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轨的遗种们称之为“埋骨路”。
然后崇祯皇帝发现买蛮子也是一大笔钱。
虽然支出的这些银子大部分都到了大明百姓的手里,然后这些银子还会通过各种税收的形式再回到崇祯皇帝的手里,可是这毕竟是需要一个周围时间的。
可能很短,几个月的时间,也可能很长,需要几年的时间。
肉都是在锅里,可是看得见吃不着,来气不?
崇祯皇帝就很不爽,这才刚刚崇祯五年,后面还有几十年,哪年的事儿少了?这银子不够花!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既然自己的银子不够花,那就得转嫁成本。
比如说丝绸,对外的堪合价直接就从十五银银子一匹涨到了五十两银子一匹的价格。
爱买买,不买滚,没人买了正好把地空出来种粮食。
然后朱聿键等人弄过来的袋鼠肉,崇祯皇帝拿到的价格是五十文一斤,转手就是五两银子一斤。
壮阳,补肾,一夜七次狼不是梦,爱买买,不买滚。
不就是直接把价格后面加个零么,朕也会玩这一套。
然后就是郑芝龙的舰队,还有刚刚实测不久,好好在诸蕃国面前装了逼,刚刚消停下来没多长时间的东海舰队,再加上大明的那些受招安的海盗,先去把澎湖的西夷们给怼死。
然后下一步就是台湾岛上的西夷,然后郑芝龙继续向新明岛上运人,并且把新明岛上面开始产出的粮食运回大明。
东海舰队则要确保大明在东海乃至于更北一些的海上利益。
总之就是没有大明朝官方手续的,不管是谁家的,都当成海盗处置掉——货物归公,人抓回来当劳工。
同时,还得继续郑芝龙干了一半就被迫放弃的捕鲸大业,继续把鲸肉弄回来腌制上。
就像是大明的文盲在崇祯皇帝看来不算文盲一样,西夷在大明上下的眼里看来就只能算是半兽人。
虽然这些半兽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学问,拿到大明后也能适用并且能促进大明的学问发展。
可是依然改变不了他们只能算是半兽人的事实。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洋大人,澳门那边的随便一个县令就敢把洋大人们抓起来打板子——这要是放在螨清,少不得又该割地了。
半兽人跟半兽人是不一样的。
白奴跟昆仑奴比起来,聪明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干起活来的效率也比昆仑奴强上很多倍。
搞到最后,各地官府纷纷上书给户部,强烈要求多来点儿白奴,那黑不溜秋的昆仑奴就算了,太他娘的蠢,吃的还多。
当然,最好用的还是建奴,那些个劳工好歹能听懂人话,不像是白奴昆仑奴一般,说个话都费劲。
可是建奴,现在真不太好抓了。
倒是东南那边的白奴算是倒了大霉。
官兵么,好歹有军纪的绝束,怎么着也得讲究几分脸面。
可是那些个海盗还有各路好汉们谁在乎脸面?银子就是脸面!
到了崇祯五年年底的时候,除了那些居住在城里的西方蛮子们还算是安全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消失了。
然后在大明的各处工地上面能找到这些人,或者这些人的尸骨。
如果要说崇祯五年全是闹心的事儿让崇祯皇帝不开心,虽然差不多却也不尽然。
毕竟还有几件事儿值得让崇祯皇帝开心开心。
首先就是大明的各路藩王人心思动,都打算去新明岛上面开藩建国,自己体验一把当土皇帝的瘾头。
要建国,就必须得有百姓,大明的百姓成了抢手货。
在崇祯皇帝的示意下,各路藩王开始变着花样的开始了赈灾秀。
没粮食是吧?
没关系,本王有银子,找南洋的那些蛮子们买,估计很快就能到货了,还有鲸肉,弄过来只要热一热就能吃了,这玩意要多少有多少。
没地了?
没关系,本王有的是地,划几亩地给你家种着就是了,至于耕牛农具种子什么的,本王这里不缺,要用就尽管开口。
大明的王爷们当然没有哪个是脑残的,拿着真金白银的砸下去,不还是为了民心?
有了民心,这些人跟着自己出海建国后,就是自己的最大保障,只要这些人还没有死光,自己的小命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更何况在海外建国,占了地盘也得有百姓才行不是?
除了百姓之外,大明的读书人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大明的官府还好一些,各路藩王那简直就真疯了一样的拿着真金白银去联络这些读书人,为的就是出海以后能有人帮自己治理江山。
同时被盯上的,还有那些个现在正在奴尔干都司大肆捕奴的各路英雄好汉。
勋贵家的就不用想了,估计这些个王八蛋们在辽东也在勾搭那些个好汉。
可是平民家里的,还没有被勾搭走的那些个好汉,就成了藩王们的目标——这时候敢自己操刀子出去砍人的都是狠角色,海外建国正是需要这般虎贲之士的时候。
然后崇祯皇帝就发现,如果目前已经开始行动的藩王们每个人带走五十万百姓,大明的人口立即就能减少接近一千万,甚至于更多。
有着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以前所风干的鲸肉,再加上从南洋各国买回来的粮食,大明五年就算是整个大明都颗粒无收,估计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各地的常平仓里还有些应急的粮食,整个大明也不可能真的颗粒无收。
而且还有另一件事儿让崇祯皇帝十分感动。
身为大明的孝子,朝鲜的绫阳君在得知大明受灾如此严重之后,不仅号召朝鲜百姓省吃俭用的省下粮食支援大明,还上表给崇祯皇帝,表示自己要独力支撑起东江毛文龙处的一应供需,不需要大明花一文钱。
跟朝鲜王一样的还有琉球的尚丰王。
尚丰表示大明爸爸对自己真是太好了,不光替自己把奄美诸岛从倭寇的手里拿了回来,为了保护自己,还在上面驻军,这种亲儿子才能有的待遇,当真是天恩高厚。
琉球身为大明的乖儿子,怎么可以让朝鲜那些棒子专美于前?
所以尚丰同样给崇祯皇帝上了表章,不光把自己国内能节余出来的粮食全部送给大明,还要求独自承担起奄美岛驻军的一应军费。
大明爸爸如果不是看不起自己,就必须得答应自己,否则自己就没脸苟活于世了!
崇祯皇帝都感动了。
什么叫孝子?什么叫天下诸番之表率?
他妈的,你们这么孝顺,让爹以后怎么下手吞并你们?
要不然直接就给你们个一等公民的待遇?
第437章 相看两相厌
大明,那是天下诸蕃国共同的爸爸,属于慈父,属于太阳,属于人生的引路人。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天朝爸爸有过无数个马甲,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如今终于用到了明这个马甲。
很可能这是最后一个马甲了,崇祯皇帝这个马甲挺好,不打算换了。
而在大明爸爸使用马甲的岁月里,也没有忘记用他那无尽的光辉为周边那些个谜路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不管什么时候,中原的天朝爸爸都会张开怀抱迎接他们回家。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还有种说法叫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在过去的马甲岁月中,天朝爸爸的儿子们太多了些,有孝顺的,也就有不孝顺的。
一个家族太大的话,出现一个两个的不孝子是很正常的事儿好吗?
比如东夷,西蛮,南戎,北狄;比如匈奴这个混账孩子,明明是天朝爸爸马甲夏的儿子,却跟马甲汉干了起来,被怼的远走西域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再比如突厥,比如高句丽,比如吐蕃,比如吐谷浑,比如等等等等。
马甲太多,儿子的小号也就太多,不孝顺不听话的也就显的多了一些。
但是同样的,听话孝顺的也很多。
比如朝鲜,比如琉球。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朝鲜拿着自己当成高句丽的继承者,认为自己是东海一霸而跟着蒙元混,可是当发现蒙元不是天朝爸爸的马甲,反而被天朝爸爸的马甲大明给怼死了之后,朝鲜立即就弃暗投明了。
等到在大明的另一个逆子中的典型倭国怼上了朝鲜之后,朝鲜才真切的意识到,只有大明爸爸才是世界的灯塔,是封建主义社会的明灯,是人生的指路人。
从此以后,朝鲜就死死的认定了大明爸爸,再也没打算过换个爸爸。
哪怕是建州女真说自己也算是一个大号了,朝鲜你不用跟着你那个废物爹了,跟着哥混比跟着那个废物爹要强的多的时候,朝鲜也没打算换个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