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肉很好吃,羊肉汤也很美味,饱食之后,还能有一壶茶喝。
  阎毗一边喝着茶,也不由的暗暗感叹这个罗成真是个奇才,这行军打仗,日子过的还这么滋润。
  然后他听罗成和宋老生在那里嘀咕着,支起耳朵偷听了会,居然听到罗成竟然在行军中用粮食酿酒。
  他不由的怒了。
  “居然为了饱口腹之欲,用宝贵之军粮酿酒,罗成,你也太胆大妄为了。”
  罗成撇了撇嘴。
  “阎大使啊,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我这酿酒怎么是浪费军粮呢,刚才你也听到了,我们现在是军粮过剩啊,携带的都严重超载了,路上还储存了许多,但依然还有很多,所以我才会用些来酿酒,但酿的这些酒也并不都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
  那边宋老生也道,“阎郎中或许有所不知,这白酒可是个好东西啊,不但能喝,还是处理伤口的好东西呢,用白酒清洗创口,能够大大降低伤口坏肿可能。再一个,有时天寒喝口白酒,那就能暖身。现在虽说已经入夏,可早晚还是很凉的,若是遇军队需过河涉水,那么喝口酒,就不怕湿身了。”
  阎毗半信半疑。
  “接下来估计得有一两场恶战。”罗成道。
  宋老生也点头,“新城一带的守军确实被罗成打残了,但不意味着纥升骨城和国内城等大城也是空虚。”
  两人聊的很投机。
  宋老生虽一把年纪了,但对于战略有自己的思路,而且很清晰。他并不讳直言的跟罗成说,其实征讨高句丽根本没有必要动员百万大军。
  在他看来,其实最好的策略,便是水陆不超过三十万人马。
  也不要想着一次成功,而是应当准备打一场长期战争。
  所以最好便是海路上弄个四五万人,也别直接什么攻击平壤,最好是沿海劫掠扫荡,搞破坏。就跟当年大隋征讨陈朝一样,之前也准备多年,军队驻于北岸,经常搞扫荡袭击,烧粮仓毁庄稼袭击村庄等,搞的他们疲惫不已。
  而在陆路,就是辽河方向,有个十几二十万人就足够了,兵分几路进击,打一处,就稳一处,这样搞个几年,高句丽人不败也要拖死了。
  “太急了一些。”
  罗成也点头,皇帝和段文振等将军们制定的计划很大胆,也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计划太过超前,实际的执行力很难达到。
  而这个计划环环相扣,一处执行不到位,可能就引起连环性的崩盘。
  就如罗成他们,这一路深入敌境千里,后面全是未攻夺的山城,这可不是出击塞北草原,这后面全是山城啊,一旦攻不下平壤,谁也不敢想象这百日粮尽后将怎么办。
  “大将,我有一句话就对你说,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这么赶着去鸭绿水,在后方诸城未下之前,我们或许应当走慢点。”


第358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陛下,大司马薨了。”
  深夜,一名内侍进入行宫后寝,向皇帝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杨广摇了摇还有些昏的脑袋,“你说什么?”
  “陛下,大司马薨了。”
  皇帝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内侍还以为皇帝还没醒来,于是便又道,“兵部尚书、北平侯段文振刚刚去世了。”
  兵部尚书又称大司马,北平侯兵部尚书段文振还是左侯卫大将军、右五军大将,是这次负责攻打高句丽辽东城的三个军的主帅。
  可三军还未过河,主帅却亡了。
  “病逝?”皇帝终于发声了,可声音却冰冷无比。段文振年纪不老,但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可皇帝也没料到,怎么说没就没了。
  “是的,突然病发,御医已经过去看过了,病发突然,御医也抢救不及。”
  “哎!”
  杨广一声长叹。
  大战刚起,这制订军略的统帅却病亡,这让杨广有种十分不好的预感。
  “下诏,追赠段文振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追封为赵国公,谥号襄!”
  “赐物一千段,粟麦两千石,威仪鼓吹,送至墓所。”
  内侍领旨退下。
  杨广坐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眠。
  段文振就这样死了,那谁来接任兵部尚书、右武侯将军、右五军大将之位呢?
  辽东城将由谁来主帅?
  现兵部侍郎为明雅,这只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官员,段文振卒,明雅肯定无法承担尚书重任。
  一夜未眠。
  第二日,皇帝下诏,为段文振缀朝三日。
  同时下诏,黄门侍郎裴世矩任兵部侍郎,燕国公罗艺晋右武侯大将军,裴世矩兼任右五军大将,负责统领右五左七右七三军攻打辽东城。
  杨广在宫中召见了段文振之子段纶。
  段纶此时为杨广的亲卫,他入宫拜见皇帝,奉上了父亲的遗表。
  “自年后,父亲身体一直不适,前几日忽然写下此表,谁知父亲竟然真的说走就走了。”
  杨广安慰了段纶几句,这个勋贵子弟平时以侠气闻名,十分勇武,向得他喜爱。
  接过遗表。
  “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
  段文振遗表中只说了三件事,一是说突厥人狼子野心,将来必为国家之患,说他们夷狄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诚,而一旦强大就会反咬一口,这是他们的本性,当年启民兵败,内附安置,还妻以公主,而如今始毕桀骜且强,应当及时遣送,将他们迁移回塞外,不可久居阴山之南。
  为防突厥,还要在边疆之地派兵镇守防卫,这才是长远之计。
  又说起征辽之役,说此时正当雨季,不可拖延,要想大军一劳永逸的灭掉高句丽,那么就不能跟高句丽人正面对垒,一座座山城的攻拔,是不现实的。高句丽人筑山城无数,如果一座座攻拔,那就中了高句丽人以空间换时间的诡计,最好的策略,就是各种兵马火速进发,水陆推进,出其不意,直击平壤,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势必能攻下,而破敌王都,擒敌国王,则可一举灭国。
  最后,段文振又说皇帝平时很倚重的尚书兵曹郎斛斯政此人阴险刻薄,还暗中交结杨玄感兄弟,说此人绝不能委以机要之事,还劝皇帝一定要对杨玄感多加提防,说他四处结交勋戚官员,图谋不小。
  “我以凡庸、微贱之身,幸逢盛世,承受奖励提拔,我的荣誉超过了同辈人。但是,我的智能无所可取,得到的又太多,因此我常念叨国家的大恩,废寝忘食,我常想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国家大恩于万一。但我养身无方,疾病于是很重。抱着如此深的愧疚,就要永远地埋在地下,我承受不了巨大遗憾,于是略略陈述一点我的管见。我看这辽东小丑,不服严刑,我国远降六军,皇上御驾亲征。但是,夷狄多行其诈,皇上要多多防备。他们往往口里说投降,心里却想背叛,可谓诡计多端,请不要随意接受他们投降。眼下水位正好下降,我军不可迟疑,但愿皇上严令各路人马,星夜奔驰,水陆俱进,出其不意,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就可攻下来了。如果打下了平壤,就挖了他们的根,其余城邑自可平定。如不按时平定,假如遇上绵绵秋雨,深为阻隔,兵粮又尽,强兵在前头,靺鞨人在后头,迟疑不决,这不是上策。”
  看完这封遗表,杨广再次长叹一声。
  段文振深明他意,可惜却这么早走了。
  “段纶,你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劳忠贞,可惜早逝。如今你虽年轻,但朕希望你能好好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将来能够好好的光大你们段家的门楣。”
  皇帝下诏,令段纶承袭父亲北平侯爵位,又授其鹰扬郎将之职,令他于右五军中担任一厢都将之职,于辽东城下建功立业。
  三天后。
  杨广从怀远行宫赶到了辽河前线,驾临即将渡河的攻辽东城集团三军大营。
  “如今辽河水位消退,正是渡河的好时机,宇文恺立即修建浮桥,诸军准备过河。”
  右五军新大将裴世矩,左七军大将麦铁杖,右七军大将杨义臣纷纷上前领旨。
  曾负责设计并修建了大兴宫、洛阳宫的建筑大师工部侍郎宇文恺领旨。
  大量民夫开始在辽河上修建浮桥,一次修建三座浮桥。
  浮桥修建很快。
  杨广亲自站在西岸观看,眼看着浮桥一直延伸过去,即将完成,杨广已经迫不急待的下达了渡河进攻的命令。
  “三军过河,兵围辽东城!”
  “万岁!”
  三军十万将士高呼着皇帝万岁,然后轰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