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勇是个能人——崇祯皇帝在翻看历代勋贵记录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
永乐二十二年,朱勇跟着朱老四北征,宣宗时又把勋贵家的子弟给弄到一起操练成为一军。
正统九年的时候从喜峰口而出,怼了朵颜三卫那边的蛮子们一波,被当时的兵部尚书弹劾依旧能加正一品的太保。
正统十四年的时候跟着英宗皇帝去了一趟土木堡,迎战鹞儿岭,中伏死,所帅五万骑皆没。——土木保之役死掉的不仅仅只有朱勇,还有英国公张辅等勋贵大佬。
大明的军方实力算是完犊子了一大半!
对于朱勇的记载,可以见到很明显的一句:赪面虬须,状貌甚伟,勇略不足,而敬礼士大夫。
但是就是这样儿的一个勋贵,依然不为文官所容——景泰元年,勇子仪乞葬祭。帝以勇大将,丧师辱国,致陷乘舆,不许。
如果说是其他的皇帝做出了这样儿的决定,倒也算是正常,可是景泰元年是代宗朱祁钰的年号!
代宗朱祁钰是被文官们拥立上位,自己能做多大的主,可想而知。
直到礼部尚书胡濙看不下去了,这才找了以立东宫恩得嗣这么个理由,许吧葬祭袭封——但是却减岁禄至千石。
等到英宗复辟,再一次登上皇位之后,才算是给了朱勇一个交待——追封勇平阴王,谥武愍。仪及子辅皆守备南京。
针对于这一点,朱纯臣确实跟鞑靼人有世仇,而且是那种不共戴天的世仇。
但是王怀德和朱纯臣开了一个很坏很坏的头。
大明的军制是世袭制,老子死了儿子顶上,除非绝了后,否则这军户是代代世袭下来的。
崇祯皇帝是有意推动废除军户世袭,甚至于在登基之初就在天津和东江镇试行了一番。
但是并没有什么鸟用。
刚放开这个口子的时候,大量的军户想要给自己的后代脱籍,但是随着军人待遇一天比一天高,整个大明的军事系统又开始发生了另一个声音——反对废除军户世袭制,保证军户应有的待遇。
崇祯皇帝想要推动的废除军户世袭制还没有彻底完成就就遭到了整个军事体系的一致反对,更何况之前的大部分将领都是世袭继承的。
如此一来,在场的这些将领们大部分都能找到一个必须跟着崇祯皇帝北征鞑靼的理由——谁家还没个祖上死在土木堡咋的?
彼其娘之,这回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崇祯皇帝心中暗骂了无数回之后,才蛋疼的望向了朱纯臣:“朕想起来宫中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这里的事情便交与成国公来决断吧。”
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手,留下一地鸡毛和麻烦给朱纯臣。
崇祯皇帝跑路了,除了钦点了一个王怀德和朱纯臣跟着北征之外,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了朱纯臣,原本想着跟朱纯臣等军方大佬们研究一下鞑靼人的事儿也就此作罢。
但是朱纯臣却没地方可以跑——崇祯皇帝临走之前撂下的那句话实在是太坑人了。
是,都交由本国公来决断,可是本国公能把这许多将领全带上不?
要是全部都带上,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是陛下您老人家的国库内帑啥的能支撑不?
要是只带一部分,那剩下没带的那一部分是怎么看?他们心里什么想法?
只怕我朱纯臣以后会变成被针扎,被鞋底打的小人儿!
朱纯臣的碎碎念,崇祯皇帝不知道也不会关心,原本还想着去孤儿幼军那边浪一波的心思也熄了下来。
这些将领们都这个德性,洗脑更严重更彻底的孤儿幼军那边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儿!
想了想,正向着宫中而去的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传话给成国公,此次出征鞑靼,把幼军也带上!”
回到宫中瘫坐在椅子上,崇祯皇帝才抹了把冷汗。
军功爵位制这玩意太他娘的吓人了!仅仅只是放出了这么一点儿,离着强秦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给彻底释放出来,整个大明的军事体系就已经开始了蜕变。
这些家伙们以前想的是怎么守,怎么把这个兵当完,怎么把爵位传袭下去就算完事儿。
但是现在呢?
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已经学会划拉地图了!
先看看哪个蛮子离着大明近,再研究哪些蛮子好欺负,然后再看看哪个蛮子有不乖的迹象。
不过很可惜。
先是发现了新明岛这么个好地方,接着就是朝鲜和琉球内附,再然后就是吕宋和爪哇这些地方被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差点儿弄成无人区。
就连以前闹出过倭寇的东瀛矮矬子们现在都老实无比,那些西夷的商船还在往来可是再也见不到一艘西夷的军舰。
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小国有一个算一个都乖巧的跟孙子一样,让五军都督府上下只能徒呼奈何。
你们太乖,老子都不好意思下手了!
现在好不容易蹦出来一个鞑靼人准备搞事情,五军都督府在得到消息之后就陷入了狂欢之中——老天爷睁眼,鞑靼的老铁们来送人头军功,好人啊!
但是,什么事儿都怕但是这个词。
鞑靼人最大的依仗就是草原足够大,打不过还可以跑,跑完了还可以再回来。
问题是,现在的大明会怕这些鞑靼人跑路?
现在的大明不缺战马!
而且依着崇祯皇帝那心黑手狠的性子,把霍去病那一套拿出来简直太正常不过了,甚至会干的比霍去病更过分!
过了半晌,崇祯皇帝才把脑袋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一边去,拿起奏章看了起来。
朱聿键这十几个渣渣想干什么?回来探亲?
扯犊子去吧,有个毛的亲好看,不还是想着回来装逼?
第577章 弄死他们就是军功!
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人生不能回到老家装个逼,谁知道你在外面混的好?
就像是后世的那些北漂横漂各种漂,在外面日子过的再怎么苦,受到委屈打落牙和着血往肚里吞,归家的时候不照样换身光鲜的衣裳,兜里揣上两盒好烟,花钱的时候都有些不在乎的豪气?
就像是鲁迅说的一样,人这一辈子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实现小时候吹过的牛逼!
而且崇祯皇帝也乐得让朱聿键这十几个渣渣回来装个逼——大明朝的藩王们眼下有些不够用的感觉,下一步就得把目标盯向那些郡王了。
而朝廷再怎么吹牛逼再怎么宣传,也比不上朱聿键这些渣渣们回来现身说法。
原来都差不多的地位,这几个渣渣突然间就前进了一步,剩下的藩王们怎么想?郡王们怎么想?
一起扑街不可怕,看别人成神才尴尬。
当初说好一起扑成狗,可是朱聿键这几个家伙却悄然间出头成神,这能忍?
悄然出头也就算了,光靠那寥寥数封书信根本就证明不了什么,可是这十几个渣渣现在还要回来当着大家的面装逼?
可以预见的是,有朱聿键这十几个渣渣回来装逼,剩下的藩王和郡王们一定会更加积极的响应崇祯皇帝关于置换海外封地的号召。
除此之外,这些渣渣们回来敢空着手?朕的内帑里是不是又能丰富一下了?
正想着这些渣渣,崇祯皇帝突然又吩咐道:“告诉幼军那边,凡十六岁以下的,不许跟着去鞑靼。”
十六岁以下的属于未成年人,不能带着上战场——就算是不考虑自己的大儿子也在幼军,也得考虑到让这些十六岁以下的小家伙们上战场溜一圈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
微风徐徐,正是阳春三月之后的四月。
周伍一身为一个京营的总旗,自从集结令下来之后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不过不回家也没什么,家里也没什么好让自己操心的,一切都有老婆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回去后面对着孩子问出来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周伍一不敢瞎乱回答。
比如我们脚底下是个大圆球?天圆地方是错的?
勃然大怒的周伍一很想把那混小子揍一通,但是在听孩子说到这是学堂里先生说的之后,周伍一就放弃了揍孩子的想法。
先生都是学问人,知道的肯定比自己这个大老粗更多,可能,脚底下真是个圆球?
京城的百姓们对于大军出征也已经习惯了,打从当今圣上登基,几乎是无年不战,没有哪一年不出征,没有哪一年不打仗,区别只在于皇帝是否会亲征而已。
连着两三年没见到皇帝亲征,今天终于在次见到,整个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