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乐十年。
正统五年,建州左卫凡察等迁来苏子河流域‘家口粮食艰难’,朝廷除令总兵官安插其与李满住居住外,又令辽东镇守总兵官‘给粮接济’;
正统九年,建州卫都督佥事李满住奏其卫从它地迁回的二百二十余口人‘甚是饥窘,乞加娠恤’。
英宗皇帝即令户部大臣‘速令辽东都司一量拨粮米接济’;
明万历四十五年,即老奴反叛两年之后,因‘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令去觅食……群胡逐日出来’,朝廷仍及时给予娠济。
我大明四夷诸蕃,以建奴所被为最厚。然而在万历四十六年,老奴努尔哈赤又是如何起兵举事的?”
被崇祯皇帝说的一愣一愣的宋应星感觉有点儿懵逼。
老奴起事这事儿,整个大明就没有不知道的。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老奴是以七大恨起的事,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崇祯皇帝望着这宋应星懵逼的模样,心中却是涌起了无尽的悲哀之感。
太他娘的扯蛋了,大明朝养士三百年怎么就养出来这么些货色?不是水太凉就是狗屁的夷狄入中国什么的。
就连这个自己知道名字的大牛也是这般的想法?
打定主义要把这宋应星从错误路线上拉回来的崇祯皇帝冷笑一声后接着道:“七大恨甚么的,回头你自己去了解罢。其中究竟几分真几分假,你也尽管去求证。
只是小可想要说的是,如此优待之下,还称不上是教化?比之朝鲜,建奴之所得不厚?
朝鲜的宣祖大王是怎么说的?
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如今以朝鲜之子所得,尚不如建奴所得之厚,然则朝鲜伺俸大明如父,而建奴仍是起兵反叛,辽东汉人几乎屠戮一空。
请问小哥,夷狄入华夏,当真可以华夏之?”
宋应星干脆就是惊呆了。
虽然说向来有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可是眼前这个公子哥说的这些事情,别说是秀才了,就算是举人又有几个能知道的?
崇祯皇帝看着目瞪口呆的宋应星,冷笑道:“读书不是坏事,可是读书读傻了可就不是什么事了。我华夏先民之智任凭蛮夷学了再来欺我华夏子民?当真是彼其娘之!”
第329章 被带沟里去了
崇祯皇帝最后一句彼其娘之可是一点儿没客气。
哪怕是自己听说过宋应星这个名字又能怎么样,朕是皇帝,你再牛逼还不是得乖乖给老子办事儿。
不老实的话,大不了就把你给埋喽。
让你丫的跟朕得瑟。
抱着宁德起身后拍了拍宋应星的肩膀之后,崇祯皇帝才意味深长的道:“好好读书,好好钻研,学术是没有国界的,可是研究学术的人是有着国界和民族之分的。”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抱着宁德长公主与周皇后一起离开了酒楼。
只是走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想起来这个叫宋应星的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
写那本《天工开物》的!
麻卖批,你丫不早说你这么牛,你早说,朕咋的也得换个态度,不能这么直接怼你不是?
一边抱着女儿带着老婆在京中闲逛,崇祯皇帝一边暗自头疼。
崇祯皇帝头疼的不是别的事儿,而是关于日本。
崇祯皇帝曾经吹过一个牛逼,就是日本诸岛全部屠光,宁要大明的草都不要日本的苗。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想起来这个牛逼是跟徐光启他们在皇家学院里边儿吹的。
只是当时牛逼吹的爽,现在打脸来的也就更爽。
崇祯皇帝的脸被小日本给打了。
当然,小日本这会儿实际上很老实,甚至于可以说很乖。
自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六年的朝鲜之战后,日本就乖的很。
可是这份乖巧是针对于大明来说的。
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岛津氏军队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并攻占琉球。
而向来就没什么战斗力,全指着大明爸爸保护的琉球王尚宁等君臣百余人也被掳到鹿儿岛。
万历三十九年,也就是日本后阳成天皇让位给后水尾天皇的三个月之后,尚宁王被迫与萨摩签订《掟十五条》。
依着这份条约的规则,尚宁承认琉球是萨摩的藩属国,君臣发誓永远忠于岛津氏。
随后,尚宁王等人被释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长老菊隐(日本僧人)为摄政。
从此,琉球处于“中日(萨摩藩)两属”状态。
万历四十一年,尚宁王被迫将奄美诸岛割让给萨摩藩。
因战败被俘,尚宁王自感愧见列代先王,死后没有葬于第二尚氏王陵玉陵,而是葬于浦添极乐陵。
而到了天启元年之时,当了好几年摄政之后正式袭位的尚丰就上书请求大明爸爸替自己做主,好好教日本做人。
然而当时的天启皇帝也是刚刚即位,自己的大明都还有一屁股的屎没有擦干净,哪儿顾得上这么个干儿子?
所以这事儿就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也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尚丰这回学聪明了。
既然大明爸爸的皇帝在刚登基时顾不上自己,那就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再找大明爸爸哭闹就是了。
所以崇祯皇帝目前就接到了尚丰派来的使臣那一番当真是令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哭诉。
而穿越之前就心心念念时刻想着啥时候能指导日本诸岛给彻底夷平,却又自觉着啥事儿都得要个脸面的崇祯皇帝这下子高兴了。
本来还愁没有啥借口去怼日本一波,这不就有了?琉球尚氏,果然忠心。
只是高兴了还没有多久,崇祯皇帝就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
天启皇帝因为自己一堆的麻烦事儿没摆平所以选择了将琉球的事儿暂时搁置,自己也没比天启皇帝强到哪儿去。
按常理来说吧,崇祯皇帝此时选择怼日本一波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出来混的讲什么?拼的不就是谁的小弟够多,谁的人够狠,谁的装备够好,谁的钱多?
崇祯皇帝觉得这几个条件不管哪一个,自己这个堂口扛把子在目前的世界上所有的堂口之中都是一等一的大佬。
剩下的其他堂口,则是谁也不比不过自己。
可是偏偏自己和天启皇帝的处境差不多。
自己堂口的白纸扇们成天的不消停,总想着自己捞好处,完全不顾堂口的发展,甚至于连堂口打手们的福利都在不停的侵占;
堂口的东北地区还有个马仔干脆自立为王,自己立了旗。
而堂口内部又是各种各样儿的天灾,从自己登基开始就没完没了,直到过了几十年才算是消停下来。
这么一想,崇祯皇帝就开始头疼了。
一边是想要带着手下的马仔们去把日本那个破地方彻底的给夷平,另一方面,自己的堂口还不够稳定。
而崇祯皇帝盼了很久的,如何解决罐头密封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掉,那未来几十年内想要靠鲸肉来解决饥荒问题的想法就显得有点儿不太现实了。
弄成罐头,只需要煮熟了装起来就能保存几个月的时间。
有这个时间,通过驿站系统把罐头从沿海地区运到山西陕西甚至于乌思藏宣慰思的时间都够了。
但是弄不成罐头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腌制风干这一条路子。
然而风干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鲸鱼肉越来越多,风干的速度却不会变,估计这时候郑芝龙已经在跳着脚骂娘了。
这种情况之下,两难的崇祯皇帝说不头疼是不可能的。
眼睁睁的看着如此美好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可以说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了。
想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头绪来的崇祯皇帝干脆暂时放下了怼日本一波的心思,专心的抱着宁德长公主,陪皇后好好的京城逛了大半天。
崇祯皇帝很开心的带着大老婆和小棉袄在京城之中逛街,留下了个傻子一般的宋应星在酒楼沉思不已。
刚才姓朱的兄台说的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这和自己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导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啊!
不是说内修德政方有四夷宾服八方来朝?
可是倭奴和建奴这两个是怎么回事儿?
倭奴且不去说他,朱兄弟刚才说的大明给与建奴的那些优待可是实打实的,可是建奴为什么会起兵反叛呢?
就算是老奴努尔哈赤对大明有七大恨,而且条条是真,可是其他的建奴百姓总是得了好处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