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回道:“启奏陛下,依着下面报上来的情况来看,当是满了的。只是这其中有水份,却不好说。”
崇祯扭头望向许显纯,问道:“锦衣卫那边儿呢?”
许显纯闻言,躬身道:“启奏陛下,从下面各地百户所反馈上来的情况看,陕西一地的常平仓,满了的有,不满的更多。多数都被人私下倒卖了。至于去向,正在追查。”
崇祯却是呵呵笑了一声,道:“很好嘛。朕年前是怎么说的来着?国库拿银子买了给百姓们备着的救急的粮食,他们就敢这么给倒卖了?只为了捞银子?好大的狗胆!”
温体仁和魏忠贤等人却是赶紧躬身道:“皇上息怒。”
温体仁道:“皇上息怒,此事,臣等监察不力,亦有责任,回头臣便组织人手下去清查一番,一定给陛下,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崇祯却冷笑道:“不必清查了。许显纯。”
许显纯闻言,躬身道:“臣在。”
崇祯冷笑不止:“将这些混账的名单整理好了,按名单抓人,三族。少了一个,朕唯你是问。田尔耕。”
田尔耕也赶忙躬身道:“臣在。”
崇祯接着道:“给朕将陕西的民间之事盯好了,让那边儿的人都上些心,有甚么不对劲的地方,立即上报过来。朕许你深夜入宫奏对。”
田尔耕道:“臣遵旨。”
崇祯却是看都不看田尔耕,又望向了魏忠贤:“你西厂的人马,也撒出去。把陕西给朕盯紧了,不管是锦衣卫的不法事,还是民间有甚么风吹草动地,都给朕报上来。若是有误,小心你的狗头。”
魏忠贤闻言,也是急忙跪地,表明忠心道:“皇爷放心,奴婢一定盯的死死的,谁要是敢犯,奴婢一定第一时间回报给皇爷。”
一番安排完毕,崇祯这才道:“明儿个到了朝堂上,再议一下这陕西赈灾一事到底该怎么个章程。朕就有一点要求,不能让陕西饿死一个老百姓,更不能出甚么乱子!”
只是到了第二天的朝会上,崇祯才深刻地认识到了大明的文官们的无耻程度。
刚说完这陕西大旱的事儿,立即就有御史跳了出来:“启奏陛下,臣冒死进谏。臣以为,自陛下御极以来,多有杀戮,动辄诛连九族,此乃上天警示陛下也。”
崇祯却是被气笑了,警示你大爷,有点儿天灾就想着往皇帝头上扣屎盆子是吧?
崇祯此刻虽然心中怒极,却仍是笑道:“那依爱卿之见,朕可是当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三个字一出,朝堂上却是呼拉拉跪倒了一片,群臣皆是在首辅温体仁的带领下呼道:“臣等万死。”
崇祯也不喊平身,任由群臣跪着,冷笑道:“上天示警?这是说朕失德了?”
那御史闻言,却是摘了官帽,放在地上,叩首道:“臣不敢。只是臣以为,陛下当上体天心,反省自身,如此,当可风调雨顺。”
崇祯却是冷笑道:“朕下了永不加赋诏,是朕失德否?朕退了建奴,是朕失德否?”
群臣闻言,齐声道:“陛下英明仁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不理君臣的马屁,接着道:“朕失德的地方在于,杀的人太多了?那么朕的御史大人来告诉朕,有哪个是不该死的?是他周延儒不该死?还是那两个采生折割之徒不该死?或者说是他张溥不该死?”
那御史又岂是个傻的?如何听不出崇祯语气中的杀气?当下便道:“臣有罪,臣惶恐。”
崇祯接着道:“惶恐甚么?若是朕今天廷杖于你,只怕你明天便能博一个犯颜直谏的美名吧?陕西大旱你看不到,官员贪腐你也看不到,偏偏朕杀了几个该死之人你倒是看到了?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了你!”
说完,也不理那御史惊骇的表情,直接对魏良卿道:“扒了他的官服,拖出去,廷杖八十。”
魏良卿又是甚么好东西来着?作为魏忠贤的儿子,早就把揣摩上意这一套摸的门儿清,当即领命道:“臣遵旨。”说完,却是带了几个锦衣卫大汉将军,将这个御史拖了出去。
不一会儿,魏良卿便来回报:“启奏陛下,御史大人受刑不过,已然去了。”
崇祯却是看着仍旧跪在地上的群臣道:“子不语怪力乱神,都忘了?朕既然承天受命而为天子,又无失德之处,上天会好好地怪罪于朕?好好想想怎么把朕交待的事儿给办妥当了。谁再敢扯些有的没的,小心这就是榜样!”
第110章 锦衣卫的能力
眼看着御史直接被杖毙,本来还想着附合御史一番,争取让皇帝下个罪己诏,然后学嘉靖皇帝回后宫去修仙或者学天启皇帝干木匠活的群臣们,都是很干脆地闭上了嘴,半个字儿也不再提,仿佛刚才被杖毙的不是同僚,而是一个无关紧要之人一般。
崇祯看着底下噤若寒蝉地群臣,心中再次冷笑。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自己一旦兴起屠刀,马上就变得比鹌鹑还老实,一个个的也都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再也不复什么死谏。想要像着像孝宗皇帝朱佑樘的弘治时期或者武宗皇帝朱厚照的正德年间一般骗骗廷杖,搏什么清名,朕就直接杖毙,换人!这大明朝千千万万的诗书人,还缺了想当官的?真他娘的笑话!
心中齿冷地崇祯皇帝看着群臣都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这才开口道:“众位爱卿都平身罢。”
待群臣起来后,崇祯这才接着道:“都说说罢,这陕西大旱,到底该是个什么章程。”
内阁首辅温体仁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每逢大旱过后,易有大涝。可加派徭役,修整水渠、河道,以工代赈。家中无劳力者,可另行赈济。”
工部尚书薛凤翔也出班奏道:“臣附议。山陕之地,自古民风彪悍,若不使民间有事可做,则易生祸乱。若以工代赈,可趁势梳理山陕之地的山川河道、桥梁、道路,一则赈灾,二则有利于国。”
户部尚书郭允厚则出班奏道:“臣也附议。如今户部虽有存粮,各地常平仓也有存粮,然则百姓若单凭赈济便可饱食终日,则无所事事之徒必然增多。臣以为,当行以工代赈的法子。”
崇祯想了想后世的做法,发现这以工代赈的法子确实可行。现在可不是几百年后的天朝,说赈灾就赈灾,一个不小心,真的容易出大乱子。
正待表示同意,却听郭允厚接着道:“此外,大灾过后,易有瘟疫,史书之中,亦多有记载。臣请陛下派出太医院之人前去陕西,指导百姓防疫之事。”
崇祯听完,却是意外地看了郭允厚一眼,这他娘的,谁说大明朝末期的官员全是些废物点心,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只要把他们杀的老实的,这不还是挺好用的?
因为朝臣们终于开始办正事儿的崇祯略觉欣慰,便道:“以工代赈之法,可。防疫之法,责成太医院负责此事。回头温爱卿递个详细地折子上来说一下。”
大概地商议了赈灾一事,崇祯接着道:“此外,此次抗旱赈灾,难免有人于其中上下其手,诸位爱卿以为当如何防治?”
群臣一听,皆是心中暗骂,防治个屁,鬼都知道皇帝你老人家又要放出鹰犬厂卫,有他们在,还用得着防治?谁敢伸手你还不得诛连人家九族?
见其他人一时之间都不说话,便是向来冲锋在前附合崇祯皇帝的首辅大臣温体仁也装聋作哑,只字不提昨天崇祯说过的让厂卫加强监察力度的话头,次辅施凤来只得出班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使锦衣卫监视地方,若有贪腐者,可依大明律处置。”
崇祯点头道:“可。”
接着,崇祯又将话题一转:“此番锦衣卫地报,各地常平仓多有亏空。便是年前时候,朕三令五申地要求各地常平仓必须满仓,可是仍然有人敢私下倒卖,目前这批粮食去了哪儿,还不清楚。朕已经命锦衣卫去拿人了,众位爱卿说说,这些人该当如何处置?”
向来自诩为帝党的施凤来见温体仁依然不开口,便再次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既然在年前已经下过严旨,要求常平仓满,此辈仍然敢上下其手,当以其君之辈论处,或者依太祖高皇帝祖制,剥皮实草。只是,这些人既然敢在常平仓中上下其手,则其背后必然有所依仗,陛下当令人严查。”
温体仁却硬着头皮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施大人所言太过。此辈固然该死,然则今年乃是陛下开元崇祯,不宜杀戮过甚。故而,臣以为当诛首恶,余者可罚银赎罪,令其致仕回乡便可。”
崇祯闻言却是颇感意外,昨天晚上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