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6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有机会给朝堂上的大臣们使绊子顺便还能哄崇祯皇帝开心,魏忠贤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咬了咬牙之后,魏忠贤小心的道:“公子爷,朝堂大臣们的俸禄直接一半现银一半宝钞,由不得他们不认。这些官老爷们得了宝钞,必然不喜欢留在手中,会急着花出去,到时候收到宝钞的便是这京城的商家和百姓。依奴婢之见,倒不如在征收商税之时动一动手脚,凡是使用银子和铜钱的,一概加收火耗,使用宝钞的则不收火耗。这一进一出之间,商户们必然分得清楚该收什么,不该收什么,时间长了,民间自然也就会重视这宝钞了。”
  崇祯皇帝突然感觉温体仁和郭允厚什么的居然还没有魏忠贤这个老东西看的长远。
  后世有本《汉风1276》里面可是已经这么玩过了,自己也不过是一时没想起来而已,这种玩法,靠谱。
  只是崇祯皇帝又开始担心另外一件事:“那正德年间和之前发行的宝钞呢?”
  魏忠贤脸上慈眉善目的表情消失不见,反而带上了几分阴狠:“公子爷,正德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多久?民间的宝钞没多少了,自然不用理会。至于那些个手里握有大量宝钞的,还当属官员勋贵和一些大商人。宝钞之事关乎大明国计民生,正该报效陛下之时,难道这些人还敢找公子爷要什么说法不成?”
  崇祯皇帝又问道:“若是朕打算把正德年以前的宝钞都尽数兑换了呢?其中鱼目混珠,只怕会冒出来很多的假宝钞,又该如何?”
  魏忠贤沉吟了半晌之后才冷声道:“公子爷,民间宝钞兑换其实并不多,这些年下来,损毁的宝钞不计其数,剩下的估计有个几千万两银子便足够了。至于公子爷担心的假钞问题,只要着厂卫抓几个敢混入假钞的刁民严加处置,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这下子总算是高兴了,这一回出宫算是没白来,若是没碰到魏忠贤这个死太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这个好办法呢。
  至于温体仁和郭允厚,崇祯皇帝其实并不太指望他们能想出这种招数来。
  这两个家伙不像是大唐初期的那些个文官一样有着贼来我死便是的风骨,更没有宋时文人玩经济的高超手段。
  虽然说也足以算是忠君报国的好臣子,可是时代的眼光还有本身所处的立场始终限制住了他们的想象力。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像魏忠贤一样这么除了皇帝什么都不顾,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也远比魏忠贤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全面。
  所以宝钞这事儿在内阁和诸部里面就卡住了,一时半会儿的解决不掉。
  随着崇祯皇帝回了宫,慢慢的从宫中就开始流传出了一股子妖风——皇帝陛下打算发行崇祯宝钞了。
  虽然在天启七年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喊过这个口号,民间也因此而好生慌了一阵子,可是后来却是不见动静了。
  如今却随着大明半月报这个进行喉舌的报刊的发行,证实了崇祯皇帝确实要把这事儿提上日程了。
  人心惶惶。
  朝廷上的大佬们倒还好一些,毕竟接收到了宝钞也有办法花出去——店铺收不收大人们手里的宝钞?那些个佃户和家奴敢不收宝钞?
  民间可就是哀鸿遍野了。
  宝钞这种东西自打洪武年间开始发行到正德年间废止,基本上是处于一个不断贬值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一贯面值的宝钞,到最后可以就只剩下了几十文的价值甚至于一文不值。
  只是随着第一批被宝钞局印制出来的宝钞发行,民间发现这个事情有点儿不对劲。


第518章 被打脸的崇祯皇帝
  实在是太诡异了,这宝钞还没有正式的发行,银子的火耗却是实打实的出来了。
  最起码京城的大小商户们别管多大的,都接到了衙门的通知——凡是使用宝钞缴税纳赋的不收火耗,使用银子铜板的,每一两银子要加收五文钱的火耗钱。
  民间不管是百姓还是商户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就算是咱们承认这宝钞的面值,官府也照样认可,用这玩意缴税纳赋都行,可是这玩意在哪儿呢?谁手里有?
  没有你说个卵蛋?
  别不是官府又是打算弄什么新的名头多收点儿银子吧?
  总之,民间百姓和普通商户们的思维在这一刻得到了无限的扩展,开始往崇祯皇帝打算多收银子这方面联想。
  甚至于连皇帝打算多建几个园子的谣言都开始冒头了。
  而操蛋的是,民间百姓自己传出来的谣言,连诽谤君王这个罪名还够不上,锦衣卫有气都没地方撒。
  紧接着盐政衙门那边儿也传出来了风声,凡是使用宝钞买盐,还是原来的价格,至于银子,不好意思,要收火耗。
  而在此之前,崇祯皇帝就已经从工部和匠做监里抽了一部分人,又从二十四局里面抽了一部分死太监,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衙门。
  少府。
  大汉朝是有少府这个机构的,到了伪元的时候才算是废弃掉,大明朝自然也就没再设置这个机构。
  但是崇祯皇帝却又再一次的把这个机构搞了出来,专门掌管着比如盐政一类的事关民生的事情。
  相当于后世没事儿就找央妈哭穷要救济的国企。
  当然,大明版的少府跟秦汉时的少府和后世的国企还不完全一样。
  秦汉时的少府有两项职能,其一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其二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
  后世的国企,很多一部分是真的闹心。比如移不动和联不通,都受着工信部这个恶婆婆的管,有苦没地儿说。
  大明版的少府则是把这两部分给合二为一了。
  简单点儿说,既要搞盐政这种赔钱的事儿,也要搞香水这种敛财的事儿。
  如果说盐这种东西的需求量不是很大,或者说民间百姓对于这个价格还不够敏感的话,剩下的香水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少府专营的一些东西也传出来这个风声,可就真要了命了。
  京城许多富贵人家的大老婆小妾的都发现了香水涨价了,原本就贵,现在更贵。
  再这么下去,买不起香水,如何得到自家老爷的恩宠?没了恩宠,这日子还怎么过?
  至于那些个跟官方大老爷们纠葛不断的豪商们则是很着急。
  回收火耗的决定已经出来了,宝钞的事儿也是板上钉钉的,可是这宝钞始终不见个踪影,真等到哪一天要交商税的时候,这火耗可就要了命了。
  一两银子的税五文钱火耗,可是大家伙儿谁每个月只交一两银子?谁家不是几百两几千两甚至于几万两的税?
  一个月看着这火耗不多,可是一年呢?
  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着莫名其妙的少了一大截,心疼!
  然而让人蛋疼的是,直到崇祯九年的小年,这新的宝钞还是只闻不声,不见其踪。
  直到崇祯十年的新年,崇祯皇帝大赏群臣的时候,崇祯宝钞才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被崇祯皇帝赏给了一些臣子。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宝钞一样没有发行,民间一样儿没有,至于得到了宝钞的一众大臣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打算把这些宝钞花出去,但是等拿到手里以后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以后崇祯皇帝肯定要发行这东西,而自己这些人手里面的可谓是第一批,光是宝钞上面的明·崇祯九年·甲XXXX的编号就已经意味着是靠前的一批了。
  对于这样儿的宝钞,不拿回家供起来还拿出去花?傻了是不是?
  然后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看着满朝文武的骚操作,只能表示一个大写的服。
  现在就开始玩收藏了?
  不过转念一想,崇祯皇帝也释然了。
  有道是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延绵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大明现在应该算是小盛世了,虽然说天灾总是不断,可是玩古董和收藏的风气已经起来了。
  连他娘的宫中藏书都莫名其妙的被大臣们顺走过很大一部分,锦衣卫到现在还在追查这些藏书的下落。
  再然后崇祯皇帝也发了狠,打算把正德年间和正德之前发行的那些个宝钞给尽数兑换了。
  等值兑换,拿着一贯的宝钞就能换一两银子。
  为此,崇祯皇帝还专门拿出了三千万两的银子打算用做准备金。
  目的就一个,无论如何也得把宝钞的信用给炒作回去。
  然而让崇祯皇帝目瞪口呆的是,民间在一开始零零散散的兑换了不到五百万两的宝钞之后,就再没有人兑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