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注意到有一些新军士卒的眼睛明显睁得更大。看到这些,他略微有点遗憾地说道:“真是很遗憾,如今这么一个绝好的战机,却没法用上朕倾尽心血打造的新军。也罢,你们且练着,等着朕下一次到来,再给你们说说登莱巡抚纵横辽东,扬我大明军威的事情。”
总教习茅元仪听到这里,适时跨前几步,也在点将台上,大声地对新军士卒喊道:“你们是大明陆军第一师,不是第二,第三什么的,你们是大明的最强军,能看着别人纵横辽东,扬我大明军威,而你们只是在京师看着么?如此,对得起陛下这番心血否?”
这一刻,不少人的热血被激发了起来。总教习的一句潜台词没说,要是新军连地方军队都比不过,那还有什么脸面称大明第一师,当大明最强军?
茅元仪一个文人,此时却有点恶狠狠地说道:“谁的训练要是拖延我大明陆军第一师的训练进度,耽搁打建虏的时间,本官决不轻饶!”
第346章 晋地灾情
他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这么表态,很显然是经过皇帝允许,否则给他几个胆子都不敢这么说。
崇祯皇帝的用意,是希望新军能尽快拿出手。亲自过来的意思,除了表示重视之外,还有拿卢象升的捷报告诉这些新军士卒,建虏不可怕。如此软硬敲打,让这支新军士卒都绷紧了弦进行训练。
训练时间要是拖得太久的话,崇祯皇帝会吃不消的。别看暂时好像能掐住建虏,让他们不再对京畿之地形成威胁,但在实际上,大明的敌人还有好多,西南的土司,东南沿海的海盗,西夷,更为关键的是,各地的灾情,南涝北旱很严重,饥民得不到安抚就很容易搞出民变。
他这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这不,刚从京营回到皇宫,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就拿着一个奏章来求见了。
这奏章是还在宣府坐镇的辅臣薛国观送来的,说晋地今年旱灾的苗头已现,而且似乎比起往年来更为严重,他担心晋地会如秦地一般,因为饥荒到处发生民变。
为了说明这个情况的真实性,薛国观还在奏章中禀告,说山西本地原有的存粮,在去年时被那些晋商收购过,如今已经运往京畿之地救抚百姓和接济京师。一旦更为严重的旱灾发生,后果绝对难以预料。
因此,薛国观在奏章中要求,减免赋税,甚至要做好救灾的准备。否则等到民变发生再去镇压安抚,那损失就大了!
如果是别的地方,曹化淳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自会做出回复,并把结果禀告给崇祯皇帝知道。但这晋地因为出了晋商那么大的案子,他又知道皇上对卖国的晋商恨之入骨,就有点摸不准皇帝是个什么态度。因此,他便直接把奏章交给皇上亲自处理了。
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中所写那“旱情比往年尤甚”这几个字时,便知道陕北的大旱已经开始蔓延了。顿时,他的脸色就有点变了。
崇祯皇帝可是记得,陕西那些流贼刚刚蹿入了晋地,恰巧遇到晋地这样连续灾情后的一个大灾,岂不是火上浇油,一下子星星之火就能燎原了!
他感到事态有点严重,但晋地和内陆省份不同,这是大明的边关省份,收取的田赋都是有用的。
一般来说,山西地方官府收取的田赋,分为两部分,即留存和起运。其中起运部分,不是给中央,而是给边镇军需之用。这部分要是减免的话,边镇就没得吃,那后果不堪设想,显然是不可能减免的。
另外一部分是留存,就是留在当地。不过一般有这样几种用途。一是给地方卫所的军需,二是给宗藩俸廪,三是生员廪食等等。
崇祯皇帝想着,便立刻调用卷宗,开始查看这些田赋情况。
他发现,在这些田赋中,支出最大的两项是边镇军需和宗藩俸廪,占了田赋中的一大半还多。其中宗藩俸廪还一直都是不足额的,否则的话,所有的田赋加起来全部给宗藩俸廪都不够。但由此可见,这宗藩俸廪也已经太多了。
这么一来,藩王宗室问题,顿时又摆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而薛国观上这份奏章的用意也很明显,就是想让皇帝出面,把宗藩俸廪这些给免了。只是涉及到皇家的事情,他不好直接指出来。
其实,关于这一点,薛国观是多虑了。什么皇家不皇家的,在如今的崇祯皇帝眼里,这些都不是事儿,他自己都在琢磨着怎么削那些藩王宗室呢!
之前的时候,内阁首辅温体仁已经提过藩王宗室的问题,如今再一次摆在了面前,崇祯皇帝不由得再次认真思考往大明国土之外封建藩王的思路。
过了好久,崇祯皇帝便提笔开始给山西的藩王写信,不管如何,有外人在看着,他也不好直接下旨减免掉宗藩俸廪这部分。
在信中,他说明了朝廷的困难,如今山西的局势,希望宗藩们,有能力的,至少那些藩王们不但去除今年的田赋,最好还能拿出一部分来救灾。只有如此,才不至于搞出民变,威胁到他们以后的收入,甚至其他。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不会是低声下气地求人那种,讲道理摆事实的话语中,隐隐带了些威胁。
写完之后,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信丢给曹化淳,让他按这个意思再抄几封,也给秦地的那些藩王送去。
处理完了这件事,崇祯皇帝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眼前。这个问题,就是粮食紧缺的问题!
动摇大明根基,最终把大明推翻的流贼问题,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好解决。就是能让灾民有活下去的粮食,没有了这些,流贼就是无根之木,在官府围剿之下绝对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在这个小冰河时期,其实各省份都不会有多少粮食富裕。虽然自己已经足够重视,甚至派出了礼部尚书徐光启为钦差,巡查各地,推广高产作物。可这需要时间,要形成规模,至少得有几年时间。
但在这几年时间内,小冰河时期所带来的灾情已经越来越严重。要等到高产作物发挥作用的那一天,怕是有些晚,必须另外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甚至为了粮食,可以不惜代价!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又马上想起南洋的粮食了。年轻就派出了钦差前往南洋各国,要求他们朝贡粮食之事,差不多该有个反馈了吧?
自己虽然有聊天群在手,不过人数并没有覆盖全世界,无法立刻知道远方的动静。如今只希望一切顺利,南洋各国能朝贡粮食,这样至少能缓和一部分灾情。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不由得又为另外一个问题苦恼了,那就是交通。南洋各国的粮食肯定是海运过来,可就算从天津进来,要运到受灾最重的山西和陕西,光是路上就要消耗掉很多。不像后世,一个火车皮就能拉进去了。
看来,火车还是得提早准备,哪怕是原始火车也行啊!崇祯皇帝感觉要做的事情真多,根本就忙不过来!
第347章 保德州陷
离天黑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时候,山西保德州州府的城外,无数的流贼正在准备攻城,人数之多,让城头上的明军,几乎个个脸色惨白。
州府守备看到手下被流贼吓到,士气低落,便大声喊道:“别看这些流贼人多,但他们都是乌合之众。只是陕西的灾民而已,饿都饿死他们了,还想攻上城来,这是做梦!”
“你们看看,他们有多少攻城工具?就凭他们,就是再多的人都攻不上来的!”
“……”
在守备的分析喊话下,城头上的明军渐渐地恢复了信心。这有了信心,士气就上来了。
而在城外,紫金梁王自用和马回回等人一起向王嘉胤禀告道:“盟主哥哥,准备地差不多了。”
王嘉胤的神情看着很轻松,好像对于攻下城池并没有多大担心。只见他微笑着点点头道:“那就开始吧!”
命令传下,流贼中的精壮便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开始驱赶面前的人群:“都给老子走,快点去攻城……”
这些人群大概有上千人,他们多是老弱,脸上全是惧意,甚至有不少妇女已被吓哭。很多人看了眼远处的城墙,看着城头上明军林立,一个个都很是害怕。
“走,不再老子捅了你们!”那些精壮把刀枪举到了这些人的面前,一边厉声大喝,终于驱赶着这些人开始往城池移动。
“呵呵,你们看,那些贼人攻城,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难道他们是想用锄头挖开城墙还是用镰刀割开城墙啊?”有名高个子明军看清了,便嘲笑着说道。
可他身边一名廋弱的同伴却没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