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觉得这事儿靠谱,弄去修铁路,就可以把这十万之众尽数划为奴籍,不用再重新忙着弄什么大明的百姓户籍,也算是给自己的户部少了些麻烦。
  至于说十万人一下子全部打入奴籍是不是太多的问题,郭允厚也好,甚至于连在场的所有人,除去崇祯皇帝心里隐隐约约的有些不忍之外,剩下的人却都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儿。
  毕竟蒲寿庚一家男的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不许读书,不许从事其他行业,这种牵连一整个蒲姓的事儿都干过。
  还有就是“色目着猪皮靴,不许乘骑,若行中径,许平民打死勿论。题名碑中,无此规条”这一条,更是赤裸裸的把所有的色目人都给划进去了。
  而色目信大部分是信仰什么的,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但是却只能穿猪皮靴。
  就连走在路中间都不行,否则的话,随便哪个大明的百姓把人给打死了,那也就打死了,官府是不会管这种事儿的。
  至于崇祯皇帝,反正这些规定都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属于祖制,属于不可动摇的那一部分,除了遵守之外还能怎么办?当然是三令五申的强调要遵守祖制了。
  如今洪承畴一开口,就是把这十万人划成了奴籍,崇祯皇帝心中虽然有些不忍,可是再想想十三山的百姓,再想想自己前世看过的摔头胎的说法,崇祯皇帝的心又硬了起来。
  慈不掌兵;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两句话,崇祯皇帝一直奉为圭臬。
  对于这十万百姓心软,就是对于剩下的九千多万大明百姓的心狠!
  毕竟,犯了错却能被原谅,这种事儿是圣母们应该干的,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干的。
  否则的话,还要大明律干什么?
  狠下心来之后,崇祯皇帝便挤出了两滴眼泪,哽咽道:“朕这心里,实在是不落忍!都是朕的子民,何至于斯?”
  洪承畴劝道:“陛下,十万与万万大明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若是不对这十万人做出惩戒,岂不是对于万万之数的百姓不公?臣知陛下爱民之心,然则此时非陛下心软之时也,望陛下明察!”
  洪承畴的话一出口,剩下的那些个大佬们也算是看明白了——崇祯皇帝这是要面子,这个都算不上锅的锅自己不背,反而要让大家伙儿一起扛起来。
  不过无所谓,前面有对于老朱对于色目人的处置方案在前,才区区十万人而已,当不得甚么。
  于是崇祯皇帝的眼泪还没有擦干,底下的大臣们,从内阁的几位大佬到八部尚书,就一起躬身道:“望陛下明察!”
  崇祯皇帝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叹息一声后开口道:“罢了罢了,就依洪爱卿罢。辽西这十万百姓,尽数划与铁道部去修建铁路,十年后再放归民籍。”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补充了一句:“若是其家中从奴之丁归来,不许为难,一体当差也就是了,只是该丁之其需延长至二十年,以为后来者戒!”
  ……
  温体仁等人就想问问陛下您是怎么做到这么不要脸的?
  刚刚还在感叹着自己的子民,自己的百姓,转眼之间就是该丁归来二十年?
  可是这些百姓在手里,倒也不怕那些“该丁”不想方设法的跑回来。
  先不提这些人回来之后要干二十年的苦力,就光是黄台吉,能眼睁睁的看着上万的壮丁跑回大明去?
  如果说黄台吉不抽疯了一般的处理这事儿,温体仁觉得除非自己是个傻子才会相信。
  而这事儿基本上是个无解的难题。
  尽数放回来,建奴就少了近万的打手,而且是对上明军之后战力可观的士卒。
  严加看管以防止士卒逃回大明?
  呵呵。


第429章 人心不是那么好收买的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十万之众的处置,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为难的紧。
  直接放了,肯定不行,十三山的百姓前事不远,就这么着把这十万人放了,那些亲手杀了自己孩子也要回归大明却最终战死的百姓们怎么算?
  这世界上什么时候有这种有便宜就沾没便宜就能脱身的好事儿了?
  就算是大保健,还有被警察叔叔带去问话的风险呢,更何况这种跟着建奴混了这么久,好处也得了,大明打过去之后就改头换面当回大明百姓的好事儿?
  想想都是不可能,反正崇祯皇帝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毕竟就算是不要求这些人如同十三山的十万百姓一般战死疆场,那么偷偷摸摸的回到大明总没什么问题了吧?
  辽西不是辽东,想要逃回大明根本就没有那么难。
  就算是辽东没什么希望逃回大明,照样有的是人想尽了办法逃到毛文龙所在的东江镇。
  所以说,这些人先是跟着建奴混,还把家中的男丁献给建奴去当兵吃粮,这种事儿若是一点儿惩罚都没有的放下了,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不是以后别管建奴来了还是倭奴来了,老老实实的当个顺民,再给建奴或者倭寇当兵纳粮,然后等着失地被光复了之后再成为新朝百姓就好子?
  那么问题来了,光复失地的人是些什么人?谁不是爹生娘养的百姓?
  那又凭什么好处都让这些人得了?
  反正崇祯皇帝的思维逻辑里面,绕不过去这个弯。
  虽然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是非黑白,尤其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可是在这件事上,崇祯皇帝就认定了一点——这些人应该是受到处罚,而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的继续当大明百姓。
  否则的话,后边就会有无数的百姓有样学样,直到自己这个皇帝被自己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
  直接杀了?
  那不是外族,而是妥妥的汉人,而且这些人降奴跟大明的朝廷掉链子也有极大的关系,崇祯皇帝自问狠不下那个心来。
  至于说把这十万之众尽数发配到台湾岛或者新明岛上面,崇祯皇帝更是连想都没有想过。
  这些人在大明本土,就能吸引着建奴那边的汉军旗士卒不断的逃亡回来与家人团聚,而这些人如果被扔到了新明岛上会怎么样?
  这些士卒没有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估计心里会更恨崇祯皇帝还有大明。
  而这十万人在新明岛上会不会搞事情?
  三人成虎,何况是十万人。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些人在大明可以被管制的老老实实的,而一旦到了海外,则有可能成为麻烦的根源。
  最起码,在目前的阶段来说,所有出海的百姓全是身家清白,而且是心向崇祯皇帝的才能够出海。
  否则的话,崇祯皇帝只要把大明朝的监牢里面那些犯人清理一下,都打包扔到海外去不就行了?
  只是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鹰酱?这事儿谁敢保证?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才选择了把这十万百姓都扔给洪承畴去处置。
  至于洪承畴是怎么压榨这十万人,崇祯皇帝管不着。
  最起码洪承畴有一句话说的对,对于这十万人的心软,就是对于大明近亿百姓的心狠。
  如何抉择,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而事实也如崇祯皇帝所料,在这十万人被发配回大明修路的消息传到了辽东之后,建奴那边儿已经开始有了人心不稳的迹象。
  没办法,崇祯皇帝这一手玩的实在是有些阴损。
  这十万人原本都是大明的百姓,而大明的百姓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顾家。
  在乡间,宗族势力过的原因,也是因为同姓抱团的原因,这一点别说什么分家不分家的,实际上这里面的事儿复杂的很。
  哪怕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前,也知道自己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到底是兄弟几个,各自都传下来的哪一支,而自己这一辈又是谁和亲近和谁比较疏远。
  而这种宗族关系之间,又往往存在着帮亲不帮理的现象存在——在大家族里面,招惹了一个就等于招惹了后面的一群人,光是崇祯皇帝自己小时候见过的两个宗族间因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打群架就不止一回。
  而等到警察叔叔上门,基本上又是什么都问不出来。
  这种情况就算以小家庭为主的后世都解决不掉,指望在大明解决掉宗族势力,根本就不现实。
  在崇祯皇帝看来,哪个家伙穿越回古代之后敢像着宗族势力下手,那才真的是脑袋进水了。
  真正想要解决掉宗族势力的最好办法,是有了铁路之后的大迁移,还有城市化——连对门的邻居姓什么叫什么都不清楚的后世,宗族势力的影响也慢慢的小了起来。
  而大明,这种情况却是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