距离鸭绿江西岸不过百里路程了。”
  “我说等。”
  “可是,陛下令我等务必于五月底前于鸭绿江西岸与诸军汇合,一起渡河进攻平壤。”
  “我说了先等等。”
  宇文述依然是冰冷的道。
  “大将在担忧什么?”一人问。
  宇文述冷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