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虏竟然想登基为帝,建立一个帝国,这绝对不能忍,必须要马上派兵讨伐。
在大明的周边,就没有一个真正能和大明相提并论的帝国,有的只是建国称王而已,低大明一级,是为大明藩属国。如今建虏要想这么干,这些文臣自然是不答应了。
其实,这也是他们看到东江明军的胜利,意识到建虏并没有那么强大,只要大明能应对得当,要想打赢建虏也是有可能的。否则一如原本的历史,皇太极改金为清,登基为帝,大明却没有一点办法,反而被满清不断磕关入内,肆虐关内之地。
消灭建虏的基调一直没有变,崇祯皇帝也没有脑热到立刻同意这些臣子的建议,马上就派兵去讨伐建虏。按照他本人的意思,就是要先慢慢地消耗建虏的综合实力,等到新军练成,有一个合适的时机之后,再给建虏以雷霆一击。
这次的会议只开了一个时辰就散了,不过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却没有离去,拿着个奏本呈送御览。
第506章 杀大明使者
一般的奏章,都是内阁给出处理意见,司礼监审批通过就可以了;能让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拿着奏本呈送御览,必然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内阁和司礼监都不能做主的那种。
崇祯皇帝有点好奇,看着曹化淳,只听他奏道:“陛下,唐世孙被押解来京后,一直拘押没有处置。如今又有御史递了奏章,内阁认为时间不宜拖太久,因此给了处理建议,请陛下定夺!”
这可以说是皇家内部事情,外臣确实不好拍板。而且朱聿键的事情可大可小,完全要看崇祯皇帝的意思。
对于这个朱聿键,崇祯皇帝之前有送书给他,让他先去学一些国计民生的处理方法,用处大概也有个想法的。只是在操心辽东和朝鲜的事情,因此并没有处理;此时听了,他便展开看了起来。
在这封新的御史弹劾朱聿键的奏章上,是内阁首辅温体仁亲自所写的处置意见。大意是说唐世孙明知朝廷有规定,却还是违规领军,企图执掌兵权,并离开封地。此等大罪,当废世孙之位,夺其赐田,发配凤阳守皇陵。
崇祯皇帝一看这,立刻就看出了重点。他记得自己和温体仁谈过免税田地的事情。特别是藩王的赐田,更是因为太多而影响了田赋的缴纳。温体仁这么写,明显是存了能夺回一点赐田,就夺回一点赐田的想法了。这和他以前向自己提议处置的方法,并没有多少改变。
当然了,他作为臣子,给出这样的处置建议,自然不可能是最终定论。这种涉及藩王之事,司礼监都不敢单独处置了,肯定会到皇帝这里。如果皇帝能减其罪,那是恩出于上。如果皇帝不想减罪,那这个锅则由温体仁来背。这么做,就是实践他以前在崇祯皇帝面前所表态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并没有马上下定论。对于他这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冒牌皇帝来说,皇家亲情什么的,基本就没什么感觉;至于皇家脸面,这个与中兴大明比起来,自然不用说是哪个更重要了。要是能名正言顺地把以前给诸多藩王的免税赐田都收回来,崇祯皇帝绝对是毫不犹豫会去做的。
因此,温体仁的这个建议,对崇祯皇帝来说,还是有诱惑的。不过他原本就有过一些想法,便又在心中衡量了下,忽然抬头看向恭敬地站那的曹化淳道:“大伴,你以为如何?”
“陛下,皇家之事,唯有圣意裁决。”曹化淳低着头回答道。
崇祯皇帝就知道这种事情,问别人是没用的,刚才也只是顺口一问。草原上的形势还不知道怎么样,现在要是下定论改封朱聿键去草原为王,恐怕不现实。
左想右想,一时没法下定决心。崇祯皇帝便进入聊天群,先去看看有什么信息没有。
高应元有私聊,说是已奉旨和卢象升的东江骑军汇合,正出发来京师。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刘金生的私聊,禀告了安南那边在打的口水仗的事情。
没有什么私聊了,崇祯皇帝正想退出之时,却看到公众聊天区域,有人在刷屏:“群主在么?有重要的消息,帮忙联系上朝廷,消息绝对真实!”
连续刷了三条,而后是一条系统的禁言提示。
崇祯皇帝一看刷屏的那人,叫巴登顶,感觉有点陌生。不过稍微一想,他就想起来了,这巴登顶是木邦人,曾在群中想让大明支持公道。
想起来之后,崇祯皇帝就有点奇怪,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又是要刷屏来吸引关注。想起之前海兰珠也曾不得不用刷屏的方式来联系自己,看来这点还是要注意。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首先私聊了刘兴祚以及温体仁和魏木兰,让他们注意,如果有人刷屏的话,记得要提醒自己,免得没看到而错过了重要的事情。
而后,崇祯皇帝才私聊巴登顶问道:“找我什么事?”
稍微等了一会,就见巴登顶私聊回复道:“群主,大明派来洞吾的使者被洞吾国主杀了,还扬言说就大明这点实力,也配当洞吾的宗主国,想都不要想!”
“什么?”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怒意就上来了,再次确认道,“杀我大明使者,还口出妄言?”
其实,人家洞吾之前就夺了名义上属于大明的木邦,甚至三番两次入侵云南,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人家洞吾压根就没把大明放眼里,更不要说承认宗主国了。
“此事千真万确,只要是这边的人,都知道的。”巴登顶毫不犹豫地再次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了,便回复一声说“知道了”,而后便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来。
之前向南洋诸国派出使者,要求他们朝贡粮食。如今只有安南得到了回应。且还是因为他们有求于大明,才给出了粮食而已。至于其他南洋诸国,都还没有回复。有的确实是因为距离有点远,但有的,恐怕是在磨蹭,看风向吧?
这洞吾竟然公然杀大明使者,还扬言叫嚣,对大明在南洋诸国的威望绝对是个打击。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忍了!
之前吞并木邦的时候,其实就该立刻反击回去。如今看来,这洞吾国主是想称王称霸,想用大明作为踏脚石,成就它在南洋的霸主地位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立刻私聊刘金生,吩咐他道:“传旨徐光启,让他尽快调查洞吾国内详情,确认洞吾国主对我大明的态度,是否有杀我大明使者之事。”
得到回复之后,崇祯皇帝又立刻私聊巴登顶问道:“洞吾国内的山川地势和各种势力,你可有了解?”
“我是木邦人,当然了解,不过对于洞吾南边那边,就不是很清楚了。”巴登顶听了心中一喜,连忙回答道,“不知群主问这个是要干什么?”
“要干什么你不用管!”崇祯皇帝吩咐他道,“你把知道的事情尽量写下来,而后去云南昆明等候朝廷钦差的到来。”
第507章 锦衣卫诏狱
这话很显然,大明朝廷绝对是要有所反应了,甚至都要为此派出钦差。巴登顶听得心中欢喜,庆幸自己联系群主没错,就连忙答应了下来。
崇祯皇帝吩咐完这事后,便从聊天群中退了出来,一边站起来,一边对曹化淳说道:“朕要去见一见唐世孙,带路!”
此时的他,心中已有计较,现在就要看朱聿键本人的意思了。
曹化淳听到崇祯皇帝的吩咐,心中有点诧异,却也不会反对,立刻领旨。
朱聿键是钦犯,有可能会被定为谋逆的,因此押送到京师后,是关押在锦衣卫诏狱的。
听到曹化淳和皇上往诏狱而来,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立刻放下所有事情,匆匆赶来接驾。
崇祯皇帝也不想大张旗鼓,吩咐其他人都在外面等着,就让刘兴祚亲自带路,自己过去亲眼瞧瞧朱聿键的情况!
锦衣卫诏狱一般关押地都是钦犯,因此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多是高官显赫之类。这诏狱内的环境,自然也不会像后世电影电视中所反映的那样脏乱差。
一般的官员要是进了锦衣卫诏狱,被严刑拷打的话,那这里就是地狱了。像唐世孙这样的,皇帝都让他看书的,自然不可能有审讯之类的事情,也就没有遭受多大的罪过,只是人身不得自由而已。
在刘兴祚的引领之下,崇祯皇帝缓步走到一间牢房外面。或者是没什么脚步声,或者是动静太小,崇祯皇帝站在外面的时候,里面那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背对着门这边,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崇祯皇帝稍微观察了一会,而后扬了扬头。
刘兴祚一见,立刻上前,开锁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