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战的血(远征)-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虽然失业人员并不一定说就会犯罪,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失业人口多就代表着有许多百姓没办法养家糊口,没办法养家糊口就很有可能会想七想八的或者走邪门歪道。所以失业情况跟治安状况应该说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现在的治安状况严重么?”我接着问。

“这个……”王小剑看了看谢副局长,在谢副局长点头之后,才回答道:“严重,尤其是今年,犯罪率达到了建国以来的一个高峰,全国刑事案件立案达89万起,平均每万人8。9起,已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每万人9。3起的水平!”

“唔!”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

刚才听王小剑说“治安状况不尽人意”还以为这时代的治安不会差到哪里去,没想到这时都跟建国初期差不多了。

要知道建国初期那时的犯罪率……那是在我们打了抗日战争又打了国共内战,然后在50年时还开始打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用“内忧外患”这个词来形容,内有各种反动组织、特务组织企图趁我国刚刚建国政权不稳定时搞破坏,外有朝鲜战场上面对十几个国家的威胁。

而就算在这个时候其犯罪率也只有每万人9。3起,我们现在就已经达到了每万人8。9起了,所以可想而知这治安是乱到什么地步。

“说说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案件吧!”我说。

王小剑很快就把目光转向了李云啸。

李云啸“哦”了一声,这时才意识到该自己说话了,想了想就回答道:“比较大的案件吧……去年十月北京火车站爆炸案,炸死十人,伤八十人……”

“什么?死伤九十人?!”听到这个数字我不由大吃一惊。

这要是在战场上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和平社会,一件案子就死伤九十人,这也太骇人听闻了。

“是!”李云啸回答道:“嫌犯是复员军人,在拖拉机厂当维修工,因为失恋和生活困难的原因,在火车站制造了这次爆炸事件。”

我难以置信的摇了摇头,问道:“还有吗?”

“有!”李云啸继续说道:“今年六月,厦门公交爆炸案,40人死亡,80人重伤。

今年七月,山西矿务局电影院爆炸案,因为人口密集,所以死32人,重伤44人,轻伤83人!

今年八月,湖南匪警枪战,12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12人为平民,3人为公安干警。

……”

随着李云啸一个接着一个的将案件报了出来,我的眉头也就跟着越皱越紧,也许是因为我一直都身在军营,所接触到的信息和关心的事大多都是训练、演习或是战争,所以对和平社会的信息了解不多……其实这也不能怪我,这一方面是因为军营本身就是比较封闭的地方,军人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信息,军人与军人之间也很少有交流传播信息的机会,所以对于和平社会的信息我们总是比较别人慢上几拍。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本身对和平社会的事并不是很关心。

咱们整天都忙着训练、忙着打仗呢,过的都是朝不保夕的生活,哪还有心情去管和平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最多就是写信或是打个电话问问家里怎么样了。

所以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这和平社会还会是这样……动不动一个案子就会死伤上百人,而且还有悍匪敢当街与公安干警火拼的,甚至公安干警还常常吃亏。

这时谢副局长插嘴道:“所以我刚才说的是实话,现在的治安状况十分严峻,我们迫切的需要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吧……应该是介于公安与军队之间,战斗力虽然不要求像军队那样能与敌人打正规仗,但要求对付一般的悍匪!”

“至于刚才王副主任说的造成犯罪率高的原因!”李云啸补充道:“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失业人员中有许多人都掌握着军事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造成大面积伤亡创造了条件。比如这些案件中的炸药,大多都是自己嫌犯自己制作的土炸药,枪战中的嫌犯对枪械操作十分熟悉,以至公安干警都无法与之对抗,有时都将其包围了也无法将其捉拿归案,反而还伤亡了许多干警和平民!”

“嗯!”我点了点头。

这一点的确是个问题,不过这却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原因是这跟我国之前全民皆兵的政策有关。

一方面是部队过于庞大,这当过兵甚至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复员回家其军事知识肯定就不少。

另一方面就算没当过兵,那还有民兵呢……民兵在农闲时也是拿着56冲操练的,军事知识虽然比不上正规的军人,但打枪甩手榴弹还不是问题的。

最后就是因为这两方面的人比较多,所以扩散到百姓中的军事知识就多……有些复员军人或是民兵会炫耀自己的本领嘛,随口在聊天的时候就会说这炸药要怎么怎么弄,言者无心听着有意,结果就给犯罪份子学去了。

而这些方面的东西,却是百姓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是藏在他们脑袋里的,咱们是禁也禁不了,删也删不掉,所以才会是完全没办法。

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想办法先治表,等时间长了,慢慢的这些知识也就会少了。

第三章武警连

紧跟着谢副局长等人来到基地的,就是一支两百余人的部队。

这支部队之所以会是两百余人,是因为按计划最终要将其精简为一个连也已经一百余人。

按照我们训练的习惯就是用末位淘汰法嘛,所以刚组建时的部队人数总是要比计划的人数要多上一部份。

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武警部队仅仅只是一个连队根本就不够用,就算是我们这是试验性的,就算我们仅仅只是与某某省城的公安局合作。

带领这支部队的叫张勇,据说他还在自卫反击战中还立了个一等功。

问过之后就知道这事果然不假……这事其它在他的档案里都有记载,可是做了营长到现在,我是看了文件或是档案都头疼,有时候更喜欢用交谈或是聊天的方式知道手下都是什么样的兵。同时我也觉得这更能促进我和部下互相之间的了解,在交流时至少还有动作和表情不是?从这些不经意的动作或表情什么的,我就能看出一些对方的性格。

就比如这个张勇,在说起自己立功原因的时候,也就是讲到自己如何接连炸了越鬼子三个碉堡工事为部队扫清进攻障碍的时候,让我很诧异的是他竟然是用十分平淡的语气进行描述的……这要是其它人,在上级问起自己功绩的时候免不了就会加上几句语气词或是一些与内容无关的感叹句。

比如当时还真危险,可是我一心只想着什么什么;又比如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嘛,就没多想了。

诸如此类的话这时代的人总是会挂在嘴边的。但张勇却没有这么说。而是十分平静的描术。就像是第三者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一样。

所以在他说完之后,我就紧跟着问了张勇一句话:“当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勇满脸的不解,抓了抓脑袋反问道:“这……不是应该做的吗?”

于是我就明白了,他是把这举动当作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没有什么为什么,而且他还认为每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那样做。

我也不知道这是责任感还是天真或是是笨还是什么的,但我至少知道一点,像他这样的兵。在碰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不可能会退缩,甚至连犹豫都没有。

这一点对于一名战士来说很重要,因为有时明明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击溃敌人或是打开敌人防线的突破口,但有些战士却会在想:

“我该上还是不该上呢?”

“别人都没上,我冒着生命危险上值吗?”

“我上有老下有小呢,万一回不来了怎么办?!”

……

于是战机就在这犹豫中消逝,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之后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就像张勇连端了越鬼子的三个碉堡工事一样,他其实就是什么都没想,看到机会来了抱着炸药包就上。炸完一个碉堡后还没等越鬼子另一个碉堡反应过来,也就是另一个碉堡的越鬼子还以为右翼的碉堡还是在自己人的控制之中……这是由碉堡对外界敏感度不高的原因决定的。这一方面碉堡与坦克类似,同样也是有厚厚的防御、只有一个小窗口对外,而且碉堡在战斗进入白热化的时候还在“哗哗哗”的往外打枪,于是没有发现两侧的碉堡已经失守也是很正常的事。

于是张勇不假思索的又奔向第二个碉堡,接着又奔向第三个……如果不是手榴弹已经用光了,我怀疑他还会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第四个、第五个。

所以战场上的东西说不清,有时就是一个连队的人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