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阳一见这条私聊,稍微一想,最终回答道:“回群主的话,我们都是李府的家生子,一般都不会去官府报备登记。除非将来有一天,老爷能让我们外出自成一家,或者有功捞个外差什么的,就可能会看情况去官府登记。就我们李府来说,没去官府登记的,一共有五个人!”
很显然,他既然决定回答了,就一口气说了好多,说得很详细。
崇祯皇帝一见,心道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而后,他又追问道:“像李府这样的情况,应该很普遍吧?”
“当然,很多府上都有这样的情况,一般家生子都没人会去报官登记。”李东阳身为官宦之家的奴仆,见识自然要比普通人广,就听他继续介绍道,“一般情况下,有钱人家会多;传承世家久地多;朝廷显贵、皇亲国戚地多。”
看到这些话,崇祯皇帝稍微一想,点点头,明白这其中是什么原因。
他沉默了片刻之后,便对李东阳说道:“朕说了,你实话实说是有好处的。以后你为东厂番役密探,归东厂提督直辖。你可愿意?”
后世有传言,大明官员在床上和老婆的私密谈话,第二天都能被皇帝知道。大概率就是这官员的府上,就有厂卫密探,听墙根听到后禀告上去的。
是成为仆役,还是成为厂卫密探的一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用想就能做出的选择。以前的皇帝有这样的布局,崇祯皇帝有这聊天群,布局起来就更是容易了。
李东阳听到崇祯皇帝这话之后,就愣住了。因为这是文字显示,“朕”这个字,全天下可只有一个人可以用。他有点难以相信,刚和自己聊天的这个人,会是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
没见过世面的,可能会愣神,可能会质疑等等。但对李东阳来说,却能一下想明白怎么回应。因此,他只是稍微沉默一会,就连忙答应了下来。反正这事就算假的,他也不少根毛,要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崇祯皇帝接下来没有再理李东阳,而是想了下自己手底下两人的情况。
东厂提督王承恩,一直住在宫里面,应该不会有什么家生子之类的,不会有什么隐户私自蓄养。
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早年只身来京,也不是什么豪门世家。独身一人的时候,基本上全天都在官衙内。后来,自己下旨给卢象升,救回他的家眷之后,才有了自己的府邸。这几年来,奴仆肯定有,但家生子之类,应该不大可能,有隐户的概率,应该小。就算有,也不多。
京营这边,都是原本的新军,平定辽东立下功劳的将士。他们这些人,都是新到京师没多久,原本的家世,大都也是穷苦人家,这些人的家中,就更不会有隐户了。当然了,如果过个十来年什么的,那就难说了。
这也就是说,这些人手,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在聊天群中私聊王承恩和刘兴祚,直接问他们是否有隐户?
“陛下,奴婢一直住在宫里,就是给奴婢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宫里私养隐户啊!”王承恩的回答最快,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刘兴祚稍微慢了一点点:“陛下,末将府上的仆人,有两个出生才一年左右的,还没有去官府报备登记,不知道这算不算隐户?”
这个时代,幼儿的夭折率还是很高的,就崇祯皇帝自己,在原本的历史上,就夭折了好些个。在这个位面上,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命中率很低,可只要中了,生下来了,似乎就没有夭折过。
在之前要求登记的旨意中,是以能上童校的年龄为基础。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其实并没有要求登记的。
对此,崇祯皇帝心里有数之后,就回复王承恩道:“王大伴,你暗中调查下,看宫里人在外面的府邸里,是什么人有多少隐户,朕要清楚地知道,明白么?记住,此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陛下放心,奴婢一定小心行事!”王承恩一见,立刻答应下来。
他心中明白,皇上再三强调,那就说明,任何人都不能知道,就算是他干爹也不行。
皇上下了这样的旨意,王承恩其实也不敢违背。因为他不知道,宫里面,到底还有什么人在聊天群里面,到底什么人是皇帝的直接眼线。如果敢背着皇帝偷偷摸摸,都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就知道了。这种冒险的事情,不值得。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皇上这么说,结合最近朝廷在做地登记隐户的事情,他就知道,这事,其实是他的机会。他不可能一直在东厂提督这个位置上做下去的,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允许的。但别的好位置,都是有主的,这就存在了利益冲突。
崇祯皇帝吩咐完王承恩之后,就又吩咐刘兴祚道:“按照之前朝廷颁布的隐户要求,给朕统计下,京师的王公勋贵,文武百官,还有那些商贾巨富,他们的府里,有多少隐户没有登记?记住,此事要快,而且要隐秘,知道么?”
刘兴祚的这个任务,显然比王承恩那个只查宫里人的任务,要重多了。不过刘兴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下来。有困难,回头再克服就是。
果然,王承恩率先完成了任务。三天之后,一份清单,便通过最隐秘的聊天群联系方式,呈送到了崇祯皇帝这里。
崇祯皇帝结合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印证了这份清单后,便放心地看了起来。
这份名单,是按照隐户多少进行排序。崇祯皇帝只一看开头,就心中暗道一声,果然如此!
第1248章 先礼后兵
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在宫外的府邸中隐户最多,有五人。
其次是御马监掌印太监高时月,其府中有隐户四人。
……
从崇祯皇帝登基开始就位居宫中高位的,在宫外府邸时间越早的,隐户数目就越多。也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宫内,因此,这些太监府里的隐户数量最多,也没有应天府一个吏部侍郎家多。
看完这份清单,崇祯皇帝并没有声张。他私聊了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让他把已经调查完的情况先禀告了再说。
按照官职高低,刘兴祚此时才调查了内阁和七部尚书以及一些在京师的王宫勋贵而已。不过从这些资料上看,情况就比宫里严重多了。
那些勋贵世家的隐户情况最为严重,比如那些几乎和大明国运同样长时间的勋贵,最多的是英国公府邸,光是在京师的府邸中就有二十六个,这还不算他们在京师外面庄园里的隐户。甚至连崇祯皇帝那个岳父,周皇后他爹府上也有八个隐户。
内阁并七部尚书中,一如之前所认识的,越是老牌世家,隐户就越多,和他们是否是书香门第无关。倒是首辅温体仁,一向以清廉自居,他府中的仆从佣人最少,隐户也就只有两个。京师总戎曹变蛟的府里倒是一个隐户都没有,他的叔父曹文诏府里有三个。
看到这些信息,崇祯皇帝都不用再等刘兴祚把所有人等都调查清楚,心中就已经有数了。看来各豪门世家之中,他们很可能,把那些家生子就当作了私人财产,压根就没想着把这些家生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是大明百姓来进行看待。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和大明上下的观念有关。这些府里的隐户,大都是家生子,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父母是豪门世家的奴仆,奴仆所生之子,就一定还是府上的奴仆。
看来,大明开国以来所做的一些规定,要改改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陷入了沉思。
几天之后,崇祯皇帝在御花园坐火车玩,一时兴起,传令各监少监以上宦官全都一起来坐火车。
顿时,御花园内的这列火车,坐满了宫里的太监。这让边上站着伺候的宫女内侍都很羡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是那里面的一员,那该多好!
但是,火车上的这些少监太监,却是心中纳闷了。不少人都有活的,比如司礼监秉笔太监,自从崇祯皇帝下放了大部分奏章的批阅之后,他们可都是在忙着批红,是真得忙!崇祯皇帝突然把他们招来坐火车,这是干什么?
作为宫里顶尖的一批人,他们自然知道,皇帝不会无缘无故地把他们召集过来玩的,肯定是有什么目的。因此,他们心中猜测着事情,表面上,却玩得很开心,不时根据皇帝的话题,赞个几句。
火车开了几圈后,终于停了下来,熄火之后,御花园也终于安静了下来。
崇祯皇帝带着微笑,摸着火车,又下了车,绕着火车笑呵呵,看他样子,极为欣赏火车。
以曹化淳为首的太监们,全都跟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