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种深情,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各省编入保甲。平奴后各省分起护归,各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
  道府有司,即以辽民收复多寡安插得所为殿最,违者指参重治。其或才力出众,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众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
  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诏布遐迩,咸使闻知。”
  崇祯皇帝这么玩,根本就是在玩多重标准,同时逼着辽东的百姓们做出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
  所谓的多重标准,就在于现在辽东主动要求回归大明的,肯定是要按户籍来打散分配到各省的,甚至于想要军前效力的,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不主动回归大明的,肯定是要被剿灭的,甚至于和被抓回来的那些个百姓待遇一样——就算比建奴强,也要比这些主动来归的百姓们差上许多。
  至于说逼迫辽东百姓做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完全在于“听其图功自见”这一句了。
  简单点儿说,就是这些人如果砍了建奴的人头想要参军,那么也是可以滴,而且待遇肯定要高于那些没有杀建奴的百姓。
  当然,这些杀了建奴的人以后怎么管理,会不会有探子混迹其间,那是五军都督府和厂卫的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自己不操心这种事儿。
  至于说这份旨意根本就不可能在辽东各地张贴,让百姓们全都知道,崇祯皇帝也不怎么关心——厂卫有的是办法在辽东散布消息,总之能在开怼之前先让建奴人心惶惶也是好事儿!
  而这份旨意在朝堂上的作用,无异于在水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般的效果,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全大明上上下下,从官员到老百姓,都知道崇祯皇帝心心念念的就是怼死建奴还有开疆扩土这两件事儿。
  现在这份旨意无疑就是正儿八经的宣布了崇祯皇帝要在崇祯九年彻底去怼死建奴了。
  有了这个信号,朝堂上面的勋贵武将们互相交换了一番眼色之后,都暗自下了决心。
  怎么着也得找英国公他老人家好好商议一番,把自己给弄到关外去捞一波军功。
  至于朝堂上的文官,则是很明智的选择了闭嘴——崇祯皇帝准备了这许多年,中间已经耽搁了无数次,这次再让他老人家不爽,他就该让自己不爽了!
  金殿之上,御史大夫听着嗡嗡嗡的声音,皱眉喝道:“肃静!”
  在御史大夫看来,朝堂上的这些人实在是太过份的,真要是追究起来,哪一个都是君前失仪的罪过!
  等到朝堂上安静下来之后,朝鲜使节崔立才正了正衣冠,出班跪道:“启奏吾皇万岁,下国小臣有本要奏!”
  崔立是从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这些国家的使节的最前面出来的,如果是王世子来了京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站在六部官员的身后了——这种待遇,大明所有的藩属国里也算是独一份的存在了。
  而其他诸国的使节,看着崔立身上那身与大明官员一无二致的官服,心里面更是羡慕的紧。
  毕竟这也算是朝鲜的优待,别家谁也捞不着这种待遇。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将下面各国使节的反应一一瞧在眼中,心中也是暗笑不止。
  羡慕吧?嫉妒吧?恨吧?那就对了!
  既然羡慕嫉妒恨,等回去了就研究一下你们这些个藩国也赶紧的申请内附算了,总当外藩有什么意思?
  毕竟内附了,你们可就是得到了官方承认的“人”了,而不再是蛮夷了哦。
  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了脑海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的开口道:“讲。”
  崔立直接便拜道:“启奏陛下,大明于朝鲜实有肇始、再造之大恩,朝鲜向一向侍奉大明如父。今有建奴侵我朝鲜,朝鲜国小兵微不能抗之,我朝鲜国主请大明再发天兵,以为朝鲜做主。”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爱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晓,大军不日便发,必定为你朝鲜主持公道。”
  崔立拜谢了之后,又接着道:“启奏陛下,小臣还有一事启奏?”
  其他国家的使节再看向崔立的眼神,已经带上了几分恨意——实在是太不要脸了,这是顺杆子往上爬是不是?
  刚才还要求大明爸爸出兵为你朝鲜主持公道,现在又出来什么新的妖蛾子了?
  这些朝鲜人,就是不知足!


第492章 互相看不顺眼
  崔立自然也感觉到了自己身后那些不善的目光,但是再不善又能怎么样儿?
  过了今儿个,老爷我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官员了,跟你们这些蛮夷可再不是一样的外藩了!
  到时候你们这些个渣渣纵然心中再怎么不满,难道还能把老爷我给怎么着?
  就算是你们敢想,可你们敢行动么?看看爪哇的下场如何?去岁之时,爪哇的使节可是跟尔等一样站在这金殿上的……
  且不管崔立的内心是如何的给自己加戏,大明朝堂上的六部大佬和内阁大佬们可是精神一振。
  平灭掉爪哇固然是灭国之功,可是那是人家五军都督府占了大头,文官系统里面撑死了户部有点儿功劳,剩下的几部可捞不到什么好处。
  但是琉球和朝鲜内附这事儿,跟五军都督府的关系可就不怎么大了——主要还是教化之功!
  不动一刀一枪,不费一兵一卒而远来降之,这不是教化之功是什么?
  尤其是礼部尚书孟绍虞,低下的脸上已经乐的看不到眼睛了。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则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仿佛万事都不曾萦挂一心一般,只是淡淡的开口道:“讲。”
  崔立再次向着崇祯皇帝拜了一拜,然后把朝鲜国主绫阳君李倧交待的内附要求向着崇祯皇帝讲了一遍。
  崔立讲完之后,殿上其他国节使节的脸色已经是铁青一片——难怪这孙子刚才那般做态,原来还有这么一手!
  而经过了琉球内附的事儿之后,这些使节们心里也都清楚,依着龙椅上那位皇帝的性子,接受的可能性很大!
  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拒绝的可能性!
  不出于众多使节预料的是,崇祯皇帝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之后,就将目光投向了温体仁:“温爱卿和内阁众位爱卿有何看法?”
  还不等温体仁出来赞成,来宗道就先跳了出来反对道:“启奏陛下,朝鲜来投,一如其昭敬大王之故事,乃建奴为祸过甚之故,若允之,未免有趁人之危之嫌也?”
  张惟贤也出班道:“启奏陛下,朝鲜为我大明之藩,我大明自当佑其平安,不若待击退建奴之后再行议之?”
  户部尚书郭允厚则冷冷一笑,出班反驳道:“英国公之言大谬!自天启年间始,至今为止,我大明天灾几何?国库空虚,如何支持远征辽东?”
  崇祯皇帝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下面的争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只是静静的听着下面的大臣们吵成一团。
  就连朝鲜的使节崔立也是如同崇祯皇帝一样,对于大臣们的争吵丝毫不放在心上,好像现在跳出来的大臣们根本就不是反对朝鲜内附一般。
  毕竟是大朝会,这种事儿是要写进史书的,皇帝的起居注里面也会写上一笔,更有各国使节在此,不好好的演一场戏,岂不是让崇祯皇帝背黑锅?
  让崇祯皇帝背黑锅,那不就是陷君王于不义?
  其心可诛!
  直到大臣们又吵了半天之后,温体仁才轻轻的咳了一嗓子,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孟子·尽心》有云,往者不追,来者不拒。朝鲜本份属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饮定不征之国,又沐名教教化,素有海东小中华之称。臣以为朝鲜上下真心内附,如若拒绝,则伤其心,不如允之?”
  崇祯皇帝则是面无表情的嗯了一声,淡淡的道:“着内阁与户部、礼部共议之。”
  然后朝鲜内附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内阁和户部、礼部各种扯皮,扯完了之后再上奏章给崇祯皇帝,由崇祯皇帝决断。
  崔立心里也清楚,事情到了这般地步,基本上已经是稳如狗了,剩下的不过是些走流程扯皮的事儿了,区别只在于时间长短而已。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自己会不会做人了——比如多多登门拜访几位朝堂上的大佬,好好的哭诉一番,顺便再表达一番自己的心意?
  等到这些流程完事儿,剩下的就是朝鲜国君李倧亲自进京,进献户籍民册,山河地图了。
  也就是所谓的献土来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