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显纯躬身应是,又接着问道:“陛下,若是涉及到了各地的高官显贵?”
  崇祯皇帝知道许显纯说的是什么。
  高官显贵根本就不是许显纯关心的目标。
  说白了,再高的官,被锦衣卫找上门的时候都得怂成孙子一般。
  但是各地还有一些藩王。
  比如周王,鲁王,德王,衡王,这四个家伙的封地可就是在山东和浙江一带。
  若是其中牵扯到了这几位藩王,虽然说依着崇祯皇帝的性子,他们必然要倒霉,但是自己却不能直接处置。
  崇祯皇帝却是嘿然冷笑一声道:“先记下来。等着墨家的事儿完了,就轮到他们了。”
  自从发生了福王作死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就对大明的藩王们彻底的烦了起来。
  如果不是前边还有个朱聿键表现的不错,崇祯皇帝简直就可以认为这些藩王们都是无可救药的猪了。
  许显纯出宫之后,便点齐了人手直奔京师边上的通州而去。
  大明朝的通州有两个,一南一北。
  南边的是江苏通州,是运河南部终点,被称之为南通州。
  北边的就是京城外的通州,从伪元末起通惠河开通,漕运大兴,建通州仓,在通惠河南岸修筑篱城,始有通州城的雏形。
  等到大明洪武元年,又在伪元篱城的基础上重筑新城,就是大明的通州城。
  增筑后的新城处于通惠河与北运河的交汇点:从通州到京城的水道是通惠河,由通州到天津的水道是北运河,通州成为南北漕运尾段上最后一个转运中心。
  兴许是跟着崇祯皇帝时间久了,许显纯也喜欢上了微服这一套玩法,带着一众手下乔装打扮成行商的商人,一行人从通州乘船去往天津。
  只是刚刚离开天津南下,连山东都还没有到,许显纯就变得很不开心了。
  确实开心不起来。
  为了看看漕运的真实情况,许显纯特意选择了乘坐漕帮的船南下。
  由于许显纯一路上出手大方,给银子也痛快,所以得到的待遇也是相当的好——顿顿饭有鱼,都是河里的活鱼。
  可以自由活动——在高大的船面上自由活动,不用一直呆在客舱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显纯才见识到了许多原本都不曾见识过的场面。
  漕帮很牛逼,还有一些更牛逼的存在。唯一苦逼的就是普通的船只。
  不管是漕帮的船,还是那些挂着某某府的船只,只管在运河之上航行就是了,至于百姓的船,乖乖的让道罢。
  至于船不好走的地方,需要用人拉纤的地方,普通的船只需要交钱雇人拉纤。
  但是漕帮和那些某某府的船只根本就没有一个交钱的。
  借着靠岸修整的机会,许显纯便把手下的锦衣卫给派了出去。
  一路南行,一路派,等到了扬州的时候,许显纯身边还跟着三四个锦衣卫千户百户什么的。
  在扬州等了七八天之后,一路上派出去的人手才慢慢的聚齐。
  等到几人都各自汇报完了之后,许显纯的脸也就越发的阴沉了。
  过了好一会儿,许显纯才开口道:“扬州的盐帮,都去想办法摸摸他们的底,过两天咱们就去山东。”
  最近苗头颇有些看涨的苗守陌被扔在了陕西充当崇祯皇帝的眼睛,朱刚又时刻跟在崇祯皇帝的身边,如今跟在身边的这些人,忠心倒是有,能力也够,但是却总是让人感觉缺了点儿什么。
  在这种时候不愿意冒险的许显纯选择了最稳妥的法子,一路上的消息搜集的差不多之后,就先去把墨家的传人给弄进京城。
  至于一路上的漕帮和盐枭什么的,只要把情况弄清楚就好了,剩下的等着皇帝陛下决断吧。
  只是许显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扬州一地的私盐猖獗到了何种地步。
  大明朝和前唐一样,都是盐铁官营。
  但是,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
  盐业专卖越严,私盐越好卖,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大明也拿这个规律没招。
  大明立国之初,在西北以外仍然有元军驻扎,威胁中原的安全,大明便在那一带驻军。
  有驻军,就需要长年供给粮草,这成为大明财政的一大负担。
  于是,大明朝的开国太祖洪武皇帝老朱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开中制,后来又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只要交足一定的银两,任何地区的商人都能够领取盐引进行贸易。
  但是这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得先出钱才行!
  原本能随便谁能弄到盐,对于盐贩子们来说是好事儿,但是这么一算,这事儿可就不让人那么开心了。
  但是就像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说的一样,既然要花钱才能弄到盐,那么想办法少花钱,或者干脆不花钱弄到盐岂不是更美?
  有道是心动就要行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徽商和晋商们立即就行动起来了。
  既然要赚钱,就得先花钱。要不然的话怎么进场?
  但是花钱也是有讲究的。
  要不然你随便一个人上去就直接送钱,那官老爷们敢收吗——你谁啊你就送银子,本官跟你很熟吗?不知道本官向来视金钱如粪土的?
  既然直接送银子不行,没问题,咱换个套路就得了呗。
  送字画,送古玩,还有那些有名气的印章什么的,总之什么玩意不起眼但是又有价值,还能跟风雅沾上边儿的东西,可劲的送就是了。
  要抬着千两银子上门得是多大一堆?简直是成何体统。
  但是一幅有名气的字画可能价值千两,卷起来也不占地方,随手就能拿着上门。
  身为官老爷总不能拒绝客人的手礼吧?又不是啥值钱的玩意不是?
  大人说这画值一千两银子?
  哎哟,我的青天大老爷诶,这是小的在街头王二麻子那里花了五两银子买来的,自己欣赏不来这玩意,也分不出来个好坏。
  这不正好听说大人您是鉴赏书画的高手,所以小的冒昧带着这东西上门求教来了吗。
  若是大人也觉得这画儿不错,只要五两银子,小人就把他转卖给大人您了。
  啥?大人两袖清风,五两银子也没有,可是却很喜欢这幅画?
  哎哟哟,您瞧瞧,这事儿弄的。早就听说大人您两袖清风爱民如子,如今一大家子花销又多,那点儿俸禄确实存不下。
  这样儿罢,这画儿啊,就放大人您这儿了,您替小人鉴赏鉴赏,咱们改日一起去倚红楼醉红楼啥的聚一聚。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大家不就成了朋友了么?
  大家既然已经成了朋友,那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吧?
  等到事情办妥当了,那朋友间是不是就有了通财之谊了?大人跟小人可是朋友,如今朝廷抠门,大人手头紧,小人都看不过去了!
  这样儿吧,这里有几十两的银票,大人先拿去用着。
  只是这几十两怎么变成了几十万两,这事儿可能是钱庄那边儿弄错了。
  ……
  事实证明,大明的官老爷们根本就无所谓原则不原则,大明律那玩意更是没有人当回事儿——像海瑞一般的蠢蛋毕竟是少之又少。
  就像是大明为了杜绝私盐的问题,特地把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都设在扬州。
  但是,最大的私盐的盐枭林伟枫也他娘的在扬州。
  而且身为徽商的林伟枫和晋商那些老抠们不一样。
  或者说徽商群体都看不上晋商那些老抠。
  有钱了干什么?
  有钱了得享受人生不是?
  看看西北来的那些老抠们是怎么干的?
  修出来的宅子有气势,结实,但是并不好看,灰蒙蒙的,看着就压抑。
  至于那些老抠们自己,还是喜欢穿老羊皮袍子、吃馍馍、夹大葱大蒜,死了以后在地窖里留大箱子元宝,但是只舍得花二两银子给自己买棺材。
  咱徽商就不像他们那么低级,忒俗!
  看看咱徽商的宅子,轻松、开阔、愉悦,以审美的情趣消解了那些老抠们大院中那种权力、等级的森严,多好。
  至于平常么,吃的好,住的好,用的好,这才是人生不是?
  咱徽商可不能饱暖思淫欲,这不是咱们该干的事儿。
  除了修桥铺路接济那些穷苦百姓,咱还得多读书。
  林伟枫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打三年学徒期圆满出了徒,林伟枫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商生涯。
  先是找放贷的借了本钱,又拿着这点儿本钱开始贩卖些小物件,慢慢的接触到私盐这一个行当,之后就一头扎进去舍不得出来了。
  但是在许显纯看来,这个林伟枫本身就矛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