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一真却是没有再接话,只是从郑芝虎怀里接过了郑福松逗弄了起来。
他娘的,你把倭奴都给赶海里喂鱼,老子的福寿膏卖给谁去?
彼其娘之!
等到了宁波靠岸,让小鬼子们先行去完成贸易之事的任一真见到了郑芝龙,提出来一个让郑芝龙不知道是好是坏的要求——崇祯皇帝要求郑芝龙的大儿子在年满七岁时入京,崇祯皇帝要亲自带在身边调教一番。
郑芝龙纠结的就是这点儿。
皇帝这是不放心自己?要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人质?
自觉得想不明白的郑芝龙干脆把郑芝凤给找来了,这家伙读过书,脑子好使。
郑芝凤听完郑芝龙的描述后,斟酌着道:“应该不是,最起码现在陛下应该是没有这个想法。否则的话,咱们兄弟早就被处理掉了。别的不多,咱们兄弟现在手下有多少人是心向朝廷的?又有多少人是暗中被锦衣卫渗透收买了的?”
郑芝龙没有话说,郑芝凤说的事儿自己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是丫在了朝廷一边,哪怕自己现在就竖起反旗,只怕响应者也寥寥无几。
尤其是现在整个南海舰队全面换装火炮火铳之后,虽然传统的刀剑什么的也在用,但是火器的比例却是比之前要高出数倍。
而换装火器的后果就是,南海舰队的战斗力比之以往要强上无数倍,可是相应的,对于后勤的依赖也增加了无数倍。
起码在弹药的补给断绝之后,整个南海舰队就算不是活靶子也差不多。
可是现在朝廷一点儿控制补给的想法都没有,每次弹药的补充都很及时,而且量大管饱。
这么看来,郑芝凤所说的没有猜忌是可以成立的。
可是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京城?皇帝陛下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的?
郑芝凤又接着道:“反正不管怎么说,大哥还可以陪着小侄子两年的时间,等两年之后再让他进京,其实也算是好事儿。最起码,一个天子门生的名头是有的。”
郑芝龙道:“那是肯定的,那些挂着天子门生名头的穷酸,又怎么能跟陛下亲自培养起来的孩子比,这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只是刚自豪完,郑芝龙又苦着脸道:“可是我还是担心这是陛下制衡我们的手段,这小小的孩子就此成了质子,我这当爹的,哎!”
郑芝凤想了想,却笑着道:“大哥实在是当局者迷,别的不说,你现在有造反的心思没?”
郑芝龙闻言,吓的跳了起来,随即才想起船中无人,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当下便瞪了郑芝凤一眼道:“反个屁!现在的日子多好,海上的孙子们除了刘香那个不知死的,谁不得高看咱们兄弟一眼?而且咱们舰队的监军不是说了么,如果咱们兄弟是为国征战死的,以后不光是能进忠烈祠得享万世香火,连家中老小都跟着沾光。”
叹息一声后,郑芝龙又接着道:“若说是以前吧,这大明眼看着都不稳了,辽东的鞑子们猖獗成那个样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反而一再失地,朝廷上下的官员们又忙着贪腐不干正事儿。
可是自从陛下登基之后,你看看辽东的鞑子,现在都被祸害成啥样儿了。
上次我去东江给毛文龙送些鲸肉的时候,那东江军,啧啧,当真是鸟枪换炮。
听毛文龙说,都是拿建奴的人头换来的。
再说这朝廷,光是被砍了的一品大员二品大员的都多少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
咱们这时候再反,没戏!还是想着好好的为国尽忠算了!”
郑芝凤这才笑道:“就是这么个理儿,反正咱们又不打算造反什么的,小侄儿去不去京城的有什么分别?”
顿了顿,郑芝凤才压低了声音道:“依小弟之见,陛下可能是在为东宫做准备。”
郑芝龙闻言,当下便是惊怒道:“胡说些甚么!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何必要为了东宫打算?”
郑芝凤道:“陛下再年轻,这儿子早晚得有,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勋贵们都是什么样儿?除了英国公一系,还有几个好的?当年开国时的徐达常遇春那伙儿骄兵悍将,现在大明还有多少?咱们这位陛下走一步看十步,估计是想着现在用的顺手之人以后未必会听东宫的话,万一要是哪个不争气再倒向了文官,陛下不是更糟心?估计要不是因为这个,陛下可能还不会有这个心思。说白了,小侄儿应该就是陛下留给东宫的后手。”
郑芝龙正准备点头赞同,却突然道:“屁的后手,大明太子未立,陛下要留后手?”
郑芝龙的这番话其实已经是客气的说法,说白了,崇祯皇帝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立太子?想太多了。
郑芝凤却道:“大明现在有长公主!这说明什么?等过上几年,这太子不还是早晚的事儿?”
说完之后,郑芝凤又贼兮兮的道:“万一陛下看好了小侄儿,大明长公主……”
郑芝龙道:“放你的屁,尚公主这种事儿岂是好男儿之所为?到时候领不得兵打不得仗,实权的官员也做不得,这人生还有个屁的意思!”
郑芝凤却反对道:“陛下登基之后的举动你没看到?基本上都是在向着强汉的路子走,外戚以后也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再说了,以后的事儿,谁说的准?”
说完之后,郑芝凤又冷笑道:“你以为现在那些官员们不想着给陛下添堵,甚至于让陛下跟正德皇帝还有先皇一般落水?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现在陛下军权在握,谁敢?那些没卵子的东西,都被陛下给杀怕了!”
第349章 此事必有蹊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郑芝龙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让自己的儿子进京,现在怎么看都是好处大于坏处,甚至于可以说是没有坏处。
但是问题在于,自己的心里总是觉得不对劲——你说这皇帝怎么就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这么上心?
既然皇帝的要求没办法拒绝,郑芝龙转头就把德川秀忠给恨上上。
要不是这狗日的把小儿子给留在了日本那个破岛上,自己现在手里就有两个儿子。
哪怕是被崇祯皇帝给要走了大儿子,好歹还有小儿子不是?
心中暗骂不止的郑芝龙觉得早晚还是得好生收拾一番这些矮矬子才是。
而德川秀忠的大儿子德川家光,此时也在宁波城中闲逛——这个不比京都小的城市,在大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比这还要繁华的城市,一抓一大把。
德川家光觉得天照大神太偏爱汉人了,基本上是什么东西都给了他们,而日本却是地震,火山,还有战争。
而一身传统日本服饰打扮的德川家光明显的能够感觉到宁波这个城市的人民对于自己的敌视。
甚至于,如果不是身边有一个被任叔叔和苗叔叔派过来的锦衣卫随行保护,德川家光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在这宁波的街头上就得被人砍死。
当然,德川家光也清楚这种敌视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当年的争贡之役和因此而衍生的倭乱给闹的。
自觉得是个聪明人的德川家光选择了低调一些——多鞠躬,多听多看少说话。
等随船来的货物处理的差不多了之后,德川家光在宁波城中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身为倭国的矮矬子却有一个锦衣卫的随身保护,必然是倭奴里边的大人物。
而偏偏这个倭奴里的大人物为之前所有的倭奴都不太一样。
之前的倭奴里边儿有身份的讲究什么?贵人不落贱地,也就是说,出行必须是要讲个排场的,得有人抬着才行。
可是这个大人物偏不,哪怕是有小孩子冲他吐口水,他也能置之一笑。
所以在老实的宁波人眼里,这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倭国大人物。
而被随行锦衣卫反馈回去的消息,则更加的坚定了任一真和苗守陌的决心——这样儿的货色,要么让他食福寿膏,要么就劝皇帝陛下将之及早除去才是。
只是让德川家光吸食上福寿膏的计划比任一真想象中的还要简单——此时别说是辽东的建奴或者是日本的倭奴了,就连后世那些滋油冥煮的国度,此时还把福寿膏当成万能仙药来吸食呢。
此前德川家光一直不曾吸食的原因在于,德川秀忠觉得自己儿子没病没灾的身体强壮,用不着吸食这玩意!
所以当任一真把福寿膏“赏赐”给了这一段时间“表现不错”的德川家光之后,德川家光也立即迷上了这种“神奇的仙药”。
处理完货物北上京城的过程之中,给德川家光的印象就是大明太大,也太富有了。
路过了无数个比京都还要大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