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好办,但是这人,尤其是这些秀才多出来之后,可就真的令人很头疼了。
  虽然都说是穷秀才,可是真的穷吗?
  在大明,想要成为一个秀才,起码得过了县府二级的考试之后成为童生,然后再经过岁试之后才能成为秀才。
  而秀才又分为三等,按照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其次称为“增生”,然后是附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由大明朝廷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也就是说,不是花钱买来的。
  “增生”,同样也是秀才,但是大明朝廷不再发给粮食了。
  至于“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生员,还不如廪生和增生。
  可是在大明,仅仅是一个秀才,就开始享有免除徭役、免除税赋八十亩的福利。
  八十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而且还不用交税。
  如果说一个秀才本身就是个穷逼,突然间飞上枝头变秀才,所以家里没田地,不要紧,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送。
  当遇上天灾和朝廷加赋的时候,很多农民收成不好交不起税赋,他们就会把田地送给秀才或者举人,寄居到他们的名下,也就是所谓的投献。
  而目的也很简单,因为只要投献到秀才老爷或者是举人老爷的名下,从此以后,他们就不需要在交税,只需要向秀才或举人老爷交一些就行了。
  也就是说,身为秀才,最起码可以坐享八十亩田地的收益。
  这还是在这个秀才是个真正的穷秀才,没有人脉关系,没有隐瞒少报的情况下所享受的利益。
  如果有点儿门路,再多认识一些官老爷什么的,两百亩变成八十亩都很正常。
  而且,成为秀才以后,这就是属于“士”的阶层,从此就是有功名在身,见官不跪是最先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而隐形的福利就是,哪怕是一个秀才犯了罪,县令也没办法直接喝一声:“与本县重重的打!”
  因为要对一个秀才用刑,最起码得先经常提学官,也就是学政,先革去了这个秀才的功名在可以。
  其次,中了秀才,人家都要尊称你一句秀才公,这在一个普通的乡县,一个秀才基本上算是名流了,可以混个乡绅阶层。
  即便后面没有中举人,最起码这个秀才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声望的,至少可以在当地当个先生,或者去衙门混个小吏。
  所以所谓的穷秀才真的穷?
  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靠码字为生的扑街作者几万十几万,哪个也没有秀才老爷们活的滋润。
  然而现在更可怕的是,这种秀才公马上就要大批量的出现,最多过上个几年之后,估计就得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的秀才老爷出现。
  到时候整个大明全投献给他们算了!
  所以崇祯皇帝不愁土地的事儿,没有了去抢就是,等真的把全天下都抢回来了还不够分的时候,要么把目标盯向星辰大海,要么再优生优育好了。
  反正崇祯皇帝有生之年,甚至于他儿子他孙子有生之年都不用为了这点事儿操心。
  就算是老百姓再能生,全世界的土地还不够分的?
  更何况现在皇家学院之中以陈足奇为首的那些家伙天天都在琢磨粮食种子的事儿,万一被这些家伙搞出来高产的杂交水稻呢?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每个秀才可以免赋税八十亩,而现在社学童子近两百余万,就算是百人之中出一个秀才,那也是每年要新出万余的秀才。若是人人都免八十亩,我大明的赋税还能收上来几分?”
  温体仁和孟绍虞也开始头疼了。
  崇祯皇帝说的这个事情是事实。
  原本社学荒废的差不多了,所以这秀才虽然多,可是也不至于出现每年都新增万余人的情况。
  但是现在社学被崇祯皇帝重新搞起来了,而且是美其名曰祖制搞起来的,这就很头疼了。
  最起码每年出现万余秀才的情况就很可能出现。
  看着温体仁与孟绍虞头疼的模样,崇祯皇帝不禁心中暗笑。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考试的难度增加不就行了。
  就跟后世的高考一样,题的难度增加了,考上大学的人数不就被人为的控制住了?
  但是温体仁和孟绍虞的思维却是被局限住了,根本就没有往增加考试难度上面想,而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倒不怪温体仁和孟绍虞,因为如果说人为的增加考试难度以达到大浪淘沙的目的,最起码就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考生会愿意吗?
  之前的时候考试难度是什么样儿的?现在的难度又是什么样儿的?
  新参加考试的无所谓,可是别忘了,还有大量的之前落榜的童生会再一次的参加考试。
  这些人在经历过一次考试之后,大概就对于两次考试之间的难度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
  心生不满是肯定的。
  这种情绪再向着新参加考试的考生之中扩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闹起乱子来。
  然后呢?全杀了?
  或者是再来一出南北榜?
  问题是南北榜是解决南北之间文风不同而出现的,新旧之间的难度差异怎么办?
  弄个新旧榜出来不是扯蛋么?
  崇祯皇帝见两人还在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下也不出声打扰,就任由两人静静的去想。
  过了好半晌之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直接将八十亩的够税田改为五十亩?”
  温体仁觉得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就已经很到位了。
  最起码一个人省下三十亩,一百个人就是三百亩。一万个人呢?
  足足有三万亩。
  每年省出来三万亩,这个数字可就是很可观的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想。
  这他娘的能撑个几年?到时候老子不还是一分钱的赋税都没得收?
  赋没了也就算了,可是税了没了,像郭允厚那种老抠还不得跑来跟朕哭穷,跟朕要内帑的银子?
  问题是,后面的几十年年年有天灾,皇家学院还各种要钱,抚恤阵亡的将士也要钱,内帑有能多少银子这么祸祸?
  既然有治本的方法,朕也不在乎多背一些骂名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温爱卿的提议不错,只是解决了一时,却解决不了一世。随着生员的增多,免了赋税的土地一样在增多。到最后,也不过是晚上那么一些时间才会收不上来赋税罢了。朕的意思是,直接一劳永逸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这免赋税的田地给去除就行了。
  至于以后的秀才老爷们,有个见官不跪的特权,到哪儿被人尊一声秀才老爷也就差不多了。
  温体仁当然也知道这是个解决办法,可是这么一来,可真就是把天下间的读书人都得罪的死死的了。
  而在得罪天下间的读书人和得罪眼前的崇祯皇帝之间,温体仁很明智的选择了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反正都得罪过了,也不怕得罪的更彻底一些。
  而且崇祯皇帝就在眼前,这才是最要命的。
  基本一番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免去秀才的免赋税的优待,保留免除徭役的优待罢了。”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眉开眼笑的道:“温爱卿果然是公忠体国,尽心于王事。另外,还有举人的问题也是一般,秀才多了,举人必然就跟着多,而举人所享受到的这些优待,比之秀才可要多出来许多。这样儿罢,温爱卿回头与内阁诸位大臣们商量一番后,一同上书给朕看。”
  温体仁此时心中已经开始暗自感激崇祯皇帝了。
  自己背黑锅是肯定的了,但是现在崇祯皇帝一句话,却是把内阁的其他阁臣也一起拉下了水。
  反正决定就是这么个决定,谁也改不了了。
  但是在奏章之上署名的却是内阁全体,传出去也不是我温体仁自己一个人的事儿。
  有骂名大家一起担着呗。
  暗自感激不已的温体仁当下向崇祯皇帝谢了恩之后,就与孟绍虞一起回到了内阁所在的文华殿。
  等到温体仁退去之后,崇祯皇帝就乐呵呵的去周皇后处看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去了。
  今儿个确实值得高兴,虽然一开始的那场戏看的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让人不太尽兴,但是后来跟温体仁商量的事儿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